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小學校內部會計控制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控制環境不佳
1、領導不重視,內控意識淡薄
控制環境直接影響著教職工的控制意識,良好的內控意識是確保內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實施的重要保證。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學校領導認為在國庫集中支付這個大環境下,有了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購制度等制度的約束,學校無需開展內部會計控制;有些學校仍習慣過去的財政資金分散支付方式,對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不理解,存在抵觸情緒,對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尤其是對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流程不清楚,不明確編報用款計劃目的,更談不上形成有效的過程控制,即便建立了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內控程序也難以有效執行。
2、會計基礎薄弱,經濟責任制不明確
中小學校會計機構設置不健全,會計人員配備不合理,后勤工作由主管財務的副校長負責,不懂財務的副校長代行主辦會計的職責,“一支筆”現象嚴重,未建立內部分層次經濟責任制度,部分會計人員(包括主管財務副校長)無證上崗,尤其是近幾年財政改革頻繁,會計專業知識未及時更新,無法快速適應財政改革。
(二)控制活動混亂
1、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健全,內控流程不完善
大多學校未根據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求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內控制度,內控范圍僅局限于財務部門;另外,中小學校大多數會計是從其他非會計崗位轉崗而來或是由學校教師兼職,直接影響會計工作的質量,不相容崗位未合理合法分離。如:會計人員分工中的“內部牽制”原則得不到真正的落實;領導“一支筆”審批情況普遍,集體審批決策未真正執行。
2、預算管理流于形式,費用控制不嚴,開支過大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嚴格要求預算單位在辦理財政直接或授權支付前,必須嚴格按照年初預算指標申報月用款計劃,財政部門根據年初預算審批用款計劃后,預算單位才能按照批復下來的月用款計劃辦理財政直接或授權支付業務,但大多中小學校月用款額度未得到相關部門的配合,采用“審批在前審核在后”的程序,財務部門無法控制支出額度,甚至有些財務人員無視會計職業道德,想盡辦法予以報銷,使得經濟業務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費用控制不嚴,厲行節約指標超預算,更有部門無視政府采購程序,添置設備無計劃,導致資產管理混亂。
(三)風險評估不存在
學校風險評估機制不健全甚至根本不存在評估機制,主要表現在財務風險方面,伴隨著名校潮流的不斷出現,優質生源不斷流入名校,名校擴招擴建現象嚴重,而九年義務教育經費來源于財政撥款,教育經費有限,大部分建設資金依賴金融貸款,財務風險增大,但大多中小學校風險意識淡薄,缺乏相應的財務風險評估和應對機制。
(四)在“重大”無標準,“決策”無民主的現信息與溝通渠道不暢
領導層要能及時、準確的了解學校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廣大教職工要能經常、迅速的獲取學校財務運轉狀況并參與財務活動監控,都離不開良好的信息溝通平臺。但由于中小學校存象,教職工對學校關心不夠,造成內部監控乏力,如未經授權或采取其他不法行為侵占、挪用學校資產,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財務會計報告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虛假記載,教育經費統計失真;甚至存在相關部門或人員串通舞弊,套取財政資金。
(五)監督力度有待加強
大多數中小學校未建立內部審計監督機制,審計未形成規范化、法制化和經常化,有些學校雖然設立審計部門,但內審人員由其他部門人員兼職,專業知識缺乏,內審范圍有限,內部審計無法在地位上實現獨立,無法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完善性、有效性進行有效監控。
二、加強新形勢下中小學校內部會計控制措施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雖然對加強預算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具有積極推動作用,但無法代替中小學校內部會計控制工作,中小學校應順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要求,結合《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學校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一)加強控制環境建設
通過學習《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以及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相關政策、法規,提高教職工對內部會計控制的認知度與執行內部會計控制的自覺性,使學校財務運行更加規范、健康。加強財務人員業務學習,尤其是主管后勤副校長。配備專業財務人員,建立主辦會計制度和內部分層次經濟責任制度,形成科學有效的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
(二)明確會計控制內容和控制程序
強化預算編制控制,建立規范的預算調整、審批制度和程序,使預算各不相容崗位之間相互制約。進行預算執行情況分析,確保預算執行。同時財務部門職能應由事后管理變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嚴格費用開支范圍和標準,執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支付各項費用,增強用款的計劃性;限制接近控制、資產管理責任制,定期進行資產清查,確保賬實相符;出納、采購人員、資產管理人員之間應相互制約,同時相互協作配合,保證國有資產完整性、安全性。
(三)建立風險評估體系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學校使用資金時通過國庫單一賬戶或單位零余額賬戶進行,對加強教育資金管理具有積極作用,但無法降低預算單位的財務風險,中小學校必須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評估體系,通過識別風險并建立有效的風險應對機制,合理籌集建設資金,減少財務負債,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疏通信息溝通渠道
通過現代網絡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平臺,使全體教職工能及時獲取有關學校發展的財務信息,通過這種渠道有效的傳遞教職工的建議與意見,提高信息透明度,形成一個人人參與監控的良好氛圍,促進中小學校教育資金的良性循環。
(五)完善內部監控體系
完善責任機制,建立有效的監督控制體系,保障國庫職能的有效發揮。加強內部審計,保證內審機構的獨立性;提高內審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獨立性,發動全體教職工進行全員監督,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同時聘請民間獨立審計機構對學校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及執行情況進行審計咨詢,以便不斷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促進中小學校財務活動不斷健康穩定發展。
作者:鄧安香 單位:長沙市少年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