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檢驗專業分析化學教學改革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探索醫學檢驗專業分析化學教學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將分析化學教學內容與醫學檢驗專業要求相結合;將能力培養和素質培養相結合;將重視單個實驗能力培養向掌握完整工作流程轉變,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次教學改革符合高職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夠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醫學檢驗專業;分析化學;教改措施
1將教學內容與專業要求相結合
明確專業要求,突破難點、強調重點,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吸量管的操作為重點內容,在以往的教學中,化學教師也非常重視,提到相關知識點都要反復講解,同時在實驗中如果涉及此內容,教師還會耐心示范,但最終的教學效果依舊不理想,到了專業課學習和實際操作時,學生還是遺忘得一干二凈。因此,為提高分析化學教學效果,對分析化學教學進行如下改革。
1.1改革教學方法
將學生分為4個學習小組,每一小組在組內先討論吸量管的操作要領,然后選派一名代表向教師和其他學習小組進行操作展示。其他學習小組學生可指出錯誤操作,也可直接展示正確操作。最后,教師點評并進行規范化操作演示。這種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師生互動,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1.2改革考核方法
一改過去只以期末考試成績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將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將學生平時吸量管相關操作技能、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態度等計入分析化學平時成績,并折算到期末總成績中,使學生重視平時學習的積累,避免考前臨時突擊的現象。
1.3改革作業布置方法
以往教師對吸量管相關操作反復強調,但學生還是掌握不了,究其原因是學生對此部分內容的重要性認識不清。為提高學生認識,改革作業布置方法,要求學生到醫院檢驗科采訪醫務檢驗工作者,或采訪醫學檢驗實習生和上屆檢驗專業學生,了解吸量管在醫學檢驗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做好相關記錄[1],上交教師檢查,計入分析化學平時成績,并折算到期末總成績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對吸量管操作重要性的認識。
1.4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認識
在以往的分析化學教學中,教師雖反復強調吸量管的操作為重點內容,但沒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重視不夠。教學結束后也沒有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導致學生沒有認識到這部分內容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強調吸量管操作在實際檢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的認識,在講解吸量管時,首先放映實際檢驗工作中吸量管相關操作視頻,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其次組織課外活動,讓學生到醫院檢驗科見習吸量管相關操作,提高教學效果。
2能力與素質培養[2]相結合
素質教育在現代教學中十分重要,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分析化學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能規范學生技能操作,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1改革實驗教學模式
以往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所有實驗儀器和藥品及配制都由實驗教師準備好,學生到實驗室只需要按部就班操作即可。現改為給每個實驗小組分配一個實驗臺,實驗儀器和藥品都由各實驗小組協商討論后選取,小組成員協作完成配制并進行實驗操作。將素質教育融入分析化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實驗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教師可有更多時間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輔導。這種教學模式也能讓學生明白,當藥品配制錯誤時不但影響實驗結果,還影響整個實驗小組同學的成績,培養其責任心。
2.2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
以往的實驗教學中,教師不重視素質教育,導致學生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如實驗前,不檢查儀器和藥品是否符合本次實驗的要求就開始操作;操作不規范,儀器、藥品亂拿亂放;編造實驗數據、抄寫實驗報告;實驗后不清洗儀器;實驗不穿工作服等。因此,首先要求教師以身作則,穿實驗服、規范操作等,使實習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獎勵在實驗操作中做得好的學生,發揮榜樣的力量,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3由單一的實驗操作要求向完整的操作流程要求轉化
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的實驗操作,其重點放在某一項操作上,沒有放在學生能否完成一個完整的實驗操作流程。改進實驗要求,指導學生由單一的實驗操作要求向完整的操作流程要求轉化,提高學生對醫學檢驗專業分析化學的整體認識,幫助其完善知識框架。
3.1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我國應試教育模式使學生在實驗操作練習時往往只注重實驗結果,對操作中一些細節問題很少會主動思考,死記硬背理論知識,按部就班訓練操作技能,欠缺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因此,在分析化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教師提出相關案例或問題,讓學生搜集資料解決問題,獲得知識。例如:在教授754紫外分光光度儀的操作時,由于儀器少,無法讓所有學生充分練習并掌握操作技能,因此,教師播放相關操作視頻,讓學生觀看后分組查找資料,找出視頻中操作錯誤的地方,每組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教師點評并總結。這種模式極大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積極性,不僅在互學互幫中應用知識分析討論出錯的原因,還培養了學生思考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2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3]
以往期末考試只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考查,很少考查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因此,增加能力考核內容,全面檢查學生學習情況。例如:要求學生用所給儀器和藥品準確描述用0.1000mol/LHCl滴定液滴定NaOH溶液20.00mL的過程。同時要求學生說出滴定前,儀器(滴定管、錐形瓶、吸量管)要進行哪些處理,滴定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項,實驗數據如何正確記錄,如何判斷實驗結果的正確性等。要求學生認真完成實驗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綜上所述,教學改革是一個漫長復雜且艱辛的過程,教師要堅定信心,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鄧祥敏,阮仁余,張翠,等.高職院校班主任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合理應用手機[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2):19-20.
[2]蘇會嵐,毛俐,劉鑫.項目教學法應用于衛生化學課程教學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9):66-67.
[3]張志軍,郭瑩.高職學生職業核心素質培養路徑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4):52-56.
作者:肖強 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