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略論水利基坑的施爆辦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主要開挖技術要求
右靠38#壩段壩體及已成型邊坡,上游緊挨上閘首,與已澆筑混凝土面、邊坡錨索(桿)、灌漿區、錨噴支護區等建筑物距離較近,開挖長約133m,寬約55m,深約13.5m。周邊條件復雜,需采用控制爆破的方式進行開挖,以免爆破振動等有害效應對上述建筑物造成損傷。為此,設計單位專門制定了三期基坑開挖技術要求:水平建基面局部超挖不得超過20cm,欠挖不得超過10cm巖石層分臺階開挖,臺階高度一般不大于6m;保護層以上的臺階爆破、預裂爆破和光面爆破鉆孔孔徑不得大于100mm;臺階爆破最大一段起爆藥量不得大于100kg。鄰近水平建基面和設計邊坡時,最大一段起爆藥量不得大于50kg,同時應滿足現場試驗確認的安全爆破質點振動速度的要求;安全爆破質點振動速度參照以下標準控制:新澆筑混凝土基礎面、邊坡錨桿、灌漿區的安全質點振動速度;右側38#壩體、左側36#壩段(兼縱向圍堰)、上游側上閘首的安全質點振動速度≤10cm/s;設計邊坡面和建基面上的安全質點振動速度≤10cm/s;噴射混凝土基面上的安全質點振動速度≤5cm/s。根據開挖技術要求和現場地質條件,技術人員進行了初步爆破設計:爆破梯段高度H設為4m,采用直徑D為70cm的藥卷,鉆孔角度α取85°;底盤抵抗線:W1=(20~40)D=1.4m~2.8m,D為藥卷直徑,試驗暫取1.5m;炮孔間距:a=(1.0~2.0)W1=1.5m~3.0m,試驗暫取2.8m;炮孔排距:b=W1,取1.5m;超鉆深度:h=(0.15~0.35)·W1=0.225m~0.525m,取為0.3m;單孔裝藥量:Q=q·a·W1(H+h)/sinα=4.53kg,取Q=4.5kg。其中,q為單耗藥量,由于本工程以粘土砂巖和粉砂巖為主,q以0.25計算;裝藥長度:L1=Q/q1,其中D=70mm的藥包單節長38cm,重1.5kg,L1為114cm;裝藥形式:由于L1/(H+h)=0.265,連續裝藥堵塞長度過長,宜采用不耦合裝藥,同時增大底部裝藥量,試驗裝藥時底部增加一條D=32mm的藥卷(200g),實際單孔裝藥量4.7kg,實際單耗0.28kg/m3,實際堵塞長度1.5m;(9)聯網形式裝藥時每孔采用兩發雷管,單孔單響。根據該爆破設計,單次裝藥量為117.5kg,延時25次完成,每次兩孔同時起爆,最大單響藥量為4.7kg,最早起爆時間為即時起爆,最晚起爆時間為710ms。
2爆破振動監測及成果分析
測點位于爆區右側,為右岸成型邊坡,允許振動速度為≤10cm/s;1#測點靠近上游上閘首,新澆筑混凝土允許振動速度為(1.5~2.0)cm/s;2#測點靠近右導墻,為齡期超過3年的老混凝土,允許質點振動速度≤10cm/s。因此,監測所有數據均在控制標準之內。爆破過程中,爆破噪音(爆破空氣沖擊波)及飛石效應在允許范圍之內。爆破完成后對爆破區域進行爆后檢查,發現除個別需要用破碎錘破擊外,爆破石粒徑較小,巖石塊頭較整齊,清渣較容易,無需進行二次爆破,爆破效果良好。爆破石渣清理干凈后,再次對爆破區域進行爆后檢查,在爆破區域及其附近地表未發現爆破裂隙、節理裂隙層面等弱面張開或壓縮錯動,使用地質錘錘擊地面,亦未發出空聲或啞聲。爆破未對上游上閘首混凝土及大壩建基面巖層產生較大影響,爆破效果良好。爆破試驗成果顯示,選取的爆破參數比較合理,符合該區域爆破需求,爆破振動速度控制在1.5cm以內,較遠區域振動速度小于1.0cm,爆破振動不會對建基面周邊建筑物安全造成影響。
3爆破參數優化
按照爆破設計的參數,每次裝藥量僅為117.5kg,有效開挖量僅為420m3左右,遠遠小于進度要求。按照亭子口工程航運標施工要求,每天開挖量應在3000m3左右,每天爆破兩次,每次爆破量應達到1500m3以上。因此,在實際裝藥中,需長期進行爆破振動監測工作,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爆破參數的優化:利用薩道夫斯基公式在控制好爆破振動速度v的條件下,對爆破參數進行調整,爆破距離較遠的部位適當放大布孔間排距,增加每孔裝藥量和最大單響藥量,以不影響周邊建筑物正常運行為原則;對于距離建筑物太近,不能加大單響藥量的部位,增大鉆孔設備投入,加大每天鉆孔量,形成多個試驗中的爆破網絡,然后采用分段巖石雷管將爆破網絡并聯,形成“并聯—并聯—串聯”的三級爆破網絡,在不改變最大單響藥量的條件下有效擴大一次爆破量。通過不斷優化爆破參數,亭子口工程船廂室開挖爆破質量好,對周邊建筑未造成振動破壞,工期也滿足合同要求,對控制爆破的深入研究,對在周邊環境復雜部位進行石方開挖作業,均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令富 王艷華 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