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及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提出,技能大賽在中職院校的地位越來越高,它已成為職業院校展示辦學質量的重要平臺。會計技能大賽競賽項目設置與會計崗位核心能力培養應一致。以會計技能大賽的要求為起點,將技能大賽與專業教學改革相結合。本文主要以會計技能大賽為手段,在分析現階段會計技能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課程改革的措施。
關鍵詞:會計技能大賽課程改革
一、會計基本技能課程教學的現狀
1.教學方法落后,學生動手能力較差
教師的知識更新較慢,教學方法也過于單一,為了能夠達到課標或者升學目標,講課偏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基本采用的就是“概念”到“賬戶結構”,接著就是“賬務處理”,最后做練習,一節課基本就結束了。教師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偶爾提出問題,底下鴉雀無聲,師生之間很難形成互動。加上專業內容的限制,很難將專業課程與先進的信息化教學軟件相結合,使得沒有生氣的課堂更加沉悶。就讀中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初中學習成績較差,經常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批評,心理上對學習具有排斥和自卑感,自信心不足,父母對于進入中專學校的孩子也不重視,任其放任自流。加上課堂內容枯燥無味,學生的興趣不高。以筆者校為例,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家庭,學生的知識面較窄,父母多數在外地打工,文化程度較低,對孩子教育方面投入不夠,動輒就是打罵,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差、挫敗感更強。
2.教材不符合學情,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工具,時展較快,會計的基本技能也越來越多樣化、信息化,但是學校的教材更新較慢,不能滿足社會的實際需要,使教學與實際脫軌。從中職院校目前會計基本技能用書來看,仍以珠算課程為重點,在這個會計電算化日趨成熟的時代略顯落后,以往考地會計職業資格證書可以在電算化和珠算五級中選擇一項,目前該證書已經被取消,可以適當地調整一下教材內容的編排,市場上電算化賬務處理已經全面普及,學生應更多接觸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因此大部分學生覺得知識脫節,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3.實訓較少,業務能力不夠
實踐操作訓練是培養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關鍵環節,這是中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筆者曾經給一個高二年級的學生上了兩周實訓課,從原始憑證的填制到相關賬簿的填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課堂氛圍較好,但是由于實訓的時間關系和實訓材料短缺,不能將整個過程完成。目前,也有部分學校購買了相關仿真實訓軟件,內設多項模塊,分崗位實訓操作,由于軟件購買價格昂貴,且更新換代較快,會計政策每年均有變化,不一定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教學仿真軟件也未能普及。
4.校企合作力度不夠
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以社會企業所需為最終歸宿,校內的學習內容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要求做決定,才能滿足企業對于人才技能和素質的要求。不過,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一個較低的層面,學生的學習仍以學校課本知識為主,最后半年去相應的單位實習,由于會計專業具有保密性,很多用人單位不會將涉及賬務處理的核心環節交予學生,同時學生在中專階段所學內容較為簡單,大部分的學生并不能滿足企業的工作要求,學校和企業之間沒有制訂一個關于學生畢業即能上崗的教學計劃。
5.教師技能薄弱,綜合教學質量不理想
目前,國內職業學校沒有專職的基本技能教師,大多數任職教師多為會計教育類教師,理論知識較為扎實,專業技能方面的能力較為薄弱。應試教育下,仍以各項考試為導向,以筆者院校為例,中職生有學測考試要求,3+3班有學測和轉段考試要求,綜合高中更是有高考,對于基本技能類動手課程的重視不夠。同時,會計制度更新速度較快,幾乎每年都有變動,舊的知識點還沒有吃透,新的知識點又來了,大大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備課壓力,學生也叫苦不迭,教師的知識結構不能及時更新,其所授知識和技能也就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無法為學生提供最新的知識內容,因此對于理論知識點的學習要求較高,使得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
二、技能大賽對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的作用
1.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改變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會計知識本就枯燥乏味,想要學生一直保持注意力是不大可能的,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通常只有15分鐘,時間緊、任務重,要想高效率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改善課堂氛圍,讓學生動起來刻不容緩。例如在學習企業財務會計中原材料的賬務處理時,讓學生先自己填制相關原始憑證,看好原始憑證反映的經濟內容是購入還是發出,是現金支付還是其他貨幣資金或者未付款等等,然后根據內容,講解本節課所學,向學生闡述好各賬戶之間的關系,加強學生對資金去向的理解。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對于有問題或者不懂的地方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同組之間的學生也可以進行討論學習,這樣,教學效果達成率高。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高素質人才
在報告中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培養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學校的根本目標。明確理論教學的重要性,不斷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和知識,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經常帶學生去相關企業進行交流、培訓,進一步了解企業需要哪方面的人才,瞄準市場變化,貼近企業需求,努力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零對接。根據企業的具體要求,為學生量身定制相關課程,并提出具體的課程目標,不定期地對學生進行考核,將日常業務票據提供給學生觀看,并指派一名教師進行做賬指導,通過對企業賬務的處理聯系學校所學,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以培養更多適應產業需求的高素質合格人才。
3.注重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
課改的關鍵在于教師,學生若想學習到最新的知識,首先教師要透徹掌握,需要在教學中融入最新的知識和技能。在技能大賽的集訓中,教師要進一步將自身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進行融合。技能大賽內容的設計,是一個項目,這要求教師在平時的實訓中采取“做中學、做中教”的方法;對教師標準不但要“言傳”,還要“身教”。比如傳票翻打,對于學生選手的選拔和專業集訓,教師既是教練員,也是陪練員,要從完成書本上的教學任務轉向研讀行業標準、參與項目過程、通曉比賽規程,并“手把手”地教學生,這都要求教師不僅要懂理論,還要會實際操作。筆者曾經參加過技能大賽,同時也帶領2名學生參賽,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專業技能明顯提升,不懂的知識點需要大量地查閱資料,比賽的內容為最新的會計政策要求,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理解并掌握新知識、新方法,然后對學生進行授課,每天訓練壓力較大,但成長較為迅速,從一開始的技能小白慢慢地變成技術能手,收獲巨大,對于年輕教師而言,技能大賽無疑是提高專業技能、更新知識庫、了解企業需求人才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
4.促進校企合作,創造實訓機會
學校和企業合作,是重要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并且得到了學校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其中實行較好的是江蘇太倉的健雄學院。該學校長期和周邊的德企合作,并向其培養定向人才,學生先在學校學習一段時間的理論知識,然后再去企業學習相關的實踐操作,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最終在學生畢業的時候就可以完全勝任企業的工作,實現學校企業的無縫對接。技能大賽的開展,積極引導了職業院校對技能的重視,不再單一地要求理論知識,應提高全體學生的技能水平,努力培養大批實用型人才。通過參加技能大賽,一方面了解該項比賽的發展方向,與學校的培養方案是否一致,是否需加強哪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也是向各個企業展現學校實力,客觀地反映學校的辦學實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大賽讓學生有了展示技能的機會,使企業更加了解學生,了解職業教育,使校企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
三、小結
技能大賽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全面的職業素養,這也是提高會計課堂教學的良好契機。技能大賽的開展,為學校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改革的方向,及時發現教學中的不足,調整和完善課堂教學,使會計技能教學更加合理、更加科學。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和路徑,完善教學方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奇等.職業技能競賽對優化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影響及作用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13).
[2]周芝成.對當前高職會計教育教學改革的建議[J].新課程研究,2009(4).
[3]倪雙琴.利用會計技能大賽,推動會計課程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1(16).
作者:張玲玲 單位: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