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教育質量保障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會計學屬于微觀學科,所以不應該只學會計,應多涉及一些基本經濟管理常識。探討會計學專業知識體系構建的一些問題,即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怎樣的課程體系,以及作為學生如何盡快適應會計學專業,學好會計學,并對如何提升會計教學質量建言獻策。
關鍵詞:會計;教學質量;培養能力
一、從德育和智育入手
1.當前學生傳統文化知識匱乏。中國優秀傳統的禮儀,優良的品質在我們當中越來越少,這是社會問題,是教育問題,也是家庭問題,但我們自己可以改變自己。很多學生見到老師不打招呼,上課沒有保持基本的素質,交頭接耳,抄作業,考試作弊;搞關系而不重視業務能力。這些現象說明我們應該多讀好書,隨時反省自己,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學校方面應重視文化禮儀教育,真正使學生做到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
2.企業用人德為先。企業用人講究德才兼備,在二者不可兼顧的情況下以德為先。企業要培養那些對企業忠誠,愿意長期為企業服務而任勞任怨的員工。從企業用人的角度可以看出,對于一個將從學校步入社會的學生來說,德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智育方面要優中選優進行課程設置。了解會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可以分行業設置,也可以走技能證書方向。但務必將課程中重復內容去掉,精簡課時,增加實驗課時。
二、從培養基礎理論制度到實踐操作入手
傳統會計教學通常采用“文字表達經濟業務,丁字賬戶講解會計處理”的教學模式,偏重理論講授,而對實踐環節重視不夠。由于教學過程簡便易行,故至今仍是會計教學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會計學科比其他社會學科具有更強的社會實踐性,這就要求培養對象應具備較強的會計實踐運作技能。因此,應通過對會計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改變現行會計實踐教學過分依附理論教學、閉門造車的現狀。開發研究適應實踐會計專業教學體系的教學計劃、發展規劃、課程建設;編寫適應高職教育的會計實踐系列教程;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培養一支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專、兼職教師隊伍;逐步形成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三、從以培養會計人才到培養創新創業的經理人才入手
黑河學院是一所位于祖國北疆邊境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高校,學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辦學目標。為切合中央創新創業政策,結合該院辦學定位以及經濟管理學院在引導創新創業方面的作用。該院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為:立足服務區域經濟和跨境貿易,培養既懂專業技能又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將在今后一段時期優化課程體系,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主要目標進行課程設置。在培養創新思維方面,黑河學院積極探索引入TRIZ理論和其他培養創新思維的課程,以引導學生發現社會中面臨的問題為出發點,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相關專業知識能力,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在培養能力方面,黑河學院改變以前學以致用的觀點,采取“用以致學”的辦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既包括發現問題的能力,也包括專業能力,團隊建設能力。在培養創業能力方面,黑河學院積極籌建VBSE綜合版建設,一期工程為VBSE財務版建設。這是一個商業環境模擬,涉及項目的論證、企業的設立、人員招聘、企業在營運中的人、財、物的流動;涉及企業,工商,稅務,銀行等主體;涉及會計學、物流管理、國際經濟貿易等專業知識綜合運用。VBSE系統解決了學生創業經驗不足、實務操作與理論脫節問題,也解決了以往學生實習實訓專業性不強的問題。是一個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實驗基地,也是未來黑河市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搖籃。
四、從培養對本專業的興趣開始
學生的學習是在一定的動機、興趣下進行的,而在學習中所獲得的效果,常常又可以回過來加強或削弱其原來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如果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如解題的正確率、學習成績的好壞、應用知識的成效等,都可以強化學習動機和興趣,激發進一步學習的愿望,這就是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實驗表明,學生利用其學習結果的反饋比不利用結果反饋的學習積極性要高得多。興趣的培養,不僅僅來源于教師,也來源于自己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于已有知識的自信。
五、對所學知識不能停留在每門課程上,應系統化
會計學各個課程設置緊密聯系,不要單單只學某一門課程,否則會因為短腿,造成學藝不精。
六、學習目標定位于培養自身能力以實現社會價值,不僅僅為了證書
很多學生的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本科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獲取證書本身是對知識的學習,是一件好事,可如果僅僅把這些作為大學四年的目標,會出現綜合能力不強,與考證無關課程不學,考完證什么都不學的種種問題。只有將本專業相關課程學好,綜合實力才能上一個新臺階,證書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擁有自信,才能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才能憑本事賺到錢。
七、從對身邊的微小經濟活動開始尋求解決方案
學習過程中可以從小事聯想會計學課程的相關知識。例如路邊的水果店,怎么建賬,如何做業務,如何進行現金流量預測,如何成立工商戶,如何報稅等等。
八、豐富自己的專業閱讀量
很多學生平時不愛閱讀,這是一件十分令人痛惜的事情,不只是學生,當前社會閱讀氛圍不濃。對關系的膜拜遠遠超過對知識的渴求。但筆者希望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抽出一點時間來閱讀,尤其專業閱讀提升自己的知識含量。
九、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應有一部分專業話題,而不僅僅是生活瑣事
同樣道理,筆者注意到很多教師和學生在平時不交流行業知識。沒有這種氛圍,大學便沒有文化,沒有靈魂。
十、增強自力更生意識
很多大學生,要么腦子里什么也不想,對未來沒有規劃;要么由于家里條件優越不思進取,這些都會造成學習障礙。養成依靠工作建立關系,而不是依靠圈子建立關系的工作態度,前者通過人際關系使社會財富增加。后者當你通過人際關系而獲取社會財富時,則肯定有很多人會因為你的財富而失去利益。
十一、評價一個人品質可以看三個角度:心理表現、語言表現、行動表現
心理表現最不重要,不管他是心胸狹隘之人還是想法另類之人,只要不外在表現出來都可以接受。最為重要的是行為表現,一個人應該學會控制內心,有良好的處事行為。語言表現最能迷惑人,據此評價一個人會高估或低估這個人。考察一個人行為表現需要通過事件,且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準。不能道聽途說,如果沒有將事件與之聯系起來,不要輕易下結論。心理表現與語言表現、行為表現不一致的人數不勝數,也是正常的。語言表現和行為表現不一致,語言表現高于行為表現的人善于偽裝。語言表現低于行為表現的人屬于低調謹慎之人。作為個人的養成,心理表現(包括性格)難以改變,需時時三省吾身。我們要學會在行為上盡量做到仁義禮智信,最好做到言行一致。
十二、厘清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理論學到極致就能實踐,理論學得不扎實,實踐就會與理論脫節。實踐做到極致也就形成理論了,不能片面割裂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研究與應用的關系:研究更多的是理論證明,假設檢驗。應用者只需將結論拿來用就可,稍懂一些結論的含義就能勝任。黑河學院應該是培養后者的。會計學學專業課程主要都是應用。很多學生學不好,有些課程很難,這些都不是因為學的是理論,而是因為實踐的內容復雜一些。真正學好這個實踐至少應能回答一下問題:這門課程是干什么的?怎么干?為什么這么干?
參考文獻:
[1]黃堯.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將更加關注的若干問題[J].職業技術教育,2010,(22).
[2]肖坤,陳粟宋,李謨樹.對高職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J].職教論壇,2010,(20).
作者:尤春明 單位:黑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