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中教育實踐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培養人的創造能力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時間雖然已過去有半個多世紀,其思想仍然具有極大的現實教育意義。本文結合實現生活,從治學能力、思維能力、治事能力等三個方面闡述了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在的教育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自主學習;發散思維;與時俱進;學以致用;創新
聚力創新,大勢使然;聚焦富民,民心所盼。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在《創造宣言》等許多論著中多次論及了培養人創造能力的重要性,雖然已過去有半個多世紀,但仍具有極大的現實教育意義。陶先生說:所謂真正的教育,是可以造就出能思索、能建設的人。為了將年輕一代人培養成新時代的創造者而不是舊時代的繼承者,教育工作者應踐行陶行知先生創造教育理論,著重培養治學能力、思維能力、治事能力[1],即自學能力、認識能力、應用能力。
1自學能力是基礎
受制于有限的教學資源,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著“你講我聽”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雖然客觀來看單一機械的授課形式有著較高效率的教學效果,然而從長遠角度來看,如果缺乏獨立思考的自主學習能力,可能會使人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涯中顯得后勁不足。
1.1保證進度,培養主動交流
在教學實踐中,雖然在推動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完全由單一的教課方式轉換為互動性極強的教學方式確實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可以轉變思路將兩種人為方式加以區分并同時推進,基礎型知識點由教師講解,發現型知識點由學生主導。此外,為了避免扼殺學生的創造能力,可經常在課堂尾聲預留部分時間,以學生交流發言為主、教師點評解答為輔,長此以往,就可以在學生的潛意識中形成一種積極的條件反射。
1.2了解興趣,煥發探索動力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說是激發自主學習的源動力,只有不斷把握學生的興趣點,才能探尋學生群體的需求。正如陶行知先生說過“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2],根據課堂的反饋情況,,讓學生群體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期時間選擇一個符合其興趣及學齡的課題活動,真正開展起“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
2認識能力是重點
認識能力體現在陶行知先生主張的“教學做合一”中的“教”字,這里的“教”不僅僅是經驗性的教學,更多的是開拓性的探索。
2.1求同存異,鼓勵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的關鍵是求異,只有多維度地思考問題才能理解得更深入、更透徹。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挑選合適的發散點引導學生開展“頭腦風暴”,碰撞迸發出發散思維的火花。在尋求共同點的同時,應該鼓勵有不同聲音的出現,以此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2.2與時俱進,彰顯時代精神
與時俱進始終是發展的動力,新時代的發展進程中必然會遇到新問題。曾聽一個家長說起其孩子的經歷,孩子與其爭吵時質問她:“人為什么要學習……為什么要參加考試……”突如其來一連串問題讓這位媽媽一時間難以回答。緊接著,孩子說了一句,“媽媽,我推薦你看一篇文章叫做《沒有一場考試可以決定你的命運》”,隨后瀟灑地關門上了房門,留給這位母親無限的思考。轉而母親向老師求助,從事學生心理研究的老師通過心理劇的“鏡觀”原理來解答了這一問題,以一把椅子增強角色的代入感,嘗試讓學生坐在椅子上表示現在15歲的學生時代,起身后往椅背后退一步代表長大5歲,直至30歲自己已是一位意氣風發的有為青年,幻想面對著15歲彷徨迷失的自己坐在面前絞盡腦汁思考學習有何意義,如何去開導年少的自己。這一刻,“鏡觀”原理表現出來的自我開導,一定比老師父母的教誨效果顯著得多。所以面對時代進步產生的新問題,我們也勢必要與時俱進,采取新的方式方法去重新認識,就像陶行知先生對于創造精神的詮釋那樣,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3]。
3應用能力是目的
陶行知先生提倡用腦去創造,手腦并用,做聰明的“勞力者”。知識要從行動中去求來,只有應用起來的知識才屬于自己。
3.1學以致用,加強實踐鍛煉
隨著教育的發展,從最早的農業社會“名師出高徒”到現如今工業社會的“名校學子”,一定程度上說明教育不斷進步并推動文明邁上新臺階,可不容忽視的是高分低能的現象頻頻出現。例如簡單的雞兔同籠問題,大部分的學生居然認為兔子只有兩條腿,而唯一答對的同學也是因為父母曾帶其在花鳥市場買過兔子,近距離的觀察讓他了解了現實中兔子并不像卡通形象那樣雙腳站立。這一現象暴露出了當代學生普遍存在著缺乏運用、缺乏實踐的問題。陶行知先生在《創造的教育》中指出,要“用活書、活用書、用書活”,反對“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作為新時代的學生,在治事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不僅僅需掌握理論的知識,更應該用實踐去檢驗真理。
3.2加強引導,激勵推動創新
在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鼓勵的作用往往總是比批評的效果顯得更為突出。教師通過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激勵煥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例如,可以借鑒“幸福放學三分鐘”的案例。教師于每天下午放學前幾分鐘來到教室,引導學生回述當天在學校感覺最幸福的三件事,回答滿三個即刻宣布放學。學生爭先恐后,積極發言,很快便完成了任務。通過教師的激勵策略,真正做到了在快樂中學習、創造、成長。綜上所述,“創新精神”凝聚了社會發展的動力,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的現實思考不僅僅是對學生創新的培養,我們教育工作者更要以身作則,將本職工作做極致,努力做到開拓新視野、更新新觀念、投身新實踐。
參考文獻:
[1]邰宜娟.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及其當代意義研究[D].蘇州大學,2013.
[2]徐娟.陶行知教育價值觀探賾[D].西北大學,2012.
[3]陳霞.陶行知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的意義[J].甘肅科技,2009,(06):156-157.
作者:湯雯儀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陸家鎮菉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