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臨床醫學教學論文(7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醫學教學論文(7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大檢驗”時代中臨床醫學實驗室管理創新思考

    2015年4月27日,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臨床檢驗裝備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叢玉隆教授在“第一屆全國臨床檢驗裝備與應用會議暨全國臨床檢驗裝備展覽會”期間,提出了“大檢驗”時代的概念,它是近30年來我國檢驗醫學發展的必然結果。目前,我國檢驗醫學呈現了自動化、床邊化、分子化、個性化特征,以“技術新、功能多、操作易、速度快、精準化、標準化、信息化”為標志的自動化模式成為檢驗醫學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醫學實驗室的標準化、規范化、國際化管理理念越來越被業界認同,這一切都在孕育“大檢驗”時代的到來。在我國檢驗醫學發展的全新時代,臨床實驗室處于“大檢驗”的中心環節,其聯通著體外診斷(IVD)產業和臨床治療,如何做好臨床實驗室的管理工作以促進“大檢驗”時代的發展,這是檢驗同仁們將共同面臨的重要難題和嚴峻考驗。在本文中,筆者試從臨床實驗室的全面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IVD產業-醫學實驗室-臨床科室”創新協同發展模式三方面進行簡略探討,同時,簡述與上述各方面相關的管理方法,以期探索適應“大檢驗”時展的臨床實驗室管理新模式。

    1臨床醫學實驗室的全面質量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是質量管理的一種形式,它以經營為目標,由全體職工參加,在全過程中對產品的全部廣義質量所進行的管理,它是系統地、持續地改進產品質量、流程和服務的問題解決方法[1]。對于醫學實驗室來說,其主要目標是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實驗數據,其最終成果主要體現在檢測報告上,能否向臨床提供高質量(準確、可靠、及時)的化驗報告,得到患者和臨床的信賴與認可,是醫學實驗室學科建設的核心問題,為解決這一核心問題,實驗室必須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國家目前也頒發了多種質量管理文件,如《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和《醫學實驗室質量與能力的專用要求》[推薦性國際標準(GB/T)22576-2008,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5189:2007)]等,均以加強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工作為目的,旨在全面實現醫學實驗室標準化、規范化、國際化的質量管理[2]。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同的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要求體系為ISO15189和美國臨床實驗室改進修正法規′88(CLIA′88)文件體系。近年來,隨著先進的IVD儀器和試劑普及,各種現代生物醫學實驗技術的進步,以及技術人員素質的不斷提高,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理念也在不斷地更新和發展,一些管理學中的方法也逐漸應用于實驗室的管理工作中,如六西格瑪管理(6σ)、風險管理、6S管理和戴明環管理模式(又稱PDCA循環)等,實驗室管理者在參照ISO15189或CLIA′88文件體系的基礎上,結合上述管理學方法,實現了全面質量管理工作的新飛躍。

    1.16σ管理與臨床實驗室管理結合

    6σ是以數據為基礎,追求幾乎完美的質量管理方法,通過消除變異和缺陷來實現零差錯率。6σ的管理方法重點是將所有的工作作為一種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即sigma值)分析流程中影響質量的因素,找出最關鍵的因素加以改進從而來消除缺陷、提高質量和顧客滿意度[3]。6σ管理方法繼承了ISO質量管理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本質,以追求質量“零缺陷”為目標。6σ管理起源于摩托羅拉公司,已在多數的世界500強公司中實施,近年來在國際上得到了迅速發展,1999年以后,6σ管理開始應用于醫療領域的管理[4]。6σ評估實驗室工作各環節性能,研究和發現各環節中問題產生的根源,是其質量管理理論在臨床實驗室應用的目的所在,符合實驗室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思想。6σ管理具備良好的誤差檢出能力,通過σ值的設定,實驗室可以制訂各檢測項目的質量控制規則[5]。有報道認為可用6σ理論評價臨床生化分析儀檢測項目的實驗室檢驗性能及設計質控方案[6],同樣,其也可以起到成本管理的作用,實驗室可通過實施6σ管理來減少各種偏差而減少浪費和重復檢驗,從而可以節約成本。

    1.2風險管理與臨床實驗室管理結合

    風險管理最初應用于工業化生產過程,風險是指可能對目標的實現產生不良影響事件的不確定性,風險管理可分析處理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產生的各種問題,能有效地降低或避免管理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類風險,有效提高各種管理過程的質量控制[7]。隨著醫學實驗室能力認可的發展,醫學實驗室風險管理逐漸為更多的實驗室人員所關注,近年來,ISO、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和美國聯邦醫保與聯邦醫助服務中心(CMS)頒發多個文件,明確提出將風險管理用于IVD制造和臨床實驗室誤差或差錯的識別與控制。CLSI的EPl8-A2則提供了識別和控制醫學實驗室差錯來源的風險管理技巧[8],該準則中介紹了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FMEA)、差錯分析及糾正措施(FRACAS)等風險管理工具,同樣,美國病理家協會(CAP)的Q-Probe和Q-Track管理工具也提供了醫學實驗室風險監控分析手段[9]。國內實驗室對風險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建立實用的醫學實驗室風險識別、分類、糾正、預防和監控方案,有助于提升醫學實驗室全面質量管理能力,按照風險管理理論,可以把實驗室質量控制過程的風險管理分如下步驟進行:(1)實驗因素的風險評估;(2)風險管理方案的選擇與制訂;(3)風險管理方案的實施;(4)風險管理效果評價;(5)擬定質量改進計劃。北京朝陽醫院的周睿等結合風險管理理論和參考ISO15189、CAP實驗室認可準則的相關條款,將其所在臨床實驗室的風險分為七類,然后運用FMEA、FRACAS等風險管理工具評價分析,最后制訂出相應的質量改進計劃,提高了科室的全面質量管理水平[10]。

    1.36S管理與臨床實驗室管理結合

    6S管理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日本的企業管理,指的是整理(Sort)、整頓(Straight-en)、清潔(Sweep)、規范(Standardize)、安全(Safety)、素養(Sustain),因英文單詞均以“S”開頭,簡稱6S,它是環境與行為建設的國際性管理方法,能有效解決工作場所凌亂、無序的狀況,有效提升個人行動能力與素質,有效改善文件、資料、檔案的管理,有效處理工具、物品、器械的管理,使工序簡潔化、人性化、標準化,其在世界大多數優秀企業中廣泛應用,已成為現代企業現場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經典之作[11]。6S管理的目標是保證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維護工作環境整潔有序、保證生產安全。“大檢驗”時代的發展急需流程更標準、操作更規范、效率更快、準確性更高,以及按照ISO15189、CAP等的管理文件要求通過實驗室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認證的醫學實驗室,因此,將6S管理融入臨床醫學實驗室的建設與日常運行中,可取得良好的質量控制效果。在6S的整理環節中,其可將實驗室分為清潔區、污染區、半污染區,根據實驗室的具體情況,設置不同的流程走向和設備擺放位置,使操作更合理、高效;在整頓環節中,6S管理可實現從人、物、環境三方面整頓,達到分流通暢,流程整潔,使得實驗室操作流程設置更詳細、標準和規范;在安全環節中,其可細化分析所有涉及安全的細節,制訂各自的管理方案消除安全隱患,落實改進措施,創建安全的工作環境[12]。1.4PDCA循環在臨床實驗室管理中的應用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中P(Plan)即計劃、策劃;D(Do)即執行;C(Check)即檢查、驗證;A(Action)即行動、改進,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同時也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13]。戴明環通過對實驗室內人、機、料、法、環、測六大因素分別進行PDCA循環,采用其管理理念對實驗室質量管理工作進行篩查、區分,經過6個小環的同步、相關的循環,推動實驗室管理工作這一大環持續滾動向前,使實驗室管理水平不斷螺旋式地上升和實驗室的整體檢測能力不斷提高。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是專門針對醫學實驗室的管理標準,強調醫學實驗室的質量和技術,其核心是全面的質量管理,宗旨是持續改進,因此,結合ISO15189和PDCH循環,是現代臨床實驗室發展的必然手段,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檢驗科的陳倩云等[14]運用PDCA循環進行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過程的監管和改進,取得了較好的質量管理成效。

    2臨床實驗室的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是由經濟、心理學家在對企業經營實踐長期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其內涵為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針對人力資源本身及其特點進行的管理活動,旨在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發揮人力資源的能力和潛力,充分調動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管理效益和目標的實現。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對現代醫學實驗室乃至整個醫院的發展與建設具有重要戰略作用,臨床醫學實驗室人力資源的管理可從科室人員的配置、績效考核制度制訂和科室文化建設三大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實驗室人員結構、積極開展人員業務能力培訓、制訂有激勵機制的績效考核薪酬管理制度、加強科室團隊文化的建設,最終實現“以人為本”的個性化管理內涵。

    2.1完善科室人才配置

    實驗室的人力資源主要是指從事實驗室工作的人員,在現代醫學實驗室建設中,人員、設施環境條件和實驗室設備是CNAS-CL02《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ISO15189:2007)第五章技術要求中的三大技術要素,人員是實驗室設施、環境和設備等相關制度的執行者和維護者,也是實驗室持續改進的推動者,因此,人才的配置和建設是實驗室的核心工作[15]。高素質的檢驗人員是保證檢驗質量的關鍵,我國醫學檢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檢驗人才,近年來,隨著大量高速度、高性能、全自動的各種IVD檢測儀器設備的發展,對檢驗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流的儀器要由高素質的人才來操作和管理,才能獲得準確的檢驗結果。最近,我國IVD產業的飛速發展和精準醫學模式的出現,急需要大量臨床醫學、檢驗醫學和生物技術開發的多交叉學科背景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或工作團隊,這樣才能適應“大檢驗”時代醫學實驗室的工作模式。目前,我國多數醫院檢驗科的工作人員學歷結構由檢驗醫學及相關專業大專、學士、碩士、博士組成,但大專和學士的比例相對較高;人員職稱由初級、中級、副高、高級組成,但高級職稱的比例較少;人員的業務技能多較專一而非全面,這一現狀的人員結構難以適應“大檢驗”時代的發展,面對新的形勢,社會需求的不僅僅是技師型檢驗人才,更需要復合型檢驗醫學人才。因此,臨床醫學實驗室急需配置一支學歷從本科到博士、職稱從中級到高級、業務技能從專長到全面的優化組合骨干團隊。

    2.2建立績效考核機制

    績效是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的重要手段,其對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獲取有效管理成果起到重要的作用。績效考核是對員工在工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工作業績、工作能力、工作態度以及個人品德等進行評價,并用之判斷員工與崗位的要求是否相稱的方法,它是企業績效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常見績效考核方法包括BSC、KPI及360度考核等,合理的績效考核是單位發展的推動力[16]。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檢驗醫學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它不僅為了滿足臨床診斷的需要,還緊密關系到IVD產業的發展,其在整個醫療健康產業鏈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績效考核方案制訂有利于科室管理,同時也能充分發揮工作人員個人潛能。目前國內多數醫療機構的臨床醫學實驗室已開展了績效考核管理,采取公平、公正、公開的指導思想,以“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作為分配原則,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果,科室滿意度得到提高,科室之間的溝通得到有效改善,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促進科室健康有序的發展[17]。

    2.3加強科室文化建設

    當代經濟發展對企業人力資源的依賴性愈來愈強,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單位集體的無形資產,是經過長期沉淀和發展形成的,其以管理理念、價值取向為表現形式,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導向和支撐[18]。臨床醫學實驗室為一個檢驗醫學人才工作的大家庭,科室成員以高效、準確地為臨床提供檢測數據為其基本的工作目標,同時,他們還肩負社會責任、擁有集體文化和核心價值觀。實驗室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與其人力資源管理相結合,才能將核心價值觀與行為相結合,真正得到員工的認同,并由員工的行為傳達到外界,形成在科室內、外部獲得廣泛認同的科室文化。先進的科室文化建設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增加工作績效和提升實驗室的社會認可度,為按照IS015189、CAP等的管理文件要求通過實驗室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認證創造有利條件。

    3“大檢驗”時代的供應鏈管理

    在商業運營中,供應鏈是將采購的物料,經過生產加工將它們轉換為中間產品或制成品,并將他們出售給目標用戶的網狀結構,供應鏈管理在這張網中是執行、監督、維護該網鏈的方法和手段[19]。在“IVD產業-醫學實驗室-臨床科室”協同創新發展的“大檢驗”模式中,供應鏈管理模型的核心任務體現為供應鏈協同運作的系統化管理、IVD生產資源的優化管理、信息化快速決策,最終可實現IVD產品需求的規范化、可視化和精細化管理,見圖1(見《國際檢驗醫學雜志》網站主頁“論文附件”)。供應鏈管理將醫療健康服務提供過程整合起來,實施基于信息平臺的“大檢驗”供應鏈管理,有助于準確把握患者需求、收集臨床需求信息和反饋、降低醫學實驗室檢測服務過程中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提高醫療健康服務的水平和效率。在該過程中臨床醫生分析患者病情→確定所需檢測項目→臨床實驗室確認檢測項目→擬定檢測試劑耗材采購計劃→發送需求信息至IVD供貨商→IVD供貨商擬定采購計劃→發送需求信息至IVD生產研發商,這樣一個以需求拉動生產的信息化流可實現“大檢驗”的精細化管理。同時,該供應鏈管理還能實施醫療服務供應商關系管理,實現與醫療服務供應鏈上游供應商建立和維持長久、緊密的戰略伙伴關系,通過對雙方資源和競爭優勢的整合來共同研發出新的醫療服務產品或推出新的服務方案,提供最優良的醫療服務,更好滿足患者的個性化需求,共同創造出新市場價值,開拓醫療健康服務市場,實現雙贏的管理[20]。4小結“大檢驗”是在以IVD產業、實驗室診斷、臨床治療緊密融合、互為依存的學科發展背景基礎上,提出的醫療服務“產學研”協同發展理念。按供應鏈管理模式可將其分解為上、中、下游三個子模塊,分別對應IVD檢測體系研發與生產商、醫學實驗室(核心企業)、臨床治療科室(用戶),其中醫學實驗室在該系統中起著“橋梁”作用,如何管理好醫學實驗室使其能適應“大檢驗”時代的發展,將是醫學檢驗屆同仁們共同的責任。筆者從實驗室的全面質量管理切入,簡述了6σ、風險管理、6S管理和PDCA循環管理模式結合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要求,對實驗室進行創新管理的實踐情況。多種管理方法相結合與互補的管理模式,能更好地提升實驗室全面質量管理能力。全面質量管理是“大檢驗”對實驗室的基本要求,沒有標準化、規范化、精準化、國際化的質量保障作基礎,“大檢驗”時代僅僅是空口號;實驗室的人力資源是醫學檢驗發展的原動力,因此,科學化的人力資源管理能提高質量管理效率和促進科室文化的形成,科室文化作為實驗室的靈魂,其推動著整個“大檢驗”時代的發展;供應鏈管理是執行、監督、維護“大檢驗”產業鏈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因此,全面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供應鏈管理三者密切結合,形成“大檢驗”時代中新型的“閉合管理”模型,見圖2(見《國際檢驗醫學雜志》網站主頁“論文附件”),以保障“大檢驗”有序、健康和快速地發展,更好滿足臨床患者的個性化需求,進而以促進個體化醫療服務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WosterPS,RyanML,Ginsberg-EvansL,etal.Useoftotalquali-tymanagementtechniquestoimprovecompliancewithamedica-tionuseindicator[J].TopHospPharmManage,1995,14(4):68-77.

    [2]王曦暉,方玲,周瓊仙.醫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思考與探索[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16):2088-2089.

    [3]LlopisMA,TrujilloG,LlovetMI,etal.Qualityindicatorsandspecificationsforkeyanalytical-extranalyticalprocessesintheclinicallaboratory.Fiveyears′experienceusingtheSixSigmaconcept[J].ClinChemLabMed,2011,49(3):463-470.

    [4]孫曉春,許文榮,顧可梁.6σ與臨床檢驗實驗室全面質量管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1):151.

    [5]WestgardJO,WestgardSA.Thequalityoflaboratorytestingto-day:anassessmentofsigmametricsforanalyticqualityusingper-formancedatafromproficiencytestingsurveysandtheCLIAcri-teriaforacceptableperformance[J].AmJClinPathol,2006,125(3):343-354.

    [6]李園園,李萍,黃亨建.應用六西格瑪理論評價臨床實驗室檢驗性能及設計質控方案[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7,13(6):9-11.

    [7]郝曉柯,曾憲飛.風險管理及6sigma體系與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的整合[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4,37(1):17-20.

    [8]HsuehPR,KoWC,WuJJ,etal.Consensusstatementonthead-herencetoClinicalandLaboratoryStandardsInstitute(CLSI)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gGuidelines(CLSI-2010andCLSI-2010-update)forEnterobacteriaceaeinclinicalmicrobiologylaboratoriesinTaiwan[J].JMicrobiolImmunolInfect,2010,43(5):452-455.

    [9]JonesBA,DarcyT,SouersRJ,etal.Staffingbenchmarksforclini-callaboratories:a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Q-Probesstudyoflaboratorystaffingat98institutions[J].ArchPatholLabMed,2012,136(2):140-147.

    [10]周睿,胡衛江,李勇,等.風險管理在醫學實驗室的應用[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2,35(12):1087-1090.

    [11]劉全蘭,明恒磊,史振平,等.6S管理法在生物學實驗室中的推行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3):179-181.

    [12]湯鴻,唐威,張熔熔.病理技術實驗室6S管理嘗試[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3,42(11):789-791.

    [13]陳露,居益君,董祥龍.運用“戴明環”理論建立危急值信息管理平臺[J].現代醫院管理,2014,12(3):50-52.

    [14]陳倩云,石兵,韓江,等.PDCA循環法在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建立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2):249-250.

    [15]張薇薇,陳燕,秦琴,等.軍隊綜合性醫院檢驗科人員管理[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3,20(7):665-666.

    [16]饒瑞生.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績效激勵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2015,8(4):110-111.

    [17]王丹,陳汝雪,林慶賢.用KPI法構建醫院檢驗科績效考核體系[J].西南國防醫藥,2012,22(12):1401-1402.

    [18]苗木,鞠永和.試論醫院人力資源管理核心的文化價值體現[J].人力資源管理,2013,8(9):195-196.

    [19]王忠民,徐挺玉,顧民,等.供應鏈模式下醫院體外診斷試劑的信息化管理[J].中國數字醫學,2015,12(3):48-50.

    [20]王振鋒,郭鵬,顏功興.醫療服務供應鏈管理模型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12,34(1):166-169.

    第二篇:臨床醫學生對醫患糾紛認知研究

    【內容摘要】本文采用調查問卷、訪談及專題小組的方法,選取長沙市兩所公辦、一所民辦醫學院校共544名臨床醫學生,了解其對醫患現狀的認知情況、擇業觀以及對醫患溝通技巧等人文學科的重視度。部分結果顯示對醫患關系重要性的態度,臨床學生獲取醫患信息的主動性,對醫患糾紛的態度分別存在公民辦院校、年級、性別差異。

    【關鍵詞】醫學生;醫患糾紛;全科醫生

    近年來,醫患矛盾日益惡化,醫患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在校醫學生對醫患糾紛的現狀非常關注,其擇業觀、學習積極性深受影響。醫學界新興力量的成長需要外界環境的支持,需要醫學院探討更為有效的,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1]本文對醫學生的醫患糾紛認知情況進行調查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發掘問題,為完善醫學教育體系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采取分層隨機抽樣和整群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選取湖南師范大學、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長沙醫學院的臨床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根據三所學校臨床學生人數,抽取湖南師范大學醫學院151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170人,長沙醫學院223人,共計544人)。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544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9.4%。(二)調查方法。本文使用自編調查問卷《調研近期醫患糾紛對醫學生心理影響調查問卷》,調查臨床學生對醫患糾紛的認知情況,包括對醫患關系的性質認知,對醫患糾紛的態度,醫患糾紛信息的獲取渠道,臨床學生認為醫患糾紛造成的原因,對緩解改善醫患緊張現狀的建議五個方面,并設計訪談提綱和專題小組對部分醫學生進行了深入訪談。(三)統計方法。數據采用Excel2003錄入,所有數據均由雙人錄入及第三人核對檢驗,采用Access2003與SPSS17.0統計學分析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從均值、百分比、方差等角度比較。

    二、結果

    (一)臨床醫學生對醫患關系的認知。臨床醫學生對醫患關系的性質有不同的認知,選擇信托關系的醫學生占57.4%,選擇契約關系的醫學生占13.6%,選擇經濟關系的醫學生占11.9%,選擇法律主體關系的醫學生占17.1%。且低中高不同年級存在顯著性差異(χ2=9.049,P<0.01)。對于最理想的醫患關系模式,7.4%的醫學生選擇“主動與被動型”,35.8%的醫學生選擇“引導與合作型”,56.8%的醫學生認同“共同參與型”。且低中高不同年級存在顯著性差異(χ2=31.610,P<0.01)。臨床醫學生對醫患關系重要性的態度,82.6%選擇非常重要,10.7%選擇一般,6.7%認為無關緊要。且公民辦院校存在顯著性差異(χ2=29.967,P<0.01)。醫患糾紛現狀對臨床醫學生日常生活的影響,10.2%感到前途渺茫,42.2%認為有消極影響,但可以克服,26.7%選擇激勵作用,20.9%覺得無所謂。且低中高不同年級存在顯著性差異(χ2=25.0,P<0.01)。

    (二)臨床醫學生對醫患糾紛的態度。臨床醫學生對醫暴傷醫事件的態度,41%的醫學生表示憤怒,38.2%的醫學生表示難過,13.2%的醫學生表示同情,7.6%的醫學生表示感觸不大。對未來醫患關系的發展方向,55.9%的醫學生選擇一切會慢慢好起來,28.2%選擇醫患關系惡化將迎來改革,11.1%覺得保持原狀,4.9%選擇無從考慮。

    (三)臨床醫學生對醫患糾紛信息的獲取途徑。大多醫學生會主動關注醫患糾紛的信息,60.4%的臨床醫學生偶爾關注社會的醫患報道新聞,28.9%非常關注,10.7%不怎么關心,低中高不同年級存在顯著性差異(χ2=19.589,P<0.01)。臨床醫學生接觸醫患糾紛信息途徑,57.9%來自于媒體報道,14.3%來自于社會傳聞,11.7%來自親身體驗,10.6%來自親朋好友,2.8%來自學校教學或帶教,2.8%來自相關書籍。且公民辦院校存在顯著性差異(χ2=15.590,P<0.01)。

    (四)臨床醫學生分析造成醫患糾紛的原因。選擇現有的醫療體制不合理占76.9%,公民辦院校顯著性差異(χ2=34.698,P<0.01);媒體輿論的負面報道占65.9%,不同年級存在顯著性差異(χ2=34.698,P<0.01);部分醫生水平不高誤診占62%;醫生的服務態度差占61.7%;患者期望太高占50.2%;醫生收取紅包回扣占47.2%。當被問及導致悲劇發生的主謀時,23.3%表示是當前的制度,15.8%表示是新聞媒體,28.9%表示是殺人兇手,6.6%表示是民眾,25.4%表示是部分醫生。

    (五)臨床醫學生對緩解改善醫患緊張現狀的建議。對于目前醫患糾紛的現狀,56.1%的臨床醫學生支持醫生通過增加保安和配備警棍來增強自我防護,43.9%反對。針對臨床醫學生最應提高何種能力來避免與患者的沖突,58.6%選擇溝通交流能力,20.1%選擇專業技能,19.8%選擇自我保護能力,1.5%選擇其他。且公民辦院校存在顯著性差異(χ2=21.43,P<0.01)。醫學生認為改善醫患糾紛對醫學生的不良影響,學校等教育機構應當采取的措施,建立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渠道占37.4%,開展患者角色類的實踐活動占25.1%,開設相關人文學科占21.2%,舉辦專家老醫生的知識講座占15.6%。是否有必要開設“醫學倫理學”、“醫學溝通學”等人文學科,46.1%的醫學生認為“有必要,可多開設此類選修課”,34.2%的醫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應當作為一門專業課”,12.7%的醫學生認為“有必要了解,但自學就行”,7%的醫學生認為“沒有必要”。且公民辦院校存在顯著性差異(χ2=12.597,P<0.01)。

    三、討論

    (一)醫患關系是一種人際、歷史、法律關系的混合體,并非單一性質。醫學生對醫患關系的性質及理想模式的認知存在年級差異性。由于低年級只接觸理論基本知識,對醫患關系了解甚少;中年級接觸了醫患基礎知識和臨床;而高年級有較多的臨床經歷。這充分表明了臨床經驗的角色,臨床實習是醫學生體驗醫學執業環境的重要階段,醫學生從理論環節步入實踐環節,接觸社會,向醫生過渡,開始為病人服務,其原有的醫學倫理觀將會受到醫療實踐的影響并發生一定的修正,[2]以致他們的認知情況與中、低的學生相比會有不同。針對不同學習階段醫學生,作為教育者應充分了解他們內在和外在環境,有的放矢地給予切實指導和幫助。[3]

    (二)臨床醫學生的擇業觀存在性別上的顯著性差異。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務人員人文素質、身體素質和臨床技能在醫療活動中同等重要。[4]男女不同性別因個體體能不同,臨床工作所需的勞動力差異,社會對男女醫生所從科室約定成俗的認知。而面對暴力傷醫的情況時,女性醫生也面臨著較大的體能弱勢,因此女性臨床學生會更加關注醫患矛盾,更加希望能夠受到正當保護。

    (三)人文學科的地位逐步提升。有學者認為,我國20年衛生改革的明顯缺憾就是缺少醫學倫理的參與,尤其是缺乏對醫學目的的明確和政府責任的限定,使經濟學上的效益論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忽視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特殊性,因此出現了目標與結果背道而馳的現象。[5]隨著醫患矛盾不斷深化,醫學生已認識到人文學科的重要性,在平時學好專業課程的同時,并兼顧學好人文學科。只有在分析醫患矛盾產生根源的基礎上,全面加強醫學人文關懷,才能有效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6]

    (四)“全科醫生”的發展勢在必行。已提出近40年的新醫學模式“生物-心理-社會”強調“以病人為中心”和“以健康為中心”的目標理念,醫學生應正確認識到適合當今醫療現狀的醫患關系模式并嚴格遵守。這就要求醫生應該把疾病本身和患者的心理社會方面綜合起來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7]新形勢下,學校和醫院要共同努力,加強醫學人文理論與實踐教育,培養醫療實踐中人文感知與踐行能力,有效地培養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多途徑實施校園文化活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爭取培養出具有展現醫學人文精神的卓越醫學人才。[8]目前,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將初級醫療衛生保健從以病人和事件為基礎的模式轉變成以人口為基礎的模式,中國需要的是醫學教育課程改革和其他創新性的方案,以其為初級醫療衛生保健培養新的骨干力量。[9]

    【參考文獻】

    [1]王偉,尹文強.醫學生醫患關系認知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31(8):619~621

    [2]楊萍.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中的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著力點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4,27(1):46~47

    [3]陳杰,許飛龍,王聰等.醫學生對當前利益關系若干問題的認知———醫學生對醫師職業精神認知的調查[J].醫學與哲學,2013,34(7):35~38

    作者:王艷1 劉瓊瑤1 周小花1 羅丹2 單位:1.長沙醫學院學生 2.長沙醫學院講師

    第三篇:臨床醫學來華留學生學習動機思考

    摘要:本文為探討我校醫學來華留學生學習動機現狀及特點,提出相應的強化對策,以期進一步提高留學生教學質量,采用質性研究的方法分層抽取各年級醫學留學生12名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半結構式深入訪談。結果顯示:醫學留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包括理想型、社會型、家庭型和不確定型等。由此得出結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需要從內在和外在兩方面加強教育工作,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提高教師的整體帶教水平。

    關鍵詞:臨床醫學;留學生;學習動機;研究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社會和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其頭腦中的反映[1]。已有研究證實,學習動機較強的學生能取得更好的成績[2],且能增加他們學習的持續性[3]。我校從2004年開始招收外國來華MBBS留學生,作為我校對外合作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招生人數逐年增加,教學管理不斷改善,且醫學留學生教學水平處于全省同類院校的領先地位[4],主要生源國有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但由于我國醫學院校外國留學生教育資源豐富,對醫學專業的外國留學生有充足的接納培養能力,所以在招生錄取上表現為一種非競爭性的錄取,因此來華醫學留學生的基本情況表現為:基礎知識薄弱、生源質量參差不齊、漢語程度基本為零起點等,加上文化和習俗的差異,在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法等方面都可能存在較大差別,目前呈現出“三低一高”的現狀:即出勤率低、考試合格率低、課堂積極性低,及抵觸情緒高。為了更好地促進我校醫學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提供依據,本研究采用現象學研究方法探究我校醫學留學生的學習動機現狀。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采用分層抽樣法,將2010~2013級的四個年級在校醫學留學生按照優秀、中等、差等的三個層次選取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在校參加常規學習的外來醫學留學生;②英語表達清晰,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③愿意參加本研究。截至訪談資料飽和,共選取12名研究對象。平均年齡21±2.23歲,男生8名,女生4名。來自尼泊爾、印度、孟加拉三個不同國家。

    2.方法。本研究以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方法為指導,以了解學習動機現狀為目的,擬定訪談提綱:①Doyoulikethismajor(MedicalScience)?Why?②Doyouhaveconfidencetostudywellinthismajor?③Theseyearsafteryouaccessedouruniversityhaveyoubeenstudiedhardforallthecourses?Why?④Ifyouhavesomeaca-demicproblems,howwillyoudo?⑤Nowwhatisthemainproblemdoyouthinkinyourstudingandourteaching?采用面對面半結構式個體化深入訪談形式收集資料,訪談前向學生介紹研究目的、意義、所需時間,并就錄音問題征得其同意后,對訪談內容進行同步錄音。研究結果采用匿名方式對研究對象進行編碼,訪談在安靜自然的小會議室進行,每次訪談時間30~40分鐘。

    3.資料分析。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將訪談錄音轉為文字,配合訪談記錄,仔細閱讀并整理,提取有重要意義的陳述,對反復出現的觀點進行編碼,析出主題。

    二、結果

    1.理想型學習動機內心向往崇高的醫學事業,認為醫生是一個能為人類解除病痛的職業。把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學生A:“我就是喜歡幫助他人,想成為一名受人崇敬的醫生。”學生F:“我希望可以幫助他人,幫助他人可以給我自己帶來快樂。”

    2.社會性學習動機醫生是社會地位較高的職業,能在生源國當上醫生會被很多人羨慕。學生G:“醫生和工程師在我們尼泊爾是受人崇敬的兩個職業,我也愿意幫助患者減輕病痛,我想通過醫學本科專業的學習為我日后成為一名好的醫生打好基礎。”學生K:“在我們國家,醫學是很難考上的大學專業,課程成績要求很高,因為很多人都想讀這個專業。只要通過了執業醫師考試,就可以在我們那找到收入較高的工作。”

    3.家庭型學習動機家庭環境的熏陶或是家人的意見使得學生選擇醫學專業。學生C:“我媽媽是護士,從小耳濡目染,就想成為醫生。當地10年級就可以選專業,包括醫學/科學/經濟學等,我就想選擇醫學。”學生H:“我的家住在農村,從小就比較貧寒。醫生是我們國家收入較高的職業,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條件。”

    4.不確定型學習動機部分學生對于選擇這個專業沒有明確的動機。學生B:“當時準備選擇來中國留學,正好碰到一個中介,推薦醫學專業,我就選了。”學生J:“我在本國屬于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在我們印度讀大學的費用也不便宜,有同學來中國學醫,我就一起來了。”還有學生D也有類似的陳述。

    三、討論

    1.積極的學習動機有助于促進學習效果。許多研究已經證實,學習成績與學習動機和學習策略的關系非常密切,學習動機的指向和水平直接影響學習行為和學業成就。這與本研究的調查結果一致。成績較好的學生學習動機比較積極,并且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問題后,大多從自身尋求解決辦法。例如,對于課堂上沒有消化的知識點,過后會選擇上網或是從圖書館繼續補習,增進理解。對自己日后的求職就業有充分的自信,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往往這類學生具有良好的自控性,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課堂出勤率較好,學習效果好。動機不明確或動機消極的學生,更傾向于找外界的問題,認為部分老師教學水平不夠,學院教學體制欠佳等。這類學生對于成績差的現狀一般不會從自身采取積極的改善措施。

    2.內部強化———必要的心理疏導和專業思想教育。研究表明,學習動機不是一種穩定的特質,它具有動態性、環境制約性和領域特殊性[5]。由于外國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對于融入中國文化、中國生活習慣、中國教學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無形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加之沒有家人的約束,可能會出現自由散漫的學習狀態。起初積極的學習動機可能會弱化、消極的學習動機可能會愈演愈烈,所以一定的心理疏導和專業思想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從源頭上解答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生活困惑,幫助其盡快的轉變和適應在中國的學習生活節奏,減輕他們的畏難情緒,可使其對學習保持熱情和信心,增強學習動機的強度,從而促進教學輸出效果。

    3.外部強化———提高帶教老師的整體帶教水平。從調查中可以發現,學生普遍反映臨床專業授課老師不盡如人意,表現為英語表達不清晰、內容枯燥單調、部分內容講解不透徹難以理解等。目前國內的留學生教育以英語授課為主,但是受本國語言的制約、以及教學方式的跨國差異,部分老師表現得力不從心,尤其是見習階段的臨床帶教老師表現得更為明顯。醫學知識扎實的老師未必擁有高水平的英語語言功底,因此在表達和傳輸的過程中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這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因溝通障礙而增加學習難度。這就要求我們的專業帶教老師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心、高水平的專業知識,還要精通英語交流。教師的專業引導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

    四、結論

    留學生教育是高校加快國際化進程的重要舉措,我校自開展醫學留學生教育以來,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不斷優化教學體制,改善辦學條件。為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的方法,了解現階段學生學習動機的現狀。受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制約,為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我們需從思想上和教學實力上進一步加強,在“趨同管理”的基礎上,力求“人性化管理”,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本校留學生教學質量,為高水平人才的輸出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潘菽.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WoltersCA,PintrichPR.Contextualdifferencesinstudentmotivationandself-regulatedlearninginmathematics,English,andsocialstudiesclassrooms[J].Instructionalscience,1998,26(1-2):27-47.

    [3]CornoL.TheBest-LaidPlansModernConceptionsofVoli-tionandEducationalResearch[J].Educationalresearcher,1993,22(2):14-22.

    [4]趙云,劉愛華,胡鳳琴,等.臨床醫學留學生教學及管理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7,6(9):850-851.

    [5]張建玲,毛晉平.高校學生學習動機的調查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5):322-323.

    作者:曾娜 盛德喬 李志芳 陳理業 單位:三峽大學醫學院

    第四篇:臨床醫學檢驗實習帶教體會研究

    【摘要】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過程中教學實習是臨床醫學檢驗專業學生臨床實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怎么樣才能真正的將學生的所學致所用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進行崗前培訓、提高帶教老師的素質、注重實踐操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加強和規范實習過程的考核。要求我們要科學地合理的安排好學生的教學實習。

    【關鍵詞】教學實習;檢驗專業學生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醫學生臨床基本素質、基本能力,使之從醫學生向醫生轉化的關鍵階段l[一3]。在此過程中教學實習是臨床醫學檢驗專業學生臨床實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經過幾年在校期間的理論學習積累了大量的醫學知識,而教學實習正是正是鞏固理論知識并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學實習顯得至關重要。而在此教學實習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是帶教工作,可以引導學生熱愛自己未來的本職工作和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其中,帶教環境、帶教方法、帶教老師、帶教態度等也都影響著學生的實習興趣和今后的工作能力。怎么樣才能真正的將學生的所學致所用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因此,科學地合理的安排好學生的教學實習,將會有效地鞏固學生理論知識,濃厚的專業興趣、熟練的操作技能、積極的工作態度。

    1進行崗前培訓

    崗前培訓分為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包括醫德醫風崗前培訓,培養學生“醫者仁心”的高尚品質,強調“先做人后做事”,形成“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由本科室教學秘書負責介紹醫院、科室歷史、文化、服務理念、規章制度,著重介紹本科室專業特點、工作流程等內容,進行行為禮儀規范培訓,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同時由本科室生物安全負責人對實習生進行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臨床實驗室一般為生物安全防護水平二級實驗室,具有潛在傳染性。對于日常工作中接觸臨床標本出現的接觸傳播,實驗室活動中可能存在的或者涉及傳染或潛在傳染因子,都是實習生應注意的地方4[]。加強手消毒等消毒措施,安全配帶防護手套、戴口罩,必要時帶防護眼鏡。正確區分和處理生活垃圾及醫療廢物,學習如何應對職業暴露、標本溢灑等生物安全應急事件的發生,加強生物安全意識,防止實習期間出現實驗室感染。另外實驗室網絡系統負責人對實習生進行實驗室IHS系統培訓,對本科室系統有大致的了解,能夠進行常規操作,盡快融人科室。另一部分是實驗室上崗前的技能崗前培訓,明確實習期間的工作制度、實習要求和內容,告知筆試考核和實踐操作能力考核納人實習鑒定表中,使實習生從思想上重視實習這個過程,與此同時,上崗前需對實習生進行上崗培訓內容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進人實驗室學習工作。

    2提高帶教老師的自身素質,逐步完善帶教方法,定期對帶教老師進行考核,評比

    帶教老師首先要樹立“為人師表”的形象,樹立醫生高尚的職業操守,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日后工作的態度和工作作風。規范帶教老師的帶教行為,強化帶教老師專業知識水平,不斷優化本專業知識結構,定期組織帶教老師開會,交流學習教學方法,逐步提高教學水平。在實踐過程中本科室引人了PBL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自身能力,教師以指導輔助的教學方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5[]。該教學法在本科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科室主任加強監督檢查,定期評比考核帶教老師。科室每年舉行一次實習生問卷調查,聽取學生意見,逐步完善改進帶教方法。每年一次對帶教老師進行考核評比,組織帶教老師授課比賽,督促和提高帶教老師自身授課水平。對于存在的問題,本著科室的方針“準確、快速、安全、有效”,不斷持續改進的要求,及時對其進行引導指正,必要時進行經濟處罰,對于學生評價水平差的和授課水平低的帶教老師經教導規勸不改者取消其帶教資格。另外,作為帶教教師應還需將實綱加以深刻分析,對于所講解內容的熟練掌握。另外,對本學科國內外發展現狀有所了解,并與本學科的現階段特點相結合,將帶教的實習計劃以及實習內容做好,選取不同的側重點作為授課的內容。可以讓學生親身實踐,動手操作學習,同時學生在理論上會主動查閱相關臨床項目操作規程、學習相關檢驗項目的臨床意義。再由帶教教師進行授課講解,使學生所學知識掌握扎實牢固。同時,隨著醫學檢驗專業的飛速發展,專業知識逐漸的系統和完善,這對帶教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書本知識,還需要結合本科室實際情況,將書本上沒有的前沿性的技術與理論知識進行授課講解,以便于實習生以后更好的進人工作崗位,培養與時俱進的實用性人才。

    3注重實踐操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

    檢驗科的現代化設備越來越多,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學生進人各專業組之前先要自己學習相關的檢驗項目標準操作規程文件和檢驗儀器操作規程文件,對所將要接觸專業組的實驗操作有初步了解。之后每周有相關專業組帶教老師在科內授課。在本科室安排了資深的副高職稱及高級職稱的實際操作專業人員主講,向學生講解相關專業知識及發展前沿,使實習生了解儀器的原理、方法、儀器操作流程、質量控制流程、報告審核、危機值報告、與臨床溝通等方面內容6[]。學生通過在課上或者實踐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先獨立思考,自行解決,不解之處詢問帶教老師進行輔助指導,主要由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實現理論和操作學習的有機結合,能夠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培養和鍛煉。

    4加強和規范實習過程的考核

    臨床實習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醫學生的培養質量,甚至關系著醫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醫德醫風、職業習慣的形成、工作能力的培養卜l0]。由教學秘書在實習前制定實習考核計劃并嚴格執行,各專業組組長負責實習生出科前的實習表現鑒定及考核評分工作,根據醫德醫風、實踐操作能力、專業知識能力綜合進行評分,詳細記錄考核結果并記錄在學生《實習考評》手冊中,客觀公正的給學生一個評價。定期的考核可促進學生日常學習,重視實習這個重要環節。

    總之,臨床實習是教學醫院教學工作的重心,能否順利完成學校下達的教學任務,是一個教學醫院教學能力的體現,也是其綜合水平的體現。作為檢驗專業實習帶教的科室,需要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要求我們管理者加強質量監督,帶教老師不斷的提升各自的帶教水平,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實踐操作能力。最終目標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檢驗人才市場的要求,成為一名合格的檢驗醫生。

    參考文獻

    ShehabACllnlc沮Teachers,OPlnlonsaboutBedslde一basedCllnlc沮Teachlng田sultanQabooSUnlvMedJ,2013,13(1):121一126.BllsslttpACllnlc沮PractlceguldellneserlesuPdate日」JNeurosclNurs,2013,45(5):327.

    劉震雄,秦明,王旭霞,等模擬醫學教育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作用田西北醫學教育,2023,22(2):425一428.

    徐素仿新時期臨床醫學檢驗實習帶教的體會田檢驗醫學與臨床,2022,8(2):235一236.

    盧強,李小飛,黃立軍,等PBL與BLL教學法在胸外科臨床教學中的對比研究田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27):5372一5375

    李海濤,白磊,邵英梅,等淺談外科研究生的醫學倫理素質培養田繼續醫學教育,2025,29(5):33一35.

    GayS,BartlettM,McKlnleyRTeachingcllnlcalreasoningtomedlc沮students田CllnTeach,2013,20(5):308一322.

    TartagllaA,FltchettG,Dodd一McCueD,et沮TeachingresearchIncllnlcalpastoraleducatlon:asurveyofmodelpractlces田Jpastor沮CareCounsel,2013,67(z):5

    楊宏愛,李連宏,崔喬禮,等醫學院校教學質量監控的探索與實踐田醫學教育探索,2007,6(22):2076一2077,2080.

    YoungME,CruessSR,CruessRL,etalTheProfesslonallsmAssessmentofcllnlcalTeachers(pAcT):therellabllltyandv沮l擊tyofanoveltooltoev沮uateProfesslon沮andcllnlc沮teachingbehavlors日」AdyHealthSclEducTheorypract,2014,19(z):99一113.

    徐新民,郭杰,華文浩淺談醫學檢驗教學實習的現狀與對策田繼續醫學教育,2025,29(5):32一33.

    作者:趙佳強 曾雅 榻彩云 林紹慶 唐發清 單位:珠海市人民醫院檢驗科

    第五篇:臨床醫學教學改革策略

    摘要: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臨床醫學教學的要求。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復合型創新型醫學人才,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對臨床教學模式進行了全面改革:重新構建和調整臨床課程體系,壓縮理論授課時間,加強見習前教育,增加輪轉見習時間,建立、健全技能操作考核制度等。實踐證明,基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臨床醫學教學模式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臨床醫學;教學模式;課程體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傳統的臨床醫學教育已經漸漸顯露出弊端,培養的醫學人才也難以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要。在2011年12月的全國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議中就指明了我國醫學教育的改革方向,提出“要通過深化醫學教育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來培養卓越醫學人才”。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文件中,也相應的提出了“推進醫學教育綜合改革,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探索適應國家醫療體制改革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自此就圍繞如何改革醫學教育模式,培養卓越醫學人才的大討論也在全國上下拉開序幕。本文從實際問題引入,就永州職業技術學院的臨床教學模式改革為例,討論臨床醫學教學改革問題。

    一、傳統臨床醫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結構不合理

    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發展,臨床醫學的課程內容也在不斷的增加。但經過調研相關醫學院,絕大多數學院的課程設計依舊是基礎、臨床、實習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理論學習的科目如大學英語,體育、生理學、藥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用高等數學、醫用物理學、醫學免疫學、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等傳統學科占用課時比例非常大,平均可達四五十門,學時平均三千多個,學科門類非常之多。由于我國歷來的教育習慣和傳統的思想模式,目前的我國大多數醫學教育仍采用以“書本”為中心的教學,學生學習被動,教師教授枯燥,幾乎沒有什么有效的師生溝通與問答,有的只是書中知識點的講授與被動的接受知識來應付考試,學生難以真正學到知識,自主思考和創新意識難以培養。同時,繁重的課業負擔和學時導致以傳統的書本教學為主的課堂教學不得不縮減實驗操作課程的安排,實踐操作課所占總課時的比例不足五分之一。課程之間的設置雖然有從易到難的梯度順序,但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較少,各部分聯系并不十分緊密,學生在學習中僅能“各個擊破”,沒有系統的課程體系學習。

    (二)人文教育欠缺

    讓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一方面是醫術的研習,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醫德的培養。而之前的醫學教育恰恰在這方面缺失嚴重,人文教育欠缺。當前社會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醫患糾紛嚴重。這一方面與一些品德不高的患者家屬有關,也有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醫生的人文關懷欠缺,在治療過程中醫生只考慮到患者的疾病如何治愈而忽視了患者的感受,認為針對的對象是疾病。醫學應當更多的強調人文關懷,救死扶傷更多的是減少患者的痛苦,而不是為了治好患者而忽視了患者的感受。這個問題的一大原因就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缺乏實際臨床實習。醫學從來都不是一門簡單的自然科學,不能像數學物理一樣,學習期間僅僅面對冰冷的課本,這樣根本無法換位思考從患者的角度出發,不能感同身受患者的痛苦。僅僅從書中,老師的講解中,電腦屏幕的圖片上學到的知識,是無法學習到真正的人文關懷的。醫者醫治病人的身體,更有義務醫治病人的心理,醫學應當是蘊含著博愛與人文科學的學科。單單靠簡單的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礎醫學專業知識無法解決患者的心理陰影,更要切身的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而這只有親身經歷了,見過了患者真切的痛苦,才能真實的做到對患者的人文關懷。

    (三)缺乏實踐能力

    學生在校學習四五十門專業基礎課,多于五分之四的時間在教室里學習,這樣一個直接的后果就是實踐操作時間被大大的壓縮,平均到每位學生的操作實踐機會則少之又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更不用說臨床醫學這門實踐的學科了。我們不能只培養會考試會背書的醫師,更多的走向社會的學生應該是能操作,敢操作,會操作的醫師。還有的學生僅僅是某一部分操作十分熟練,考試所考的操作科目高分通過,但是多個操作的結合則難以應對。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平日操作過少,接觸實際病人少,無法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以線帶面。根本原因也是因為在教室中學習時間過久,見習實踐機會過少導致。

    二、臨床醫學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縮短理論授課,加強實踐訓練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更是檢驗臨床醫學教學水平的標準。解決傳統臨床醫學教學中的問題,更多的就是讓學生走出教室,更多的接觸實踐。當然,理論知識的學習萬萬不可少,我們一方面可以壓縮課堂,提高課堂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課程改革,將每節課知識點分別做成視頻,學生在課前即能上網預習理論知識點,從而能將課堂有限時間用作更多的操作訓練。同時,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手段也會要求作相應的深入改革。隨著將全部教學過程的錄像視頻,上網;電子教案、視頻資料庫的建設,課程網站的內容會進一步完善,能更好地支撐課程實訓教學的要求。同時實現師生網上教學與互動。這樣課堂中的時間不僅僅留給老師的講授,更多的是老師對同學在之前網上所學的內容進行答疑解惑。即鞏固了知識,又增進了交流,更多的是為實踐操作訓練提供了寶貴的時間。同時可以增加一些典型的操作實訓案例,緩解老師在課堂上實訓教學的壓力,也彌補了實訓教學因為時間不足而導致的教學疏漏。使學生在生動、直觀的情境中加深對理論和應用要點的理解,并得到觀察學習的模板。

    (二)完善技能操作考核制度

    在縮短理論授課時間的同時,增加各類技術應用操作訓練,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對于知識的認識和掌握不應僅僅局限于書本中,更要教會學生學以致用,將知識轉換為技能。對學生成績的認定應進行綜合考察,書本知識固然重要,但實踐操作更不可丟。總成績由“考試筆答成績,實踐操作成績,見習表現成績”進行綜合考評。考核不僅僅局限在教室內,更延伸至校外,從而引導學生注重實踐技能得培養。為進一步廣泛有效的接觸病人,新的課程體系采取了交替科室的見習方式,對不同的臨床科室見習進行一定時間內的輪換。將學生分組后進入相應的臨床見習小組,確定一位總負責人進行全程管理。在見習過程中,各帶教小組負責人帶領自己的小組在不同的科室進行見習,可以訓練學生查房、讀片及問診查體、病例報告書寫等一系列的臨床技能,對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臨床實踐技能訓練。這些措施既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更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病例緊密結合,使學生加深了對教科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臨床分析和操作能力,為下一步進入社會展開工作做好了準備。只有加強此類臨床醫學教學改革,才能培養出符合當代社會要求的具有人文精神、創新思維、團隊精神,能與患者換位思考、能與患者溝通交流的具有綜合素質的高質量臨床醫學人才。

    作者:李魏青 單位:永州職業技術學院

    第六篇:全科助理醫生臨床醫學實習模式研究

    【內容摘要】按照教高[2012]6號、教高[2012]7號文件精神,本文圍繞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基本要求,著眼當前三年制專科臨床醫學生實習的突出問題,探索新形勢下的“基于全科助理醫生培養的三年制臨床醫學實習模式構建”,培養大批面向鄉村、服務基層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助理全科醫生。

    【關鍵詞】全科助理醫生;臨床醫學;實習模式

    教高[2012]7號文件[1]提出“開展面向農村基層的全科醫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強調了提高醫學生對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診療能力和基本衛生服務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因此為基層培養以全科助理醫生為就業方面的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是高職高專醫學院校責無旁待的責任與使命。但目前在高校中三年制專科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實習效果與預期相差較大導致畢業生無法完成走向基層的崗位轉換[2],本文就針對這一突出問題,探討基于全科助理醫生培養的三年制臨床醫學實習模式構建。

    一、研究的基本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建立規范的實習動員教程。從學生入學教育起,到基礎醫學課程、臨床醫學課程中,再到畢業實習動員過程中,反復強調見習與實習對醫學生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重視實習,讓學生意識到實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日后就業發展,能調動學生主動見習與實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了解實習的責任及要求,知道實習什么、怎樣實習。

    (二)修訂實綱、編寫臨床實訓教程,建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站)實習體系。以培養助理全科醫生為目標,在原有的實綱和臨床實訓教程的基礎上作出修改。在學校各位專家領導的指導下編寫《臨床實訓教程(第2版)》,在原版本的基礎上重新分配章節的側重點,強化基層常用臨床技能,并緊密結合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并突出實用性,補充完善空缺項目或內容。通過建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站)實習體系,培養出具有全科醫生理念,能以人為中心、以維護和促進健康為目標的優秀畢業生,實現向個人、家庭與社區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基層衛生服務[3]。

    (三)建立自主見習模式體系。為了使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更好地加強對理論知識的消化與吸收,避免學生學過知識放置過久造成遺忘的現象,號召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完基礎課后,利用寒、暑假開展自主見習,更好地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見習期間使學生通過撰寫見習日記、見習心得、召開見習經驗交流會等形式,鞏固見習成果,為下一步的實習打下堅實基礎。

    (四)建立畢業實習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出科考試評價、期中實習抽查評價、畢業前實訓考核評價及學生對實習醫院的評價體系,通過評價再次強化學生實習效果[4]。

    (五)加強實習管理與督查,強化外派實習指導教師職責。加強與各實習醫院的溝通與協作,落實實習檢查制度。學校組建由專業教師、教學及學生管理人員組成的工作組,在實習中期開展大檢查工作。“以服務為導向”在各個實習點選派實習指導教師,協調實習醫院和實習學生之間的各項事務,及時與學校和實習醫院之間溝通協調,增強服務學生實習的意識,并注重學生心理、安全教育的輔導,從而更有效地使實習的思想教育工作貫穿在整個實習期間[5]。

    (六)建立完善畢業考核制度。建立三站式畢業綜合考核,從理論知識、住院病例、臨床操作技能三個方面綜合考核畢業生的實習效果,把好“出口關”[6]。

    第一站———病歷考核:畢業生實習期間書寫住院大病歷1份,臨床醫學專業為內科或外科,病歷內容為常見病、多發病,參考衛生部病歷書寫規范要求書寫。病歷須由帶教老師的簽字,裝訂成冊。考核時將病歷交給考官,考官根據病歷提出問題,學生作答。考核評定:病歷書寫質量及回答問題情況。考核分值:25分。

    第二站———理論筆試:考試科目及主要內容見表1。學生在多套試題中任意抽取一套,現場作答。每套試題共20題,其中單選題15道,15分,多選題5道,10分,共計25分。

    第三站———臨床技能考核:每個學生在10個技能考核項目中隨機抽取2個項目進行考核。考核分值:1個項目25分,共計50分。技能考核項目:測量血壓;肺部聽診;心臟叩診;肝臟觸診;神經反射檢查;消毒、鋪巾;心肺復蘇;換藥術;孕婦腹部檢查;新生兒暖箱的應用。

    二、主要創新點和特色

    (一)將助理全科醫生理念引入高職高專臨床醫學見習、實習過程當中,實現高職教育與學生未來職業的對接。本項目根據學生未來扎根基層、服務基層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需求,對實習教學模式進行大膽改革。既能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又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獨立自主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組織能力,有利于培養大批面向鄉村、服務基層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助理全科醫生。

    (二)通過改革畢業實習模式,促進了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考慮到三年制普通專科學生受學制所限,課內學時中無法統一安排學生見習,提出了開展自主見習模式的構建,并且在實習過程當中融入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站)實習體系構建,進一步提高了畢業生就業的競爭力。

    (三)實習動員工作連續化、規范化,實習檢查及畢業考核全面化,有效化。

    三、相關的研究基礎和科研條件

    (一)臨床醫學專業是省級特色專業。具有“校院一體”的辦學模式,學校擁有足夠的生源和三所附屬醫院的支撐,在省內建立了35家穩固的實習基地,并在人力、物力上給予支持,為本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二)學校擁有一批雙師素質的師資團隊。本項目組教師曾承擔多項省、市級教學及科研課題,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團結奉獻的團隊精神。外出學習培訓政策優厚、經費充足,醫學教育理念能夠得到及時更新,以保證本項目研究的領先性。

    四、結語

    通過構建“基于全科助理醫生培養的三年制臨床醫學實習模式”,樹立起助理全科醫生培養的理念,既實現了培養大批面向鄉村、服務基層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助理全科醫生的目標,又增強了學生服務于基層的意識,實現了高職教育與學生未來職業的對接,增強了畢業生競爭力。在實現高職醫學院校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為“實現人人享有健康”的新醫改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2012[7]號)[Z].2012,5(7)

    [2]賈蕊,高杰等.醫學生臨床實習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1,5:756~758

    [3]馬方,李君榮.芻議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功能的重新定義[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3,29(1):61~63

    [4]劉淑霞,陳月琴,劉少鵬.三年制護理專業畢業實習出科考核評價體系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6):17~19

    [5]趙美玉,李強.臨床醫學生實習期間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10(30):65~66

    [6]孫瑩,解惠銘,王曉紅,高雅靜.“多站式”考核在畢業考試中的應用[J].藥學教育,2013,29(2):49~51

    作者:劉菲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第七篇:臨床醫學八年制實驗診斷學CBL聯合LBL教學模式思考

    [摘要]目的:探討CBL聯合L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八年制實驗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方法:以54名2011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做為實驗組,采用CBL聯合LBL教學法;以43名2010級學生做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課程結束后用考試成績和問卷調查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果:實驗組理論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成績(P<0.05)。實驗組學生對CBL聯合LBL教學法評價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結論:CBL聯合LBL教學法優于傳統教學法,值得推廣。

    [關鍵詞]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臨床醫學八年制;實驗診斷學

    實驗診斷學是一門由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過渡的橋梁課程,學習中要求以常見疾病為基礎,重點抓住反映他們的實驗診斷項目[1]。八年制的醫學生,在見習前還沒有接觸過臨床病人和病例,臨床思維還沒有完全建立,單純應用以老師講授為基礎的教學法(LBL)不利于學生對于檢驗項目的理解及檢驗與臨床疾病的銜接。CBL是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2],能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疾病的認識和臨床思維的培養。我們從臨床實際出發,將CBL與LBL教學法相結合進行教學改革,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以2011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做為實驗組,共54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29人;以2010級學生做為對照組,共43人,其中男性21人,女性22人。

    (二)研究方法。

    1.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CBL聯合LBL教學法,步驟如下:(1)建立與實驗診斷學理論教學內容配套的病例;(2)理論課后,發放相關病例資料;提出問題,包括初步診斷、診斷依據、進一步檢查,要求學生課后檢索學習相關資料;(3)理論課相應實驗課,由學生討論相關病例,發掘臨床病例中實驗診斷學相關知識;老師不斷與學生互動,提出應做什么檢驗,檢驗結果會是什么,標本采集是否正確,結果不符合預期應如何處理等問題;(4)指導老師總結病例。對照組采用傳統LBL教學法。兩組學生由相同教師授課。

    2.評價方法。教學結束后,用相同試卷考試,比較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和技能考試成績差異;并且發放調查問卷,進行教學效果評價。

    3.統計方法。采用軟件SPSS22.0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考試成績比較。實驗組理論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學生按性別分組后進行比較,實驗組男生與女生比較,理論考試成績(P=0.002)和技能考試成績(P=0.024)均有統計學差異;對照組男生與女生比較,理論考試成績(P=0.007)和技能考試成績(P=0.027)均有統計學差異;實驗組女生和對照組女生比較,理論考試成績有統計學差異(P=0.010)。

    (二)問卷調查分析。問卷共設6個問題,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三、討論

    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的核心。傳統的LBL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它可以系統和全面的教授理論知識。由于實驗診斷學教學內容較多,各指標臨床意義又很復雜,LBL教學集中理論授課則有利于學生建立完整的實驗診斷學專業基礎知識體系。但由于在LBL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不利于臨床思維能力的建立。因此,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CBL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初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法學院。其主要過程是教師運用精選出來的案例材料,使學生進入某種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再由教師對特定病例進行講解,逐一往外擴充知識點,使得學生可以從鮮明、生動的病例了解相關知識,對醫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培養非常實用[3-4]。CBL教學非常適用具體檢驗項目在具體疾病診治中應用的學習。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將CBL和LBL教學法相結合,在LBL教學方法講授檢驗項目基本概念和臨床意義后,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講授各項目的實際臨床應用,以期達到檢驗項目與臨床工作相結合目的,使學生初步建立臨床思維。本研究結果顯示,CBL聯合LBL教學學生成績明顯高于LBL教學學生成績(P<0.05),說明本法能提高整體教學效果。通過將兩組學生按性別分組后比較成績,女生成績明顯好于男生成績(P<0.05),說明對于本門課程,女生更容易掌握。將兩組女生成績進行比較發現,實驗組女生理論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女生,說明女生更接受CBL教學法;男生間無明顯差異,則說明男生對本門課程學習的主動性稍差,這就要求教研室對進一步提高男生學習興趣進行改革。課程結束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更接受CBL聯合LBL教學方法;但由于CBL教學法需學生課下查閱資料,83.3%的學生認為增加了課業負擔,說明學生主動自學能力還需進一步培養。總之,通過CBL和LBL的聯合教學,學生普遍反映良好,認為LBL授課給他們對于實驗診斷學理論部分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結合病例的CBL教學使他們對各種疾病的實驗室檢查結果有了非常深刻了解。教師也反映CBL授課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與文獻[5]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CBL教學法和LBL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即以LBL教學方法講授檢驗項目基本概念和臨床意義,以CBL教學方法進行臨床病例教學,指導各項目的實際臨床應用,這種教學模式更適合臨床八年制學生的特點,能夠初步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得在實驗診斷學教學中推廣。當然,CBL教學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病例選擇、問題設計等問題,需要在進一步工作中完善。

    [參考文獻]

    [1]王鴻利.實驗診斷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

    [2]WilliamsB.Casebasedlearning-areviewoftheliterature:istherescopeforthiseducationalparadigminprehospitaleducation[J].EmergMedJ,2005,22(8):577-581.

    [3]于蕾,李建國,路陽,等.CBL結合PBL教學法在超聲科社區醫師培訓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3,27(10):1-2.

    [4]KulakV,NewtonG.Aguidetousingcase-basedlearninginbiochem-istryeducation[J].BiochemMolBiolEduc,2014,42(6):457-473.

    [5]郎寧,劉劍羽.LBL與CBL聯合應用的模式在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3):92-93.

    作者:趙磊 徐雙 賈玫 李紅 單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成人美女黄网站视频大全| 免费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成人3d动漫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1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不卡| 欧美色成人t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国内外成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日本成人在线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成人免费看|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app| 成人超污免费网站在线看| 91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成人怡红院视频在线观看|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看片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yw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青青草成人影院| 2345成人高清毛片|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香蕉久久久久久AV成人|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