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民族音樂教育思想理念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國民族音樂教育屬于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審美功能、教育功能、認識功能、娛樂功能,其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合理的審美觀念,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德與智的雙向發展。由李巧偉、張天慧著寫的《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研究》(中國紡織出版社,2019年4月版)一書,以中國民族音樂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為主線,結合湖南土家族音樂舞蹈文化、湖南苗族音樂舞蹈文化、湖南瑤族音樂舞蹈文化,對中國民族文化進行系統解讀,結合中國音樂教學現狀,對中國民族音樂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進行了詳細分析,對中國民族音樂教育思想理念創新具有一定啟發性。
以音樂文化傳承為切入點,闡明音樂教育重要性
作者立足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現狀,指出民族音樂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它還蘊含著一個國家、民族的審美意識、文化習俗、獨特氣質、思維方式等,并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積淀發展。而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僅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氣質與性格,還在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碰撞與融合的過程中,孕育出風格多樣且具獨特魅力的少數民族音樂,是現代人值得傳承與弘揚的珍貴藝術。以此為切入點,作者指出了民族音樂教育對傳承與弘揚民族音樂精神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認為高校民族音樂文化教育課程與實踐課程,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音樂的審美修養,還有利于感受、欣賞神韻與意蘊兼具、風骨與神貌具備、情感與倫理互相滲透的民族音樂藝術作品,傳承與發展我們民族音樂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結構原則、展開手法、調式結構等。作者以優美的詞匯呈現我們民族音樂發展歷程與現狀,繼而筆鋒一轉,將民族音樂文化與高校音樂教育結合起來,自然而然引出高校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呈現出邏輯清晰、內容通俗易懂的特點,為讀者學習民族音樂文化提供幫助。但作者并未淺嘗輒止,而是意圖深入挖掘我國高校民族音樂教學問題,指出我國民族音樂傳統教學存在的,諸如音樂教師缺乏交流合作、音樂教學重點存在偏差、普遍存在著“揠苗助長”式的音樂教學現象,以及學生學習方式不恰當等問題。這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阻礙,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創作能力。
基于高校音樂教育現狀,創新音樂教育理念
針對當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不足以概括出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全面現狀,故作者進一步對其展開論述,指出我國民族音樂教育還存在發展不平衡、實踐活動質量不高、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诖?,作者進一步提出我國民族音樂教育思想理念需要創新,以克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傳承與發展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在分析進行音樂教育創新理念時,作者不是從某一方面探析創新的需要以及創新的內容,而是做到對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追求結構性與全面性兼具的教育價值。從多個角度探析高校民族音樂教育理念創新,將民族音樂教育觀念、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等納入民族音樂教育思想理念創新體系中。例如,作者以啟發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為典型案例,分析了教學方法創新為民族音樂教學帶來的益處,以及這些方法在民族音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再如,作者以翻轉課堂模式為案例,指明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教師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現音樂教育育人目標。綜上,作者關于中國民族音樂文化與民族音樂教育研究邏輯清晰,既使得書本內容立體化與具體化,也展示了作者對民族音樂文化與民族音樂教育的深刻認識,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指導意義,可作為高校教師的參考書,也可作為民族音樂文化研究者與民族音樂教育研究者的參考書。
作者:于秀慧 單位:聊城大學東昌學院 音樂表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