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譚嗣同教育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啟示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譚嗣同教育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啟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譚嗣同教育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啟示

    摘要:重視德育教育,大力宣傳英雄人物,利用各種活動、各種方式突出正能量,用愛國、正義、文明、友愛、好學、向上之風,拂去大學生思想上的霧霾,是譚嗣同教育思想給我們的啟示,也是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目標。

    關(guān)鍵詞:譚嗣同教育思想;當代大學生;啟示

    一、譚嗣同教育思想的淵源

    1.深受名師啟發(fā),辱中覺醒,并掀起了一股西學浪潮。中國近代著名維新派人士譚嗣同,在瀏陽著名學者歐陽中鵠的影響下,自少即有愛國思想、鴻鵠之志。他博覽群書,學貫中西,言語妙天下。1877年,譚嗣同師從涂啟先,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中國的歷史典籍,并接觸了格致學、算學等自然學科。此外,湖湘文化的代表船山思想也備受譚嗣同推崇。2.游歷經(jīng)驗豐富。此外,譚嗣同還愛好游歷,數(shù)十年間,來往于湖南、湖北、陜西、新疆、臺灣等地,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盡管譚嗣同早期的游歷生活是因為父命,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游歷機會,才催生了譚嗣同的維新思想以及后來的《仁學》創(chuàng)作。期間,一方面他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了他的愛國主義熱情。另一方面,他看到了社會的腐敗和中國人民的苦難,國家的貧弱進一步激發(fā)了譚嗣同心中愛國的熱情,堅定了他愛國救亡的信念。在游歷過程中,譚嗣同還結(jié)識了不少佛家和西學方面的飽學之士,這使其眼界大開。在他們的熏陶下,譚嗣同潛心讀書,知識與日俱進,思想日臻成熟。因此,譚嗣同的整個思想體系,很明顯地留有佛學和西學的烙印,其教育思想也不例外。

    二、譚嗣同教育思想概述

    1.學問保國的教育觀。自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以來,我國民族危機不斷加重,帝國主義掀起了一場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瓜分中國的狂潮。譚嗣同作為維新派的杰出代表,為挽救民族危亡,促進整個中華民族的覺醒,他用政治的眼光看待教育問題,提出學問保國的主張。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國弱民窮,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是因為人才零落,所謂“國勢之強弱,系乎人才”“欲講富國以刷國恥,莫要于儲才”“培植人才,為自強本計”。因此他得出結(jié)論:培養(yǎng)人才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育,教育是救亡圖存、富民強國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為此,他不辭辛勞,躬行實踐,對我國近代教育事業(yè)做出了許多開創(chuàng)性貢獻。例如,在湖南,他鼓勵興辦學校,創(chuàng)立《湘報》《湘學報》,并建立瀏陽算學館。這些不但成為學校變革和建設(shè)的典范,它所帶來的維新氣象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湘人的視野和湖南學界的新風氣,使廣大民眾能夠深入地了解學習新學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在當時反對舊式封建教育,提倡新興文化教育上,比起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譚嗣同這個后來者毫不遜色,教育救國是譚嗣同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2.中西互通、繼承兼容的教育理念。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中國一直使用的是科舉取士,即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優(yōu)秀人才,考試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四書》《五經(jīng)》等,這就決定了封建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是向?qū)W生灌輸“三綱”“五常”、倫理道德等儒家思想。不可否認,在儒家經(jīng)典里面,凝聚了許多哲人思想的精華,而且,相較于爵位世襲,科舉取士確實為統(tǒng)治階級、為朝廷招攬了大批人才,一定程度地推動了社會進步。但是,到了清朝末期,隨著西方科技的進步,傳統(tǒng)封建教育內(nèi)容的弊端,科舉取士的沒落性和腐朽性顯露無余。《儒林外史》中的范進,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就是很好的例子,對于大廈將傾的清王朝而言,僅僅靠“三綱”“五常”“四書”“五經(jīng)”熏陶出來的人才,是挽救不了覆滅的命運的。很多有識之士都把教育的目光轉(zhuǎn)向了西學。西學作為實用性科學,在很多人眼里,被認為是救亡圖強的必經(jīng)之路。作為維新變法的代表人物,譚嗣同憂國憂民,崇尚教育救國,而且學貫中外,自然也會將教育救國的眼光投向西學。譚嗣同認為,西學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一環(huán)。但西學博大精深,名目繁多,因而主張將西學中的數(shù)門學科分門別類,由學生各選一門以學之,以更好地將西學落到實處。他提出,考生“必須真精通一門(西學)。始得考取,不兼西學,雖制藝極工,概量不錄”。他在瀏陽算學館、中華女子學堂和時務(wù)學堂的課程體系設(shè)置上,提出在必須開設(shè)格致學、算學等自然學科外,還必須增設(shè)外國語言文字一門。可見他對西學的推崇。不同于一般有識之士的是,譚嗣同認為,傳統(tǒng)儒家倫理文化中的“三綱五常”“男尊女卑”思想,是捆綁人們手腳的鐐銬,封建落后的科舉制度更該廢除。但在傳統(tǒng)文化中、國學精華中蘊含的求索精神、愛國情懷、經(jīng)世致用、勇挑重擔的品格,修身、養(yǎng)性、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感是應(yīng)該繼承的。溝通中外,海納世界,同時在批判中繼承傳統(tǒng)國學的精髓,兼容世界文化的精華,譚嗣同在把維新變法的理念融進教育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3.稽古振今,經(jīng)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兩眼不問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是封建社會讀書人的生動寫照,也是許多讀書人追求的最高境界。科舉制下,教育的唯一目的只是為了求取功名。譚嗣同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經(jīng)世致用,也就是“實”,讓每一個讀書人學到實實在在的本領(lǐng),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是譚嗣同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這種稽古振今,經(jīng)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其實也是他教育救國思想的體現(xiàn),和他的學問保國教育觀一脈相通。4.重視德育,以德化人的教育思想。譚嗣同深諳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他旗幟鮮明地提出,讀書的目的在于“濟世安民,以天下為己任”。十九世紀后期的中國,清王朝風雨飄搖,民族危機空前絕后,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要挽大廈于即倒,救民族于水火,需要一大批具有圣賢豪杰的高尚品德,敢于擔當,勇于為國獻身的英才,而這又離不開德育教育。關(guān)于德育,譚嗣同提倡以圣賢豪杰之品德,育經(jīng)綸天下之英才。他認為學生應(yīng)加強自我的道德修養(yǎng),善于自理其身,達到“大無畏”的境界。他開辦的時務(wù)學堂里,就培養(yǎng)出了后來像蔡鍔那樣的品德高尚,意志堅定,濟世救國,捍衛(wèi)共和的奇才。他還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來喚醒民眾,感染了許多后來的志士仁人,實踐了自己以德化人的德育思想。

    三、啟示

    譚嗣同的教育思想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對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而言,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鑒。1.緊扣愛國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之魂。譚嗣同一切的教育思想都是構(gòu)筑在學問保國的基礎(chǔ)上的。愛國主義是譚嗣同教育思想的靈魂,是核心部分。當時代的巨輪駛進二十一世紀,我們國家的富強使每一名中國人為之而自豪。然而,個別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功利主義大行其道,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失誤。昔日,志士仁人憂國憂民,從落后挨打的慘痛現(xiàn)實中試圖走出一條學問保國、富國強民的變革道路,這是一種艱辛而酸楚的愛國。今天,大學生們身處偉大的時代,肩負中華民族復興的重任,時代不同,但歷史賦予的使命相同。如果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中缺失了愛國主義教育,丟掉了愛國之魂,將何以告慰先烈們的在天之靈,何以完成復興中華的宏圖大業(yè)?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有多種,銘記歷史是一種愛國教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也是一種愛國教育,重拾儒家經(jīng)典、國學精華也可以是一種愛國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應(yīng)浸透于大學學習的任何一門功課,貫穿于大學生活的任何一個方面。2.繼承傳統(tǒng)美德,崇洋而不媚外。三十多年來,中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改革開放功不可沒。西方先進的技術(shù)、先進的經(jīng)驗、先進的管理模式,一切能推動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優(yōu)秀的東西,我們必須堅定地學習,閉關(guān)鎖國的回頭路我們決不能再走,這是近代中國慘痛的歷史帶給我們的經(jīng)驗。但是,開放國門的同時,也有一些與傳統(tǒng)美德相悖,不適合中國社會的西式思潮裹著潮流民主的華麗外衣泛濫于中國大地,盛行于大學校園,侵蝕著大學生的靈魂。在傳統(tǒng)與“新潮”,東方與西方文化的碰撞面前,如何找到平衡點?如何在學習西方一切先進東西的同時,過濾掉一切不良的思潮?這是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繞不開的問題。在譚嗣同的教育思想里,中西互通、繼承兼容是他變革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他主張在學習西方先進知識的同時,應(yīng)批判地繼承傳統(tǒng)的文化。人類社會發(fā)展至今,進入網(wǎng)絡(luò)信息時代,每個社會成員,特別是大學生,已不可能再是井底之蛙。所以,學習傳統(tǒng)文化,繼承傳統(tǒng)美德,增強免疫力,潔身自好,抵制各種視覺和功利的誘惑,崇洋而不媚外,應(yīng)成為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3.腳踏實地求知,做社會有用之才。譚嗣同的經(jīng)典教育思想是“經(jīng)世致用”,也就是學到實實在在的本領(lǐng),服務(wù)于社會。大學本是學習知識的殿堂,淬煉人才的熔爐。然而,有些人一進入大學,便開始不思進取,混日子,撈文憑,四年光陰虛度,未來人生迷茫。畢業(yè)后,又自認為是天之驕子,好高騖遠,嘆息找工作難,埋怨社會之大,卻沒有給自己留下能夠奮飛的位置,不知道從自身尋找原因。所以,正確引導大學生規(guī)劃人生,制定目標,不空談,不死讀,腳踏實地地學習真本領(lǐng),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知識,是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這樣,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將來服務(wù)于社會的同時,他們才會閃耀出自己燦爛的光輝。4.平等相處,友愛待人。平等、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墨家“兼愛”思想的體現(xiàn),和西方現(xiàn)代的民主、民權(quán)思想是相通的。譚嗣同摒棄尊卑,開辦女學,這種教育思想里顯然蘊含著平等、民主和友愛的思想,是我們今天大學生政治思想工作所必需繼承和堅持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看到存在于大學生生活中的矛盾點,教導大學生正確處理矛盾,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使大學生的精神世界里加入“平等”“友愛”的元素。5.加強德育工作,堅持以德化人。譚嗣同教育思想對當代大學生最重要的啟示是大學要重視德育教育,要以德化人。“加強道德修養(yǎng),注重道德實踐,運用道德力量鞭策人們提高思想政治素養(yǎng),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舉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譚嗣同十分重視德育,并以他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演奏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正氣之歌,激勵了許多后來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繼地為國捐軀。今天,我們的時代也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楷模,如拯救“東方之星”潛水乘客的當代大學生官東、雕刻火藥的大國工匠徐立平等,他們的英雄事跡可以激勵今天的大學生樹立復興民族、為國獻身的理想和信念。

    參考文獻:

    [1]熊春林,黃正泉.譚嗣同教育思想新論——淺談譚嗣同的教育思想與湖湘文化[J].船山學刊,2006

    [2]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六)[M].北京:中華書局,1988

    [3]蔡尚思,方行.譚嗣同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1

    [4]楊健康.譚嗣同教育思想的實學特色[J].船山學刊,2002

    [5]張洪萍.試析譚嗣同的教育思想[J].陰山學刊,2005

    [6]齊豫生.仁學(中華文學名著百部古典散文篇)[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0

    [7]章圩勤.譚嗣同教育思想述論[J].鎮(zhèn)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8]姚曙光.“仁——通”譚嗣同《仁學》的精髓與主旨[J].江蘇社會科學,2005.

    作者:劉桐羽 單位: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美女人黄网成人女|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无码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国产成人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黄色小说网站| 91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18黄网站麻豆|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成人高清毛片a| 成人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娇小xxxⅹhd成人用品|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免看**一片成人123| 国产免费69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