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文化建筑下環境藝術設計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人們的物質條件越充足,就越會去尋求精神文明的滿足感,因而文化建筑的環境藝術設計是當今時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過探討文化建筑的環境藝術設計,簡要介紹了文化建筑和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特征、發展現狀以及文化建筑與環境藝術設計的關系,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文化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探討
0引言
現如今,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各大城市對文化建筑的需求越來越高,文化建筑已成為當前環境藝術設計的重點對象。而建筑是為人們服務而設計的,在設計的過程中自然而然要以人為中心,在審美與使用上都應該結合人們的需求。因此,文化建筑的環境藝術設計需要較深的設計功底,才能設計一個人們滿意的文化建筑。
1文化建筑
在當代城市中,文化建筑主要出現在公共場所內,負責為人們提供相互交流、休閑娛樂的平臺。同時,文化建筑作為一個公共場所,自然要根據人們的需求來進行設計,因為其可以較好地凝聚各種社會階段的文化價值理念,能夠很好地表現出現代審美情趣。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文化建筑作為衡量人們生活水平、國家發展程度的重要標準。在選擇基礎設施及場地上,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其文化建筑就會著重于尊重自然、以人們為中心且為人們提供舒適環境的理念,進而將實用價值與審美完美結合,將這些理念融入設計中。文化建筑突出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讓人、物及自然緊密聯系,以人為中心,讓人既可以享受舒適的環境,又可以感受生存環境中的人文關懷,能夠在身心自如和社會文化自如中完美轉換。
2文化建筑中的環境藝術設計概要
2.1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
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已經在我國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高校進行教學研究。環境藝術設計是環境科學與藝術設計的交叉,作為一種復合型概念,從內涵界定上,在學術領域還存在著分歧。而較為普遍的概念界定是,在藝術設計的時候,依據環境要素自身發展規律或者是人文設計理念,將環境中各種要素進行藝術設計的總過程,這些可被認定為環境藝術設計。另外,環境藝術設計體系中不僅僅只包括較小的工藝品設計,還包括現代大樓建筑、文化建筑等大規模建筑的再設計。
2.2文化建筑中環境藝術設計的特征
第一,創造性。原創與靈感是任何形式的藝術設計中一個主要推動力。隨著人們對環境藝術設計審美需求的不斷增加,設計越發地趨向原創性及新穎性。就其自身來說,一個好的環境藝術設計,若是缺少原創思想及理念,再怎么堆砌與羅列,其表現形式方面以及散發出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都是不足的。第二,藝術性,也可概括為藝術設計的美感。從本質來說,環境藝術設計也是一種設計,因為不管是在哪種理念、思想下的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的一個最終歸宿都是將美好的事物、觀念完美地展現給人們。第三,多元性。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特征,從其內涵中就可總結出,自然界中的諸多事物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納入環境藝術范疇中,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對象。而這些設計對象,在不同的設計訴求及不同的設計理念的引導下展現出各種各樣的環境藝術設計特色。
2.3中國文化建筑中環境藝術設計的現狀
就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而言,在時間跨度上,我國引入環境藝術設計這一概念比較晚。但從環境設計的具體應用來看,我國的環境設計排在許多西方國家前面。就以建筑來看,我國著名的紫禁城、萬里長城、蘇州園林及四合院等都涵蓋著極為豐富的設計思想,并且突出了“天人合一”理念。從最開始的自我探索到走入國際舞臺,中國的環境藝術設計在理念、方法上都成就非凡。在取得較大成績之時,中國環境藝術設計也步入了新的時代,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還有許多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首先,對傳統文化繼承不足,對歐美又借鑒有余,缺乏創新,這也是中國現代藝術設計中的發展通病。在我國城鎮環境藝術設計中,中國建筑與歐美建筑非常相似,缺乏自己的特色。比如各大城市廣場中的羅馬柱、液晶顯示屏及人造噴泉等,完全就是照搬西方國家的設計理念,沒有一點民族特色,完全忽視了環境設計領域中強調的原創性。其次,環境設計作為社會實踐中的主要部分,應當在設計理念方面與自然環境相協調,但中國的設計理念并不環保。經濟的快速發展,直接導致消費主義、享受主義盛行,而在這種不正的設計理念作用下,國內環境藝術設計曾走過一段曲折之路。最后,西化與傳統復古主義的兩極化發展。一種是西化,即將西方國家的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完全照搬到國內設計中。另一種則極力主張從傳統文化中發掘出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可無論是哪一種發展,都沒有在創新上進行較大嘗試,這將不利于今后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及改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而必須從實踐中不斷探求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新道路。
3文化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的關系
3.1文化建筑中環境藝術設計理念的產生
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當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時就開始尋求精神上的滿足,因而人們對于當代建筑的外觀、功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審美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之前的傳統設計模式就無法滿足當今人們對審美的要求?,F在的人們在各方面要求都較高,希望一件事物的功能能夠多樣化,自然人們就希望能夠完善建筑的功能,豐富它的設計。因此,現代建筑設計要著重考慮建筑所在的綜合環境,力求設計的建筑與周圍的環境相融合。
3.2文化建筑設計與陳設藝術的關系
陳設藝術屬于空間范疇,是幫助文化建筑更好地融入環境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將陳設藝術與建筑設計完美結合,對建設的實用性及審美性都有很大的幫助,沒有陳設藝術的空間,是完全沒有審美意義的。因而,在進行文化建筑的環境藝術設計時,要在挑選與設計物品的基礎上,有效地將陳設藝術結合到建筑設計中,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建設的使用性與美觀性。
3.3文化建筑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建筑設計領域中的生態環境概念是21世紀才盛行的,其主要包括兩部分:生物物種及建筑周圍所屬無機環境。生態系統一直處于較為動態平衡狀態,而建筑物的參與勢必會對其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若是超出生態環境的限制,肯定會破壞生態。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勢必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物自身的使用價值與觀賞價值,而建筑物的空間位置不恰當,自然會給周圍的生態系統帶來災害,生態建筑設計理念由此產生。其主張建筑的使用必須要將周圍的生態環境破壞力降到最低,且在建筑設計中,建筑的不可動搖性就決定了建筑必須與生態環境共存,建筑必須適應環境。所以,要想完成建筑、環境的融合共存,建筑設計必須合理布局,在生態環境中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氛圍。
4結語
文化建筑作為文化交流機構和文化傳達場所,對當今城市的文化建設有著重要意義,它接納了社會各種各樣的文化交流,反映了人類社會歷史的文化內涵及發展過程。相較于其他藝術形式,文化建筑中的環境藝術設計能夠表現的形式更為多樣化、內容也更為豐富。同時,無論是在實踐還是空間上都具備優勢的文化建筑中的環境藝術設計可以在更為寬廣的平臺上展現出豐富的文化藝術。
參考文獻:
[1]樊帆.從審美角度探討文化建筑中的環境藝術設計[J].作家,2014(1).
[2]劉微微.從審美維度分析文化建筑的環境藝術設計[J].明日風尚,2016(3).
[3]李旋.文化建筑的環境藝術設計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6(2).
作者:彭瑞文 單位: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