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學教育思想的高校學生管理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高速發展,大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系的日漸緊密,各類工作對大學生各方面素質要求的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在大學教育和管理中與時俱進,尋找更合適的方式方法。青年學生是祖國富強、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大學生不僅要具備專業的文化知識,更要具備正確的三觀和優良的道德素質。但我們也應清晰的認識到,當今個性化被積極提倡,新思潮挑戰著傳統價值觀和認識,各類競爭變得極其激烈,而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環節也存在許多問題。基于此,我們一定要深入分析目前高校學生管理現狀,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科學的教育思想管理體系,用綜合性、個性化、符合當下大學生特點的教育管理模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優化高校管理。
我國現階段教育體系正在不斷向現代化教育方面進行發展,在新思想、新觀念的引導下,運用科學教育的相關理念對高校學生進行科學化教育管理顯得更加重要。從高校發展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對學生管理質量的高低,不但對學生個人的綜合素質產生影響,也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整體發展趨勢,所以,要求高校必須優化教育管理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慮問題,結合科學教育的相關理念有計劃的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確保學生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下,實現預期的培養目標,成為未來社會發展中的優質人才。
一、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所面臨的難題
(1)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念的多元化
世界一體化、市場經濟發展的多元化趨勢,影響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變化,廣大民眾的思想意識形態也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也在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大學生是最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他們的思想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但思想上過度多元化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發展變化,此外加上高速產生、運轉的各類信息充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擴散的不良信息也不利于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形成,這是阻礙學生進行正確判斷基本價值的主要障礙性因素。
(2)新課程教學改革對高校教學存在新的要求
第一,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育和管理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斷融合到日常學習生活中去,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二,在新課程政治教學觀念引導下,應該把主要教學目標定義為明確的思想政治觀點;第三,在進行高校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適應學生自身發展需求,才能更好的發揮教學價值。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以上幾點在具體執行的時候都存在很大的難度,一個環節存在問題,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教學與管理存在脫節
現階段高校管理學生方面,存在教學內容與實際管理脫節的情況,從目前的情況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大多數高校都存在這種問題,有些還比較嚴重。某些教育部門只注重學生的專業課程掌握情況,而很少與學生進行專業興趣和未來發展發現的深入溝通,對學生實際能力和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不少學生對所學專業不真正了解或喪失興趣。一些管理部門只看重紀律,當學生犯了嚴重錯誤時,才開展教育模式,對學生整體的教育效果也是治標不治本,卻沒有很好的把兩者結合起來,不利于展開學生管理工作。
二、科學教育思想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1)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互相融合
當代科學技術發展有一個顯著特點——學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并行發展,以綜合性及整體化發展為主導趨向。原來各門學科之間的學科界限被逐漸打破,不僅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在各自的領域里出現了許多邊緣和交叉學科,而且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相互滲透與結合也日益緊密,形成相互促進的發展趨勢。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許多社會問題的解決,單一的學科已不能有效地擔負起這一重任。作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我們應充分將這一分化和融合理念恰到好處的運用于我們日常對學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中,使學生能成為單方面是尖才,綜合素質高且全方位能力發展的青年人。
(2)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
改革開放是一把雙刃劍,在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他們的一些自我、個性價值觀念也走進了高校學生的意識里,一些學生對這些觀念的不正確理解造成學生們在判斷價值取向的時候出現偏差。因此,高校需要對學生開展愛國理念教育,不斷激發高校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讓他們始終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學到的知識用于建設我們的家園,實現我們的中國夢中。同時也要同步開展社會主義教育,讓我們的學生真正了解我們我們的社會形態與西方國家存在本質上的不同,不要崇洋媚外,我們要堅持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建設帶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家。
(3)提高對社會的認識水平
雖然社會的發展帶有很多問題和弊端,但是國家也在采取積極的應對政策,高校作為日后國家興盛的中堅力量,應該鼓勵學生充分認識社會發展的形勢,在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信念同時了解社會矛盾所在,腐敗根本,認識到我們未來發展道路中的困難和曲折。這樣,學生才能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自身的競爭力,獲得更好的發展平臺。
(4)深入道德教育
由于各種原因的共同作用,我們的社會出現了不少冷漠和浮躁的畫面,“老人倒地,扶不扶?”“寧在寶馬車里哭,不在自行車上笑”“只要我過得好,其他人都是浮云”等等現象發人深省,有些人早已摒棄傳統的優秀文化,道德出現危機預警。面對這一問題,高效應該深入道德教育,發揚我國優良美德,使學生認識到強大的道德感和使命感是生存之基、發展之本,要把道德感刻在心里,應用到實際中去。
參考文獻:
[1]杜大鵬.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挑戰與對策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16).
[2]岳銘.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管理體系的研究與重構[J].亞太教育,2016(34):255.
[3]劉彩絨.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7):269-270.
作者:岳穆靜 單位:中原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