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口腔正畸美學的認知與臨床教學實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口腔正畸美學涵蓋解析面部美學的宏觀美學、基于微笑美學理念的微小美學、研究牙齒美學要素的微觀美學等三個范疇。正確認知口腔正畸美學對于正確診斷和確定切實可行的正畸美學目標,以及制定系統矯治計劃有重要意義。在口腔正畸美學的教學中,以發展的觀點預測矯治過程中的正畸美學變化,實現功能和美學的協調統一,掌握美學基本理論和計算機輔助技術等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學生對口腔正畸美學的理解和應用。
[關鍵詞]口腔正畸美學;矯治;頜面部;臨床教學;美學教育;美學認知
1口腔正畸美學的理解和認知
口腔正畸美學源于美容牙科學,其評價標準與規律符合美容牙科學一般規律的同時,又有鮮明的自身特點。
1.1正畸美學的范疇和內涵更加廣泛:Sarver把口腔正畸美學歸納為解析面部美學的宏觀美學(macroesthetics),涵蓋微笑美學理念的微小美學(miniesthetics)和研究牙齒美學要素的微觀美學(microesthetics)等三個范疇[6]。可以看出,口腔正畸美學不僅關注牙齒、牙列和牙齦形態的細節,也關注唇齒位置,并且更加關注面下1/3高度、上下頜骨的發育關系,面部正側面整體形態等面部美學的內容。因此,正畸美學不僅包含牙列美學的概念和內容,還涉及對面部形態特征在動、靜態狀態下的整體美學評價,以及面部美學評估中黃金比例的應用;此外,面下部比例、鼻面角、頦頸角及許多其他與面部審美相關的比例和角度研究也是面部美學定量評估的重要部分[7]。顯然,口腔正畸美學的內容更加廣泛、深入,也更加生動具體。
1.2正畸美學評價指標的相對模糊性:盡管美學概念和美學評價標準相對寬泛,但在涉及牙體修復美學和牙周美學等領域,人們仍然試圖用相對確定的數值來衡量和界定美學標準。例如,目前廣為流行的前牙美學設計(DigitalSmileDesign,DSD)軟件,就把前牙寬度比、前牙高度、前牙色澤、牙齦弧度和高度等描述牙齒細節的數值作為美學標準加以運用并體現在微笑美學設計中。與之相比,顏面美學的定量測量則更多地體現在側位頭影的硬組織分析中,而軟組織形態受動態特征影響明顯[8],且審美方面受民族、區域、生活環境及文化傳統等主觀方面的影響更大,因此涉及顏面美學的評價指標仍然相對模糊。
1.3正畸美學目標的預測性與長期性:正畸矯治除了可以對排列不齊的牙列進行矯治以改善牙齒微觀美學外,還可以充分利用上下頜骨的生長潛力,引導或改變頜骨的生長方向,對頜面部的生長發育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和調控。多數進行口腔正畸治療的患者往往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高峰期,具有較強的頜骨生長潛力。對上下頜骨的生長和發育進行合理的引導,可以改善頜面骨、面下1/3甚至整個頜面部的外形特征。因此,這一宏觀美學目標的實現具有較強的模糊性和一定的可預測性。此外,這一正畸美學目標的實現是隨著頜骨的生長發育逐步完成的,有著相對的長期性。這也是口腔正畸美學與美學修復的主要差異之一。
1.4更加強調功能與美學的協調穩定:口腔正畸治療的目標是美觀、協調和穩定。因此,口腔正畸美學也更加強調在通過正畸改善功能的同時,實現美學目標的協調和穩定。通過正畸治療可以逐步實現顱面與頜骨、頜骨與牙列、牙列與牙之間的相互協調與穩定,與單純的牙齒美學相比,口腔正畸美學涉及的范圍更廣泛,可調控的范圍更大,因而,也更容易實現口腔功能與美觀的統一,從而促進二者的協調穩定。
1.5綜合應用多種治療手段以實現正畸美學:正畸治療可使牙齒在生理性矯治力的作用下,在更大的空間和范圍內進行旋轉和移動,這為牙齒美學的改善和實現提供了更豐富的實現手段。通過正畸矯治,在牙齒美學設計的基礎上,通過牙齒間隙的調整、咬合關系的協調和改善等方式,在一定基礎上為牙齒美學的實現提供了更為符合生理并有效的途徑。
2口腔正畸美學的教學實施
如前所述,口腔正畸美學能在更廣泛的顱頜面區域實現功能和美學的統一。指導學生始終把握口腔正畸美學的標準,對于正畸矯治的設計、治療和矯治目標的實現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口腔正畸專業課的理論和臨床教學中,有必要加強和深化對口腔正畸美學的教學,具體實施措施如下:
2.1樹立發展學的觀念,以發展的觀點預測正畸美學變化:如前所述,口腔正畸美學目標的確立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預測性,其變化趨勢和程度與患者的個體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在口腔正畸美學的教學實施中,首先應樹立發展學的觀念,在掌握生長發育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患者發育特點,進行合理的矯治設計。例如,對于口呼吸習慣引起的前牙深覆蓋患者,在治療設計時即注意引導學生思考錯牙合形成的機制,由于張口呼吸習慣導致頰肌張力增大,唇肌松馳,引起上牙弓寬度不足,切牙唇向傾斜,繼而導致前牙深覆蓋。在此基礎上,分析上下頜骨、牙弓間的相互關系,并根據生長發育狀況、骨性關系等制定后續治療方案;在矯治過程中充分觀察牙弓關系、頜骨關系的變化,讓學生充分了解面部生長發育在矯治中的作用。
2.2以功能為中心,實現功能和美學的協調:正畸矯治中,功能的協調是穩定和美觀的基礎,如果脫離了功能基礎,再高要求的美學目標都是不穩定的,都可能隨著牙頜功能運動而復發。在指導學生進行診斷設計時,始終強調從功能角度出發,在符合生理功能的基礎上追求最佳的美學效果。例如在講授正常牙合標準時,不僅讓學生充分理解正常牙合的特征,更應該理解這些特征與功能的關系。同樣,在理解和掌握靜態下的咬合特征基礎上,還應理解在動態的功能運動中牙、牙列牙合關系,在牙合-頜骨-顱面系統整體協調統一的條件下實現牙、牙列乃至顏面部的美學[9]。基于對功能的深入理解,實現功能的美學的協調和統一,這是口腔正畸美學目標實現的前提。
2.3美學基本理論的學習和美學標準的掌握:正畸美學與牙體美學修復相比,涵蓋范圍更廣,但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因此,正畸美學首先也應滿足一般審美中的對稱均勻、單純齊一、協調反差、比例勻稱、節奏韻律、秩序和諧等常見表現形式[10]。臨床治療中,正畸醫師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美學原理,還應具備豐富的顱面、牙頜解剖結構知識及對容貌美的理解,將美學思想貫徹在整個矯治理念、矯治設計、矯治過程和療效評價中。對每一位具體的患者結合審美意識、審美要求及具體條件,將性別、個性等要素具體加以體現,維護和再塑面下1/3高度和形態,使治療后的牙列和面部外形既有良好的功能、美觀、穩定,又具有動態美、魅力和個性,把牙頜畸形矯治從單純的牙齒排列,提高到創造容貌美的新層次。
2.4正畸診療訓練中美學目標的確立與實現:在制定矯治方案時,應基于美學的矯治設計與醫患溝通,相對準確地把握患者的心理預期,充分了解患者對面部美的理解和正畸審美心理狀態對矯治結果的期望,制定切合實際的正畸美學目標[11]。還應看到,正畸診療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需要通過對牙齒、牙合曲線、咬合、頜間關系的逐步改正漸進地實現矯治設計的美學目標。短時間的牙頜變化可能不一定能即刻實現美學目標,甚至由于牙齒的逐步排齊出現暫時性的美學效果變差。因此,在正畸診療臨床培訓中,著重訓練學生對治療過程的預見性以及對最終治療目標的整體把握,不因一時的牙列形態變化影響診療過程中的決策;始終確立和強化美學目標,向美學矯治目標逐步逼進。依據美學評價指標評價每次復診的美學變化,逐步樹立牙頜變化與顏面部美學的對應關系,從而為實現最佳的美學矯治效果提供保證。
2.5計算機輔助美學評估、設計技術的應用: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也為口腔美學的評估和預測提供了新的手段[12]。隨著數字化牙科技術的發展,數字化放射技術、3D攝影及相關軟件程序的應用有助于全面分析軟硬組織的數據;也使得數字虛擬三維排牙成為可能;與此同時,還應看到計算機技術遠未成熟,與傳統人體測量學和頭影測量的對比研究,存在缺乏大量正常數據庫,無公認客觀的面部標志點等不足[13]。因此,正畸美學的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和保持學生對新生事物的渴求及對新興技術進行深入研究的興趣,努力掌握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相關技能,在計算機輔助設計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和體驗,激發學生對這一新興技術的熱情和興趣,為將來在正畸臨床中不斷實踐和發展計算機技術在美學評估、美學設計中的應用奠定基礎。
3結語
口腔正畸美學的發展日新月異,美學原理、美學標準的確立及其臨床應用也在不斷地發展。可以說,美學是口腔正畸治療學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很大程度上,對口腔顏面部美學的追求是口腔患者求治的目的和口腔醫生追求的目標,也是推動口腔正畸診療技術和理念前進和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正確的正畸美學認知,不但需要掌握各種美學規律和美學原理,還應對整個口腔顏面部的美學形態和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美學變化有整體的把握,并且對口頜系統的功能有較為深入地理解,實現功能與美學的協調統一。因此,口腔正畸美學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口腔正畸教學中,仍然需要不斷拓展和深化對口腔正畸美學的認知和理解,在長期的正畸診療實踐中自覺應用并逐步體會,同時推動口腔正畸美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作者:歐陽志強 羅玲 熊宇 單位:南昌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正畸科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