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市政給水工程管網施工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的人口不斷增多,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組成之一的給水管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市政給水工程一定要對管網施工做好充分的管理與控制工作,提高施工質量,進而保障城市供水系統的正常運行,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但是目前我國市政給水工程管網施工管理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本文即對此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市政工程;給水工程;施工管理
1市政給水工程管網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管理體系有待完善
我國市政給水工程管網施工管理體系不健全是當前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這個問題的出現是粗放式發展的必然結果。從施工隊伍的狀態來看,具備專業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配置嚴重不足,工程施工方法和工程監管方法都比較落后,職權分離情況較為嚴重。以上都使得整個管理體系無法滿足施工管理的要求。
1.2前期規劃尚不科學
前期規劃的科學、合理能夠減少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對于整個施工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有著重要意義的。但是,目前我國大多數給水工程設計單位對工程的前期設計工作理解不足,現場把握不準確,并未根據城市地理等諸多方面的要素進行統籌規劃,對于現場施工的要求考慮不到位,從而使得設計只是針對理想狀態下的給水工程,對于現場施工管理的指導性意義不大。因此,這要求給水工程管網的前期規劃要兼顧實踐和理論的雙統一,提高工程實施的可操作性。
1.3施工過程管理不到位
市政給水施工過程中,要牽涉多個部門、廣闊地域和眾多環節,因此管理的協調統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工程材料,調度的機械設備和車輛,協調的現場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施工人員等,都需要在一個完善的管理制度下來進行。但是,從目前市政給水工程管網施工管理情況來看,制度并未能很好的貫徹執行,施工現場多依靠管理人員的個人經驗,這造成了施工質量問題的出現,例如管道漏水、基礎沉降等。影響進度、浪費資金,留下安全隱患。
1.4監督力度不足
目前市政給水工程的監管存在一定薄弱環節,由于專業人員配置等歷史問題,部分城市的監管集中在基坑、樁基監督及事后監管,對于管道的安裝質量、基礎處理等暫無法做到全面覆蓋。而從另一個層面來講,由于市政給水工程管網施工管理體系不盡完善,因此造成監管體系的不完善,使得一些監管規章制度制定和執行相脫節,在實際的監督管理中,也出現了監管依據不足的問題。
1.5驗收達不到標準
驗收工作是市政給水工程管網施工的最后環節,對于工程質量的把控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當前整個市政給水工程只是依照相關的規章條例草率執行工程驗收工作,對很多存在的問題覆蓋不足,使得工程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2市政給水工程管網施工管理措施探討
2.1不斷完善施工管理體系,強化工程質量管理
市政給水工程管網施工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圍大、環節多、地域廣,因此,要從根本上提供市政給水工程管網施工管理措施,就要從整個體系層面著眼,從工程質量管理的角度入手。一是制定完備的、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這是體系化管理的具體形式,也是工程質量的基礎。制度的制定需要集中多部門的智慧,是管理措施更加完善。一旦制定成功后,就要對各方產生約束力。二是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將質量管理作為管理的核心,建立工程質量管理小組,時期能夠協調現場管理工作,將實際舉措落實到位。三是明確施工的方向和目標,對于工程進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都要加以重視,并討論解決。
2.2嚴格執行工程檢查制度和工序交接制度
在具體施工過程中,需要嚴格執行工序交接制度,這個是符合給水工程管網施工特點的。如果在環節銜接上出現失誤,不僅會影響工程進度,而且將嚴重影響工程質量。同時還要嚴格執行工程檢查制度,對工程的各個環節都要及時做好監督管理和檢查工作,及時發展產生的問題,保障工程的順利開展和進行。
2.3嚴格把控工程結束后的驗收工作
驗收工作是市政給水工程管網施工是否達標的最后一道防線,是直接影響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一套保障,因此要進行嚴格的把控和執行。驗收部門要按照國家法律規范要求,詳細查詢施工過程,對施工驗收情況進行記錄,將責任意識、安全意識落實到工作中。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地反饋,提出限期的整改意見,只有全部達到標準后,才允許驗收交付。
3結語
采用科學的管理方式,加強市政給水工程管網管理措施,不僅能夠保障城市給水系統的正常運轉,而且對于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安定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尹世蓮,唐振興.市政給水工程管網施工管理措施探討[J].能源與環境,2017,4(2):102-103.
[2]王訓斌,杜坤,宋志剛.基于水力模型的市政管網消防供水能力評估方法研究[J].給水排水,2018,44(11):114-117.
[3]孫同謙,徐崢.BIM標準對市政給排水專業的指導[J].中國給水排水,2016,12(4):28-31.
作者:張健文 單位:佛山水業三水供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