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生卓越口才培養策略淺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引言
在現代社會環境下,口才是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重要體現。擁有卓越的口才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能夠促使其準確地表達自己,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游刃有余,從而提升學習自信心。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出了差異化的要求。但是,觀察發現,許多小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存在一定問題,例如有的學生說話膽怯,不自信,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講話,對于老師的提問也難于開口;還有的學生敢于表達,但表達不清,語言缺乏邏輯,說話經常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語,詞不達意。針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課程教學要求,把握學生的成長特點,為培養小學生的卓越口才探索相關策略。
一、注重朗讀指導,培養學生語感
朗讀是口才訓練的重要方法,也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活動。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朗讀指導,讓學生辨析字形、規范讀音、調整語調、理解語義,進而逐漸提升學生的語感,培養口語表達能力,為卓越的口才奠定基礎。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第一,增加朗讀教學的比重,控制教師灌輸講解環節,讓學生在與文本的交流中獲得語感。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朗讀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口、眼、心的協調配合,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人物情感,體會作者的思想主旨。但是,一些教師在閱讀指導中,總是習慣用講解替代朗讀,不斷地為學生灌輸知識內容,為學生解釋字詞的含義,學生在機械的接收中,難以從語言的角度把握文本含義,因此,也就無法形成深刻的情感,更難以形成準確的語感。針對此,在閱讀指導中,教師應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的朗讀替代教師的講解,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作出明確的要求,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逐漸做到不減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復、不顛倒、不頓讀、不唱讀,逐漸熟悉文本內容,并提高朗讀的流利和準確程度,形成良好的語感。第二,設計語言表達環節,鼓勵學生主動朗讀,提升學生語感。低年級學生正處于語言發展的萌芽階段,思維發展、語言材料儲備等方面的局限,讓學生在表達自己的過程中存在困難。針對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借助特定的語言材料進行朗讀,并逐漸融入自己的體會和理解,進而逐漸提升學生語感。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閱讀指導中,教師設計問題:小蝌蚪長什么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誰?他們都是怎么回答的?最后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回歸文本,并通過朗讀某一句話、某一段落的形式作出回答。教師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逐漸拓展想象,并模仿課文的語言,用自己的話講故事講出來,這樣能夠幫助學生豐富語言素材,規范學生的語言表達,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
二、滲透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自信
卓越的口才是建立在強大的心理素質的基礎上的。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心理成長的萌芽時期,外界因素會對學生的內心產生巨大的影響。例如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由于用詞不當或者過于緊張導致,言語混亂、詞不達意,而其他學生哄堂大笑。這必然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甚至影響學生以后的自主表達;相反,教師如果營造寬松自由的表達氛圍,在學生出現表達困難的時候及時點撥幫助,讓學生順利完成自我表達,這樣會有效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提高學生表達的自信心。基于此,在小學生口才培養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從語感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還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建設,為學生的自我表達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例如在《找春天》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組織學生通讀全文,并提煉出其中躲躲藏藏、遮遮掩掩等詞匯,然后以游戲的方式鼓勵學生分組對抗,仿說AABB式詞語。學生在熱鬧的游戲氛圍中,情緒瞬間被點燃了,紛紛表達自己想到的詞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重點關注那些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并鼓勵他們也說一個自己想到的AABB式詞語,或者在其他組員的幫助下進行搶答。這樣可以激發全員學習興趣,為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口語訓練做好鋪墊。接下來,教師以文本內容為基礎,鼓勵學生用生動的語調進行朗讀,有的學生在朗讀“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的過程中,可謂是聲情并茂,欣喜與不確定的感覺相互交織,十分符合一個小朋友尋找春天時的心態。教師對學生的生動表達給予充分的認可,并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進行準確的語言表達,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逐漸樹立自信,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三、指導表達技巧,培養學生能力
卓越的口才需要嫻熟的語言技巧的支撐。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有意識地指導、點撥語言表達技巧,讓學生逐漸掌握多種口語表達的方法,進而逐漸提升口才能力。語文口才的鍛煉是一件充滿藝術性的事情,教師需要帶領同學們從閱讀中學習知識,并且從閱讀中感悟真知。自古以來,多少名人都強調過讀書的重要性,閱讀書籍是人類提升自我的一條重要途徑。總的來說,學生要想提升口才,那么讀書也是一條必經之路。許多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口才培養時,都在思考到底應不應該提倡閱讀?如果不提倡閱讀,那么學生的口才訓練是片面的,學生沒有良好的知識積累。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口才培養時,就應當提倡學生多讀書,并且養成良好的閱讀理解與分析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輕松地掌握知識結構與教學內容,并且提倡多樣化的群文閱讀。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閱讀量比較有限,并且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較薄弱,因此教師就在課堂上應當多帶領學生進行朗讀。在課堂上教師通過閱讀指導,使學生在平時積累了一些好詞佳句,讓同學們反復地朗讀并理解文本,在腦海中形成記憶,最后在語言表達中能夠應用課文中所學到的內容。通過日常的閱讀積累,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積累量和文化素養,在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又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念,以此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例如在《彩色的夢》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進行示范朗讀,并提醒學生根據教師的語調體會其中的情感;接下來,教師提問“我”的夢用什么來表現呢?學生紛紛回答是用畫筆畫出來的。教師接著提問:“我”的夢是什么形狀的?學生根據詩歌內容說道:有的長,有的圓,有的硬……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進行造句訓練,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拓展想象,形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在完成詩意解讀后,教師設計問題:同學們,詩人用畫筆畫了自己的夢,你有什么夢能與大家分享一下嗎?學生在詩意的氛圍中展開想象,用稚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夢想。教師在學生的語言表達中,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有條理表達自己的夢想,說清楚這一夢想對自己的吸引力等等。這樣學生才能逐漸糾正語言表達混亂的情況,提升表達技巧,并逐漸達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的效果。
四、進行拓展教學,引導學生表達
良好的口才必須要通過不斷的訓練才能實現的,無論是口語表達還是閱讀寫作,都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和文化底蘊。而口語交際就是要與更多的人去面對面地進行交流,這就需要教學內容和形式上的多樣化,不能將口語教學和口才培養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中,還要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學生口語表達時的心理狀態和表達能力都是通過不斷的訓練而提升的,在低年級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組織學生參加朗誦、主持、演講、辯論、語言情景表演等活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膽識和口語表達技巧,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鍛煉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能夠幫助學生提升文化素養,樹立學習自信心。例如為了讓學生了解此次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認識抗疫工作中的平凡英雄,教師以“筑起生命的城墻”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活動。在活動中,教師首先與家長配合,共同指導學生撰寫演講稿,確保內容樸實、真摯,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態,避免盲目拔高;其次,教師對學生在演講時的動作、表情、語言等細節進行訓練,如要求學生在演講中放松身體,昂首挺胸,保持面部表情嚴肅、真誠,并結合內容的推進適當變換表情;語言清晰、流暢,不要有“嗯、啊”等語氣詞,注意語氣的輕重緩急、節奏變化、感情停頓等等,讓情感的抒發與演講內容相契合。俗話說得好,光說不練是假把式。學生口才的培養中,光依靠教師的講解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來訓練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同時也獲得了集中的口才技巧訓練,讓學生將一些表達的技巧逐漸落地,同時也豐富了學生演講、表達的經驗,促進了學生口才能力的發展。
五、結束語
總之,卓越口才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并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把握課程內容,從語感訓練、信心培養、技術指導、拓展實踐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指導,可以逐漸改善學生語言表達中的問題,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口才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少華.大數據時代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海外英語,2019(20):274-275.
[2]牛震.基于大數據時代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分析[J].海外英語,2019(16):247-248.
[3]孫宇.大數據時代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6):176-177.
作者:王麗蓉 單位:甘肅省榆中縣文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