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科技創新既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環節,也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在迎接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現階段,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就必須抓住農業科技創新關鍵,以農業科技創新助力現代農業發展。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應重視建設一支農業科技新型人才隊伍,積極發展推廣農業機械化,完善農業流通服務體系。
[關鍵詞]農業;科技創新;現代農業;農業機械化
現代農業的發展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提高現有的農業科技水平,通過技術創新與改革推動現代農業不斷發展。通常情況下,科技創新不單單是跨越資源與市場這兩項制約條件的有效動力,同時還是轉變農業經營模式與加速現代產業融合的重要引擎。基于此,必須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工作力度,讓現代科技能夠展現出更多的貢獻價值,確保我國的農業發展實現高效生產、集約生產、清潔生產以及安全生產的最終目的。
一、現代農業的基本內涵
通過對已有文獻分析,現代農業核心理念是,利用當代社會中的物質條件來改造傳統農業,利用高科技來充實傳統農業、利用現代產業來帶動傳統農業、利用新型經管理念來規范傳統農業、利用先進發展思想來創新傳統農業、利用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來發展傳統農業。結合實際可以明確其要素發展的主要目標:進一步提升農業的科技化、水利化、機械化與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土地的產出率與資源的利用率,進一步提升務農人員的綜合素質與科技水平。現代農業建設的核心應當是科學性,表現特征為商業性,發展方向為集約性,成功目標為產業性。現代農業的主要功能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利用當代豐富的物質資源來裝備傳統農業;二是充分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來改造農業;三是運用新型經管理念來規范傳統農業,通過在傳統農業中應用現代管理理念與經營模式的方式來形成一個效率更高的經管機制,同時讓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可以盡快融入到農業市場的傳遞工作中,讓現代農業的盈利水平與核心競爭能力均能得到較大程度上的提升。
二、科技創新與現代農業建設協同發展
(一)農業科技創新助力現代農業的發展
現代農業建設是國家長時間以來的發展目標,而農業科學技術則是促進此項目標順利達成的重要支撐與發展動力。早在2008年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已經明確指出:“著眼于建設現代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由此可見,我國的現代農業要更好的發展,就必須爭取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支持,確保各種先進的農業知識與生產方式,融入到傳統農業的生產與經營過程中,有效提高集約化水平、土地產出率、資源使用率以及勞動力生產率等。
(二)提高農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的發展與進步取得了長足發展。然而,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基數較大,在土地資源的分配上同發達國家相比較來看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抗風險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國際競爭能力方面。為進一步縮小我國同其他發達國家之間的農業差距,就必須要針對現有的農業發展現狀進行改革,通過各種高科技手段來將農業產量、質量、效率、安全等方面的標準提升至更高檔次,實現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
(三)確保農業的穩定增長
我國農業發展雖然已經表現出較好的態勢,但是仍然有很多制約因素。如果仍然堅持依賴自然條件來達到增產,其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小。為了解決資源匱乏所帶來的各種約束,需針對農業科技進行內容創新與體制改革,早日將科技成果轉換為可利用的有效資源,拓寬農業發展路徑,達到提質增收的效果。
三、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具體措施
(一)提高農業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貢獻率
盡快構建一套完善的科學管理機制,才能夠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一直以來,基礎資源匱乏與發展力不足是我國農業發展所難以解決的兩大癥結,農業的發展程度與社會的經濟水平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差距,破解矛盾只有走科技發展提高生產率的道路。運用高科技來裝備農業是現代農業建設的一條必經之路,不但能夠讓農業同科技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還可以讓現代農業的發展變得更加具有實用性,進而有力提高我國農業的核心競爭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中應注意的問題:第一,要提高各部門對農業科技機制改革的認識程度,從根本上明確改革思路,各級參與部門之間務必要達成實踐共識;第二,要盡力打破舊體制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限制,改革制度要落實,根據自身的發展程度來選擇匹配度高的形式與方法;第三,要學會如何去合理規劃,運用科學手段來配置現有的農業資源與勞動力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縮短改革的時間;第四,在改革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新舊制度的銜接,避免出現因體制缺位而導致的資源浪費現象;第五,農業科技制度改革并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創新工程,所以在實踐過程中遇到難題不要輕易放棄,要善于創新。
(二)建設農業科技新型人才隊伍
首先,建立創新人才隊伍,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基礎保障。引進農業科技人才充實農業科技創新的基層隊伍,加大對農業新型科技團隊中工作人員的教育力度,也可以直接從農民中重點培養優秀的實用性人才。由于我國務農人員的文化素質與科技能力不高,現實中只有多培養出一些具備高科技能力的應用型農業人才,才能夠為農業的發展與進步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其次,提高務農人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在農業科技創新與體制改革的進程中,農民才是整個現代農業與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基于此,對我國務農人員開展科技培訓與教育工作,也是促進農業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形成的一條重要途徑。各級政府部門可定期開展科技創新培訓工作,通過貼合農民生活的推廣方式來加以宣傳,盡可能讓所有務農人員都可以加入到農業科技的創新活動中。要將農業科技創新意識融入到農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性地舉辦一些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文體活動,讓他們可以更加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對于農民增收的重要性。最后,加強高等院校同農業科技創新項目之間的交流合作。教育機構永遠是人才輸出的重要保障,而農業科學創新同樣也離不開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的支持。各地的高校要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發展,為農業科學創新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與基礎設施,提高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速度。地方政府應與當地的農業示范機構達成共識,共同建立一個集教學、科研以及實踐為一體的合作平臺。
(三)積極發展推廣農業機械化
其一,提高農業機械裝備的技術水平。我國農業機械設備更新較快,要及時地將各種現代科技手段投入到機械裝備與農作物生產的過程中。農業科研機構還肩負著重大的機械設備研發工作,要研發出高水準的農業機械設備提高農業機械裝備技術水平,推動現代農業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以及高效化。其二,全面加快糧食生產機械化。圍繞糧食生產來加快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條件與實際環境來展開現代農業機械化的生產與服務工作,尤其是在每年的農忙季節要單獨開展跨區域的機械耕種、收割等農業服務,爭取早日形成產量高、效率高以及質量高的“三高”農業,讓我國的糧食安全等級可以早日媲美國際發達國家。其三,開展現代農業機械化的示范基地建設工作。國內的多個省、自治區中的農業生產區域都開始步入到現代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的建設隊伍中,其中涵蓋了水稻插秧、農作物播種、土地深翻、化肥澆蓋、農作物收割以及粉碎還田等現代科技農業技術,進而形成大經營規模、廣覆蓋面積、高產出數量的現代農業化生產區域。(四)完善農業流通服務體系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價值就是產品生產與產品經營。但是近年來,我國很多地區中的農產品價格都呈現出了起伏不定且暴漲暴跌的現象,讓農業經營者與消費者的經濟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害。縱觀我國當前的農業市場環境,產品價格的不穩定以及產品銷路閉塞的情況充分說明:不僅是農業經營者難以把握市場中的供需關系,就算是政府也很難準確判斷出市場的真正需求。為更好的滿足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各項需求,各級政府要針對現有的農產品流通體制進行全面改革,盡快將流通服務體系中的參與主體融入到這個新開發的大平臺中,其中包括商務機構、農業機構、供銷機構、農業生產與經營企業、行業協會、農業合合作社以及農產品的經濟組織等。這個完善且流暢的服務平臺一旦形成,就會讓現代流通體系真正成為個體農戶與生產加工企業之間的交流載體,成為生產與消費流程之間的對接紐帶、成為各個地方政府監管與調控行業市場的有效抓手。
四、結語
綜上所述,人類生活的進步與各個行業的發展均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尤其是對于現代農業來說,科學技術不僅是推動其快速發展的強勁動力,同時還是將科技轉換為生產力的重要推手。基于此,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已經成為現代農業建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現代農業科技的創新與制度改革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支持,政府要結合自身的現狀來加大公共投入力度,幫助現代農業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確保農業科技的創新工作可以朝向可持續的方向所發展。與此同時,農業管理部門還需注意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的長遠性,應在確立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借鑒國際發發達國家的優秀經驗,讓各個地方中的特色產業可以共同聯合發展,進而為我國現代農業的建設與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阮興文.探尋農業科技創新的途徑[J].社會主義論壇,2007(6):47-48.
[2]吳迪.我國現代農業發展與農業功能拓展的路徑選擇[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0):37-40.
[3]龔三樂,梁江祿,蘇煌迦,等.關于廣西"十二五"農業科技發展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1(1):354-355.
[4]黃和文.著力推進農業科技改革創新促進現代農業發展[J].江西農業學報,2011,23(4):184-187.
[5]高萬龍.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發展現代農業[J].中國科技論壇,2007(8):104-108.
作者:李娜 單位:許昌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