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經濟組織會計與財務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農村的重要民生問題。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對于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有重要意義。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促使農村經濟水平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升,農村社會整體進入小康社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工作與財務管理也在不斷進步。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組織,能夠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由重慶大學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的《農村財務管理與會計》,詳細闡述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基本概念和整體架構,同時系統講解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核算方法。
全書共5個章節,分別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管理、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概述。目前,很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缺少對資金的有效管理,導致資金的來源和歸屬復雜而混亂。只有將財務關系梳理順暢,才能實現科學經營。在具體工作中,農村經濟組織定位并不明確,這屬于歷史遺留問題,是計劃經濟時代留下的。因此,促進并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者的理論水平,才能為從事農業基層財務、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什么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這一概念的產生,要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初的農業合作化運動,簡言之,就是擁有土地所用權的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由自然鄉村范圍內的農民自愿聯合,將農民各自所有的生產資料劃歸集體,換句話說,就是對農民私有的生產資料進行公有制改造。在這種情況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就可以將組織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農民進行集體勞動,并按勞分配。眾所周知,國家對土地擁有所有權,而農村集體經濟是除國家之外,唯一擁有土地所有權的經濟組織。
為進一步管理好集體資金,從根本上解決農民關注的熱點問題,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進行農村會計人員管理體制改革勢在必行。農村經濟組織必須建立成熟的會計機構,由專業的會計人員來進行會計核算。目前,農村會計人員老齡化嚴重,業務能力差,甚至許多會計不懂新的記賬方法,會計隊伍基礎不穩,沒有良好的監督機制。很多農村經濟組織賬目不清,漏賬、錯賬、重賬問題嚴重,致使核算工作被動受阻。針對這一現狀和問題,《農村財務管理與會計》一書中提出了非常系統的解決辦法。首先,推行農村財務制度,實行會計委派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措施。其次,引入競爭機制,摒棄過去農村會計人員的任職方式,面向社會公開考評。在競爭機制的引導下,農村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能得到有效提高,農村會計人員也能更有危機感和工作責任感。通過上述措施,可以更好地規范農村財務管理,提高會計人員的自覺性、積極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屬于集體財產,這是由我國所有制性質所決定的,并受到我國《物權法》保護。實現集體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是進行農村財務管理的最終目的。因此,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生產過程中所有收益的所有權均為全部集體成員,而不是農民個人。目前,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工作由于工作不規范暴露出很多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缺乏對于農民和資產的制度管理所造成的。
如何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農村財務管理與會計》一書提出兩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一是加強財務管理的公開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屬于特殊經濟屬性,農民對于財務狀況享有知情權。因此,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財務管理規范化的過程中,一定要按照經濟周期向所有集體成員公開財務情況。二是建立健全內控管理制度,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農村財務管理與會計》一書認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于我國的經濟體系不可或缺。我國的農村人口比重大,因此,農村經濟發展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總體經濟的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需要加快農村會計隊伍建設,這樣才能提升財務管理水平,進而采用科學手段來改革農村經濟模式,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作者:范曉娥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