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師對口腔醫學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研究目的及方法
本課題組對參與2012級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的三類教師進行現場訪談及電話咨詢,希望通過對傳統模式及并軌模式的對比和定性分析,能夠從教師的角度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效果做出客觀評價。現場訪談及電話咨詢教師,包括研究生管理部門,研究生導師,臨床帶教教師,教育處,整形外科、牙體牙髓科、修復科、正畸科,外科門診、牙體牙髓科、修復科、牙周科。訪談內容:傳統模式的優缺點,并軌模式的優缺點,對并軌模式的改進建議。記錄方式:錄音后整理。
2.結果
訪談結果顯示,三類教師均對研究生培養的并軌模式給予充分地肯定和支持,認為與傳統模式相比,并軌模式下培養的研究生在臨床能力方面有很好的培訓。研究生管理部門的評價:我們現場訪談口腔醫學院教育處2位負責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教師,從傳統模式與并軌模式的優缺點、管理工作的難易程度、對并軌模式的改進建議3個方面,進行詳細的咨詢及記錄。關于傳統模式與并軌模式的優缺點,傳統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特點是科研培養時間較長,臨床訓練時間相對較短,研究生的臨床訓練主要集中在口腔醫學三級學科內進行。此模式下培養出來的研究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臨床能力相對不夠全面,更適合在口腔專科醫院就業,但畢業后需要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方可進行口腔臨床工作,存在著一定的重復培訓、資源浪費等問題。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的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特點是,臨床訓練時間完全等同于第一階段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研究生的臨床能力能夠得到全面的培養和提高。但相對傳統模式而言,科研訓練的時間明顯縮短。此模式下培養出來的研究生一般特點是口腔全科臨床能力較為扎實,更適合在綜合醫院口腔科工作,科研能力與住院醫師相比有一定基礎,但需要進一步提高。關于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難易程度:傳統培養模式相對個性化,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在遵循首都醫科大學總的培養方案前提下,主要由導師根據課題需要及研究生以往臨床水平進行設計。從研究生管理的角度來看,傳統模式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學生的學習強度、實習進度均不一致,因此不利于教學管理,此培養模式需要導師為培養過程的主體,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對較難,也缺乏對研究生的臨床能力培養質量的整體把控。并軌培養模式下培養的研究生,他們的臨床訓練時間、輪轉科室、出科考核等方面相對統一,培養過程易于研究生管理部門整體把控,對于臨床能力的評估和監督有一定的保障。關于并軌模式的改進建議:與傳統培養模式相比,并軌模式有其優勢和特點,能夠在3年時間內拿到執業醫師證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一階段合格證書、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研究生學位證書,有利于學生就業,同時學生的臨床技能能夠得到系統的培訓和提高。但是由于臨床訓練時間的延長,勢必影響科研訓練質量。我們在日常研究生管理過程中發現,由于沒有整段的時間做科研,部分研究生在導師的嚴格要求下,把科研實驗時間分散到平時,經過努力也可以做出水平較高的科學實驗甚至發表文章。因此我們建議并軌模式下不能放松科研管理,建議為碩士研究生設立科研工作指導小組,可以由導師、科研人員組成,在導師的督促和科研指導小組的時刻指導下,提高科研能力水平。研究生指導教師的評價:我們訪談了口腔醫學院4位年資較高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他們即培養過傳統模式、又培養過并軌模式的碩士研究生,就并軌模式的優缺點及改進建議等方面,進行詳細的咨詢及記錄。導師認為,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是研究生教育的一個趨勢,優點是節約了教育資源和培養臨床醫生的時間成本,有利于研究生臨床能力的整體提高。而且四證合一的學生就業壓力相對較小,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并軌不是等同,如果把碩士研究生的教育完全等同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研究生培養質量勢必降低。因此在臨床培訓的同時,要加大科研能力的培養力度。建議口腔醫學院各教研室開設科研學術講座,充分利用分散的時間進行科研學術方面的培訓,從而在研究生范圍內增加學術氛圍,為提高科研能力創造好外部環境。當然也建議導師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從課題的選擇、文獻檢索、開題考核,到論文的撰寫、畢業答辯等環節,都要嚴格把關,明確研究生培養中導師為主體的導師負責制,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研究生。臨床帶教教師的評價:我們訪談了口腔醫學院均臨床指導過兩種模式的碩士研究生的4位臨床帶教教師,他們就并軌模式的優缺點及改進建議等方面進行闡述及評價。從臨床指導的角度來說,臨床實習時間越長,所見到的病歷種類及數量就越多,臨床能力的水平也就相應的越好,同時臨床實習時間長才有機會接觸疑難病例并參與診治。所以他們認為并軌模式優于傳統模式,同時碩士研究生與住院醫師的實習進度一致,也有利于臨床科室安排實習任務,有利于帶教老師進行統一指導。同時建議研究生管理部門進一步完善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出科考核、教師評價等制度,便于帶教教師及時、準確的掌握研究生的情況,進而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討論
為了客觀地評價研究生培養的并軌模式,我們選取參與研究生培養過程的三類教師進行訪談,得到一些結論,并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也尋找到新的思路和改進措施。三類教師都對研究生培養的并軌模式給予充分地肯定和支持,認為并軌模式下培養的研究生在臨床能力方面有很好的培訓。同樣也一致認為并軌模式培養,科研能力有下降的可能。希望通過增加學術講座、導師小組嚴格把關等方式,保證科研能力的訓練水平。隨著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兩者銜接的問題也不斷凸顯。要研究和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保證并軌改革的順利進行[1]。有學者對并軌模式下研究生對培養模式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對并軌模式給予較高的評價[2]。本研究通過現場訪談及電話咨詢的形式,從教師的角度對并軌模式進行客觀評價,后續我們還將通過調查問卷等方法進行定量研究,為更好地評價并軌模式、進一步完善研究生培養體系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陳麗芬,王亞軍,趙妍,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并軌的思考.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34(3):452-455.
2陳旻敏.上海市某醫院試點住院醫師專業學位研究生對培養模式的滿意度調查.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9):13-15.
作者:馬艷艷 王玉 楊凱 鄭東翔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