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積極心理學下的文化互動勝任力培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積極心理學下的文化互動勝任力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積極心理學下的文化互動勝任力培養

    摘要:近年文化互動勝任力(interculturalcompetences)的必要性日益凸顯,UNESCO資助研究出版了《文化互動勝任力:概念與操作框架》,積極心理學理論促進個體文化互動勝任力的提升。在文化互動過程中,學生要主動學習當地文化和反觀自己的文化,并從積極心理學角度理解和尊重當地文化,運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挖掘他人優秀品質和潛力,對培養互動雙方的文化互動勝任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跨文化適應;文化互動勝任力;文化互動;積極體驗

    心理學從正式成為一門科學起就擔負著治療心理疾病的重要使命,在“疾病模型”驅使下,心理學的研究一直偏向于心理疾病的評估和矯治。20世紀末,心理學家發現積極的人類品質有助于改善人們的生活,以賽利格曼為首的心理學家開始對人類積極品質進行科學研究,積極心理學得以興起和發展,重新喚起了心理學對人類幸福生活與積極品質的關注。不謀而合的是,同一時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治理文化多樣性的基本理念,逐漸從較為重視“差異”的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education),轉向更為強調基于尊重差異的“一體”的文化互動教育(interculturaleducation)。從“多元文化教育”到“文化互動教育”的轉變,正是對時代全球化時代文化多樣性諸多挑戰的積極回應。2013年,UNESCO又資助研究出版了《文化互動勝任力:概念與操作框架》,將培養文化互動勝任力納入全球教育發展事業之中,進一步推動了教育界對文化互動勝任力素養的研究。

    一、文化互動勝任力概述

    文化互動勝任力是一種超越語言的能力,在個體層面強調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理解互動是如何發生,并能夠認知隱性的文化互動,具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文化意識;在群體層面強調能夠根據不同的社會身份參與互動,并能夠意識到其他人及其認知如何影響互動的成功,并能夠相互尊重,相互寬容。積極心理學從人們主觀體驗出發,將人類特有的諸如幸福感、樂觀、快樂等積極的品性融入社會生活中,在個體水平上強調個人要有積極的人格品質,如勇氣、創造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在群體水平上,展現了人類社會的公共品質和文明特性,例如責任、利他、關愛、文明、現代性、容忍力及職業道德。[1]積極的人格品質能夠形成積極的人際關系,在群體的互動過程中相互包容與尊重,是積極的公眾品質的表現,也是文化互動勝任力要求。理解和尊重他者文化是文化互動的基礎,而發掘他人的優秀品質和潛力,則需要在文化互動中完成。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指出,理解并幫助人們獲得幸福和主觀幸福感是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目標。積極心理學主張從積極的方面去看待人在生活中發生的心理現象,對待心理問題,要懷著積極的心態去解讀,而不是將心理問題視為一種疾病。從這個角度說,積極心理學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去激發人們的潛力,以謀求生活的幸福感。[2]故此,積極心理學能夠促進文化互動勝任力的培養,而具備良好的文化互動勝任力有能夠理解并幫助人們獲得幸福和主觀幸福感。

    二、文化互動勝任力理念的革新

    文化互動勝任力同跨文化能力兩者的英文單詞相同,但詞義有些許差別。前者在概念上源于語言學,但已超越語言學的范疇,強調不同文化間的互動關系,與文化互動教育觀相對應;而后者雖然也多是在語言學中運用,但主要強調在不同文化交流中去學習和適應的能力,含有被動和消極的成分,與以往的多元文化教育觀相對應。UNESCO文化互動教育理念之新,是相對過去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而言。多元文化教育理論強調要尊重文化的差異性和特殊性,要充分認識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在文化互動的過程中,既要有自身的文化自信,也要以積極的心態和眼光去認識其他文化。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出現矛盾和沖突,往往在于對彼此文化的不理解,換句話說是以“要么你們……要么我們……”的對立態度去解決沖突,這種心態會造成互動過程中的共情障礙。因此,在培養學生文化互動勝任力時,積極心理學理論提供了有效的理論 工具,將文化互動教育放置到一個積極的、包容的、相互尊重與理解的范圍之內,從而構建起文化互動教育動力性概念,因為“它聚焦于不同文化群體間發展出種種關聯,以能夠通過相互尊重和對話建構出共享的文化表述”。在此,文化互動教育就是要在培養學生跨文化能力的過程中,幫助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接觸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差異,從而使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能夠形成彼此發展且可持續的生活共同體。而這種對應不同文化間互動關系的能力就是文化互動勝任力,包含了在文化互動中積極的人格特質、明確的自我概念、積極的人際關系和價值觀念等。從多元文化教育到文化互動教育的轉變,從跨文化能力到文化互動能力的發展,我們或多或少地看到積極心理學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可以看作積極心理學對文化的回應。厘清文化互動勝任力與積極心理學的關系并非易事,卻能夠從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取向來看待文化互動勝任力的培養,尋找兩者的共生關系。正如具備積極心理特質的人能夠獲得較好的人際關系一樣,文化互動勝任力的培養需要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從心理學的層面來看,文化互動勝任力和跨文化能力還沒有嚴格的界限,兩者的英文表述為“interculturalcompetence”,或是“Cross-culturalcompetence”[3];從詞源上看,跨文化能力的定義是從文化角度關注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學習能力,以及在不同文化中恰當的行為能力。[4]總的來說,跨文化能力或是文化互動勝任力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包括認知技巧、情感品質和行為能力。認知技巧是學生對不同文化知識的認識,尤其是相互交往主體的文化背景認識;情感品質是學生在相處的過程中的寬容、共情、換位思考等能力;行為能力指在跨文化環境中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能力。[5]

    三、積極心理學研究取向與文化互動勝任力的共生關系

    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逐漸鞏固,教育全球化已經成為國內外學術研究者的共識,學生的跨文化教育尤其是跨文化能力的培養愈發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6]6從上述對跨文化能力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文化互動是具有語境性的,文化背景影響文化互動的過程。互動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相互接觸、理解、尊重、共同發展的過程,而文化互動勝任力就是能夠有效掌控這一互動關系的一組能力。具體包括:感知文化互動如何發生,并能意識到隱性的文化互動的能力;管理復雜和多重身份,以避免信息刻板的能力;能夠根據不同的社會身份參與文化互動的能力;能夠找出更多可以交流的人、并知道他們及其認知如何影響交流成功的能力;具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文化意識,能夠寬容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而文化互動勝任力所要求的這組能力與積極心理學取向又有密切的聯系。1.積極心理學關注積極的情緒和體驗弗雷德里克(B.L.Fredrick,1998)在拓延—構建(broaden-and-build)理論中指出,高興、興趣、自豪感等積極的情緒能夠強化學生外在的行為能力,拓展和增強個人的人際資源,從而促進個體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如提高人的智力、自信心、社會交際能力等。[6]9積極的情緒會影響個體的交際能力,在文化互動中,人們總是傾向于同積極樂觀的人交朋友。例如,培養中學生的“樂觀”和“寬容”素養,就能促進中學生人際交往。不同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性格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寬容”在人與人的相處過程中越發重要,也成為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重要準則。[6]112.積極心理學關注積極的人格特征積極的人格特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正向的利己特征,這與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自私”形成了相對關系。正向的利己是指個體能夠感受到生活的價值和意義,能夠理性接納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二是人際交往中的積極關系,在別人需要幫助之時能夠主動且不求回報地提供幫助,在自己需要幫助時能夠得到交往主體的情感支持。總體上積極的人際關系意味著學生在交往過程中對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感到滿意。文化互動勝任力中強調自我概念和社會身份的參與:一方面是對自我利己特征的認識,在互動的過程能夠達到自我實現;另一方面是積極人際關系的構建,文化互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各種關系的互動過程,這一關系能否維持和繼續下去,就看參與者能否在這個過程中有積極的表現。3.積極情緒與健康的關系一些研究表明,積極的情緒有助于身體健康,樂觀的人總能捕捉到生活中的快樂,從而能夠獲得更多的心理資源。自信的人則容易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獲得成功,并能夠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因此,擁有積極的情緒和心態,能夠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從而能夠增強個體的積極特征。文化互動中能夠積極應對、避免消極、自信、樂觀大方等都有助于獲得成功,積極的行為能夠促進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能夠增加積極的文化互動行為。

    四、積極心理學取向下文化互動勝任力的培養策略

    文化互動勝任力就是以該心理理論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能力。通過對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取向和文化互動勝任力關系的梳理可以發現,積極的心理特質、積極的情緒體驗和積極的人際關系能夠進行良好的文化互動,形成文化互動勝任力;進一步來說,文化互動勝任力能夠促進積極的文化互動。文化互動是多樣而復雜的,既有同級民族間的文化互動,地方文化與主流文化的互動;也有民族文化與生態環境的互動,還有民族文化內部的結構互動,傳統文化與現實的互動等。因此,需要培養文化互動勝任力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機制。1.從多元文化教育觀向文化互動教育觀轉變不同文化的人的心理,在深層次的基礎水平上是相似的,在表面的具體表現水平上是可變的。[7]文化互動教育觀克服了多元文化教育觀的相對主義忽視不同族群共同性的局限,從承認差異、弘揚差異發展到尊重差異、互惠對話,從狹義的少數民族教育發展到全球化時代的公民教育。文化互動強調的是不同文化間平等互惠的對話,各種文化處在相對自然的位置。文化沒有優劣好壞之分,相互尊重,平等地交流和借鑒。培養文化互動勝任力,就是要打破以主流文化或者特色文化自居的局面,以積極的態度尊重差異,理解差異。2.積極心理學取向的文化互動一些中學生由于不能正確處理來自學習等方面的壓力,選擇防御性悲觀策略來對個體進行自我保護。教師應正確看待中學生所使用的這種自我保護策略,采用積極的心理學取向來看待這種認知策略,更好地促進中學生潛能的發揮。[8]在文化互動的過程中,要保持積極的情緒體驗,學習當地文化,理解各民族的差異。再反觀本族的文化,建立他者與自我文化間的聯系,尋找文化自信;明確自我身份和社會身份,諸如在這個文化圈里應該是什么樣的角色,另一個文化圈又是如何;通過對文化事物的了解和文化符號的解釋,理解隱喻的文化行為,盡可能地避免文化信息的刻板印象。挖掘他看的優秀文化和潛力,幫助他者重塑對文化認同,通過積極的行為方式、態度,營造積極的人際關系,形成良好的文化互動。

    參考文獻:

    [3]蔣瑾.跨文化能力分類及培養的思考[J].比較教育研究,2013(9):18-19.

    [6]張珊.后疫情時代的跨文化教育:赫爾辛基大學FredDervin教授訪談錄[J].山東外語教學,2021,42(1).

    [8]劉茜.積極心理學視角的中學生防御性悲觀的應用[J].現代交際,2020(9):145-146.

    作者:樸晶華 單位:東北師大附屬中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成人免费视频69| 四虎成人精品免费影院|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51影院成人影院| 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美女|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6 |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怡红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成人黄色免费网址| 美国成人a免费毛片|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级片| 四虎www成人影院|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av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网站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看黄20分钟|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福利app|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