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問題探思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逐步深入,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成為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工作效率直接影響著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程度及方向。由于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起步較晚,存在制度不完善、基礎薄弱、操作不規范、和缺乏專業化會計人才等諸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奠定有利基礎。
關鍵詞:會計核算;農村財務;合作經濟;經濟體制;組織形式
一、引言
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背景下,全國各地農村大批量的涌入了多種形式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并成為農民增收創業的重要支撐力量及新起點,而且隨著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規模不斷壯大,其涵蓋范圍和內容逐漸的擴散到水產品、林果、畜禽、蔬菜、花卉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運輸及售后等多個環節,推動了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使得農民的收入不斷提升,但與此同時也為農村合作經濟的財務管理增加了難度和挑戰。會計核算問題作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問題,直接關系著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能否在未來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提高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工作質量和效率,成為推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穩健發展的重要動力。
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內涵及方式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以家庭經營為主的農業小生產者為了維護與改善自身生活條件,在遵守農村合作社相關制度和國家法律的基礎上,通過聯合從事特定經濟活動而形成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作為新農村建設和經濟轉型的一種重要形式,其盈利是以成員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交易額分配為主。由于農業生產、銷售、運輸等過程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資金投入回報周期較長,所以,通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這種特殊的組織形式來分擔風險。目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主要有能人領辦型、企業主持型、村兩委兼職型、農民自發型等幾種形式,其中,能力領辦型,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資金主要來自于農村能人,他們由于資金充沛,往往會聘請專業的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工作;企業主持型,一般以當地龍頭企業牽頭,無論是技術、資金,還是規模上都具有明顯的優勢,且其會計核算崗位工作通常由會計專業人才兼任,這些會計人員有著專業的會計知識,能夠很好的完成會計核算任務;村兩委兼職型,主要由村委擔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領導,對于部分條件較好的農村,會成立相應的會計核算部門,由行政部門的會計人員兼任負責會計核算工作;農民自發型,由于缺乏健全的制度,對于國家政策了解程度不夠,文化水平有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會計核算工作效率低,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才能改善會計核算問題。現階段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雖然得到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資金扶助,但由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發展過程中因其自身規模相對較少、缺乏專業會計人才及缺乏對會計核算內容的了解,需要加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改革力度,使其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才能更好的適應當前新農村經濟建設的發展需求。
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規范化發展路徑
(一)深化財務改革,推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制度化”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我國實現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起步較晚,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了組織的整體發展。因此,深化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改革,促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工作朝著“制度化”的方向發展,才能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會計核算層面的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奠定強有力保障。1.完善核算制度,促進科學發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國家財政部頒發的《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制度(試行)》等相關政策文件、法律法規要求為準繩,根據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有統有分、統分結合的基本特點,完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會計核算制度,建立貨幣資金業務崗位責任制,明確相關部門和崗位的職責權限;建立健全貨幣資金內部控制制度,對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所取得現金貨幣收入均應及時入賬;建立健全現金開支審批制度,嚴格現金開支;建立健全的財務工作審計與監督機制,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監督與管理,促進會計核算工作的制度化發展。2.推行會計,促進協同發展。由于很多合作經濟組織缺乏獨立的會計核算機構,在會計人員的聘請方面,以村會計為主,其中大部分人員的文化水平較低,缺乏專業化的會計知識,對于會計核算工作的規范化發展貢獻力度相對較小,這一問題嚴重制約了會計核算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對于沒有條件成立會計核算機構的合作經濟組織,當地政府部門應加大扶持力度;對于有條件的合作經濟組織,可以積極推行“會計”記賬的工作模式,由各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所處位置的街道或鄉鎮成立“會計中心”,通過人才引進、人才招聘等多種形式配備專業的會計人員,為所在轄區內所有合作經濟組織的日常記賬、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等工作提供“有償服務”,而合作經濟組織則以“購買服務”的形式來解決會計核算問題,這樣既能確保合作經濟組織的財務規范化水平,又能達到降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因聘請會計師的成本費用,從而實現鄉鎮政府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協同合作發展。
(二)統一核算方法,推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規范化”
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起步較晚,很多合作經濟沒有獨立的會計核算機構,導致其會計核算方法繁雜、冗余、混亂,導致會計核算格式不規范、漏洞百出等諸多問題。因此,有必要統一核算方法,規范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行為,以推進新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1.開展財務清理,夯實會計工作基礎。隨著新農村建設及農村稅費改革,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發生了較大變化,為統一核算方法,有必要開展合并村財務清理,摸清核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資產、負債、權益及損益等情況,以確保債權債務的真實性、全面性和合理性;按照“先凍結、后合并、在理財”的基本原則,有計劃地開展資產清理、負債清理、所有者權益清理、收入與費用清理、財務檔案清理;清理工作結束后,組織專項檢查,檢查清理工作是否落實、到位、全面,所公布清理后數據信息是否真實、可靠,清理后的財務管理工作是否規范,夯實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工作基礎。2.統一核算方法,規范會計核算流程。各村開展財務清理后,按照“并村不并賬”的基本原則建立總賬,并按科目余額表中的科目順序開設賬戶;建立明細賬,包括債權債務的明細內容,統一核算方法:一是各村級代為征收的農業附加稅、特產稅等在原則上不納入會計核算工作中;二是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各項支出、資本、年收益、收益分配等內容采取“并賬核算”,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管理費、福利費、財政補助、交鄉鎮或村級代管款項、兩稅附加收入等科目;對于組織內部的往來賬目,委派會計核算到組、到戶,全面規范會計核算流程,推進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發展。此外,對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所有貨幣資金收付業務交由各個村會計進行統一管理,在每個月末由統計員將本月所有經濟業務整理后交付給各個村會計,然后由村會計根據所有貨幣資金業務狀況,編制現金、交鄉鎮代管款、記賬憑證和銀行存款交接表等,交付給村委派總賬會計人員,并核對有關賬目余額,從而進一步明確每個會計人員的崗位職責,真正將會計核算任務落實到人、落實到位。3.優化會計報表,反映組織財務狀況。對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而言,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往往不會對其往來對象進行嚴格的區分,難以真實反映財務狀況。比如,在傳統的核算應收款與應付款時,透過會計數據,難以科學有效反映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與各個成員之間的交易關系,更加難以反映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真實經營狀況。因此,有必要按照國家對于合作經濟組織相關的財務管理要求及法律法規政策,調整優化會計報表項目,以確保會計報表中的科目及數據能夠反映出合作經濟的具體運營狀況,以便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持。比如,對于應收款和應付款科目,可以在科目下增設成員往來的二級賬目,為會計核算工作提供更加明細的財務數據。同時,還有必要完善合作經濟組織的盈余分配表,在本年盈余科目下增設盈余總額、年度虧損抵減等項目,可以為合作經濟組織成員更好進行盈余分配。
(三)加強組織領導,推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專業化”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工作事關廣大農民的切實利益、各村經濟組織的正常運轉以及新農村經濟建設的戰略實現。各級政府必須立足于農村合作經濟發展目標的高度,充分意識到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專業化、規范化、制度化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發揮財政、審計、監督、紀檢等部門職能作用,加大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與協調,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不斷提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工作專業化水平,為新農村經濟建設戰略目標實現提供有利財務保障。1.嚴格收支管理,加強賬前審查。認真制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年度預決算,全面實施“收”“支”兩條線管理,嚴格控制收款收據的發放和使用;加強賬前審查,嚴格按照各項規定履行報批手續,并采取“誰指出、誰批準、誰負責”的具體措施,避免白條抵庫、體外循環、搞賬外賬等不良風氣發生。2.定期公開財務,接受群眾監督。嚴格按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工作的要求規定,統一公開財務賬目,主要包括組織財政收入、集體資產、債權債務等;在公開欄設置意見箱,接受群眾監督與意見。同時,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工作的內部審計監督力度,有計劃、有組織、有重點地開展會計審計工作,確保所有村級會計審計在規定期限內基本輪審一遍,切實發揮內部審計監督業務的作用。3.堅持因地制宜,控減村級負債。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明確各鄉鎮、村級合作經濟組織債務數額、形成原因、來源渠道,采取分攤減債、減息減債、轉股減債、清欠減債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積極化解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債務。4.完善政府規制,加強人員培訓。各級政府、黨委及農業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構建完善的農村財務管理體系,建設良好的軟硬件工作環境,對于部分有條件的農村可單獨設立會計檔案管理室,實現對農村合作經濟會計業務工作的統一化管理。同時,由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人才相對比較缺乏,因此,有必要以鄉鎮為中心,融合在職培訓、臨時培訓、函授培訓、面授培訓、脫產培訓、定期培訓等多種形式,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人員培訓,同時實施競爭上崗制度,進一步提升會計核算人員專業化水平。
四、結語
總而言之,為鞏固農村改革成果,更好適應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新形勢,各級政府應積極出臺政策,依據新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規范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會計核算行為,切實提高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水平,促進農村合作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洪旗.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專項資金核算實例[J].農村財務會計,2019,508(12):11-17.
作者:孫敏 單位: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