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計算機專業課堂教學內容優化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今中職學校的主要生源大多都是經過了普高或者私立高中的篩選而來的,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非常嚴重,知識能力與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思維與智力發展相差懸殊,對學習的看法與態度也各不相同。另外,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處于較為尷尬的社會地位,學生就業壓力大,企業也很難招聘到滿意的專業人才。因此,教師必須推動學生主動學習,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與應用計算機知識的能力。然而,在傳統的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教師未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無法主動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獲得有效的知識,鞏固基礎能力。本文從分析原因、優化策略以及遵循的原則這三個方面,闡述了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優化策略
信息傳遞的方式可以推動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樹立正確的三觀,使學生在社會的飛速發展中站穩腳跟。教材是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主要來源。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課堂內容,會對學生接收與加工教學信息產生直接影響。所以,怎樣才能科學處理課堂內容,優化教學,激發學生的潛力是教師必須探究的課題。
中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IT行業的技術型人才,讓學生符合IT行業的要求,這一教學目標決定了教材結構與教材類型,也就是在編排結構時重視展示知識、技能與態度。現階段計算機專業教材的主要內容是介紹計算機軟件的多種功能與通過范例的形式陳述知識。當前,計算機專業教材內容有以下幾個問題亟待解決:
1.計算機新技術與教材內容不同步
編排教材和出版教材的整個周期較長,與知識的更新速度相比總是存在滯后性。計算機行業高速發展,各種各樣的軟件也在更新換代。與計算機的發展速度相比,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總是存在滯后性。編排與出版中職計算機專業教材時,軟件的2.0版本已經推出,無法保障給學生講解的知識具有先進性。倘若教師仍然按照教材知識給學生講解,不更新內容,這會讓學生學習的各種技能與企業對IT行業人才的需求不匹配,這違背了以就業為主要目的的辦學導向。
2.計算機設備與教材內容不匹配
學校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置辦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設備,置辦設備,使用設備以及更新設備都需要周期,所以,計算機行業的高速發展無法與學校設備匹配。中職計算機專業使用的課本是國家編排的,也就是說,全國所有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使用的教材相同,編排教材時肯定會根據各地方教學設備的置辦情況而定,這使得部分學校置辦的設備與教材知識存在不匹配的情況。除此之外,計算機的不斷更新讓教學設備無法滿足實訓需求,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靈活處理,保障計算機專業的實訓有序進行。
3.計算機專業崗位與教材內容的差異性
中職計算機專業的主要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完成職業崗位中的工作任務,得到工作成果。教學環節根據工作程序設定邏輯順序,圍繞工作設計知識體系與實訓內容,有針對性地設置實踐性問題,從而引出知識內容,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轉變原有的“知識的應用與延伸是實踐”的觀念,引導學生重視完成工作任務而非重視記憶知識,給予學生更多接近真實的工作機會與工作經歷。然而,當前中職計算機專業教材使用的體系大多為邏輯結構,這與工作任務產生了差異。這種差異的存在也讓教師將以知識理論為主要方式轉變為以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為主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訓中鍛煉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提高學生操作計算機的能力與水平。
4.中職生現狀與教材內容的差異
中職生學習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并不高,缺乏對知識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厭學情緒,大多中職生的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學生對知識結構沒有具體的框架,認知能力較弱,學習能力偏低。當今社會中職計算機專業教材缺乏一定的鮮明特征,或者教材知識總是概括性或者基礎性遷移知識。所以,教師必須利用逐漸分化與綜合貫通的教學手段設計展示教學內容的策略與教學環節,基于中職生的學習能力與認知能力出發,將教材內容轉變為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
二、優化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的主要策略
教師優化中職計算機專業課堂知識的主要依據是專業特征、學生的狀況、培養中職生的目標與企業對IT行業人才的需求等,教師應該在科學思考、系統探究課堂知識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組織與處理課堂知識,進而更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環節,提升教學效率。
1.重構課堂內容
重構課堂內容是指,教師不斷探究教學知識的內在規律與結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認知能力,合理優化課堂內容,調整教學環節。重構課堂內容的作用在于把已經淘汰的計算機信息或者已經過時的資源刪掉,豐富信息形式、刪除干擾學生學習的信息。教師應該合理地刪除教材多余內容,如被時代所淘汰的計算機軟硬件信息,讓完全沒有學習價值的內容不阻礙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有針對地學習計算機知識,不用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無意義內容。而簡化課堂內容是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把過難的知識容易化,避免學生重復學習同一知識點與學習非重難點知識。教師應該巧妙應用逆推式、跳躍式等教學手段調整教學順序,優化教學順序,有利于學生在新型的教學順序下構建知識體系,讓學習的知識更加系統化。比如說,部分教師圍繞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狀況合理刪除漢字錄入環節,部分教師利用學校設備的高配置簡化dos命令模塊,倘若學校開設了動漫游戲的專業課,教師就應該增強Flash的編程教學。重組課堂內容對教師的專業能力、培養人才的方向、對教材框架體系的了解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都有一定要求,基于此,教師在重組課堂內容時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2.轉換課堂內容
轉換課堂內容是指,教師將課本上較為零碎的知識體系總結與歸納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通過工作項目或者工作任務的方式突出課堂內容,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使學生接觸到的課堂內容與企業真實的工作狀況相符。教師轉換課堂內容的作用是解決企業的工作內容與工作任務和教學內容結構具有差異性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接近企業的工作過程,使學生體會到工作與學習的聯系,推動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培養學生正確認知學習,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與對生活的意義所在。比如說,在網頁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文字、圖像以及表格的插入,網頁分布等知識直接轉換成制作完整網站,引導學生根據網站制作流程動手操作,從而幫助學生獲取制作網站的技能與知識體系,不斷讓學生熟悉制作網站的整個流程。編排計算機專業教材大多與教材知識的邏輯體系相符,教師給學生講解的內容以知識理論與專業能力為主。所以,教師應該以工作項目為主設計教學計劃與教學順序,以工作過程與參與實踐為主選擇教學內容。
3.延伸課堂內容
延伸課堂內容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知識合理地補充相關理論,給學生講解教材中沒有編入的新技術或者新方法,不斷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學習的知識更加具體與實用,從深度層面縱向延伸課堂內容。教師延伸課堂內容的主要作用是解決計算機行業高速發展與教材知識之間存在的差異問題,在延伸課堂內容中,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或者報刊等形式形成自主探究計算機專業知識的能力,為學生在計算機行業的順利發展奠定基礎。教師拓展教學內容時可以使用以下幾個策略:第一,把課堂知識延伸到各種軟件的輔助菜單,如入門教程、聯機幫助、開發人員中心等;第二,把課堂內容延伸到網絡平臺,讓學生在各種軟件中提高對IT行業的認知;第三,把課堂知識延伸到IT行業的最新研究或者IT企業的技術成果。教師應該根據教學任務與課堂內容有針對性地延伸課堂知識,突破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了解IT行業的新技術。
4.整合課堂內容
整合課堂內容是指,教師把其他科目的知識理論與即將要講解的教學內容進行融合,從廣度的層面上橫向拓展教學內容。教師整合課堂內容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框架,培養學生在學習相似體系中的元認知意識。比如說,教師引導學生整合廣告學知識與制作圖像的知識制作商業廣告,整合通訊知識內容與制作動畫內容開發手游等。教師在整合課堂內容時有利于學生將各個學科的學習體系構建更加完整,幫助學生在計算機行業發光。
5.心理匹配課堂內容
心理匹配課堂內容是指,教師實施優化課堂內容的過程,不但應該了解學生接受課堂內容的程度,還應該了解學生愿意接受課堂內容的程度。意義學習理論表明學生認知知識理論時需要兩個內部條件:第一,學生應該具備與學習材料相同的認知結構;第二,學生必須產生有意義學習的心態。心理匹配課堂內容的作用是解決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更持久、更有效,培養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良好觀念,產生長期主動學習的意識。比如說,在“Word排版”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能引入學生的畢業簡歷、自薦書等內容結合排版知識,幫助學生在各種鍛煉中提升對Word排版的熟練度。又比如說,在“動畫制作”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引入學生的畢業相冊、留言冊等內容結合課堂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認知。心理匹配課堂內容不但對教師掌握計算機專業知識有更高的要求,還與教師運用教育教學理論的熟練度有所聯系,提高教學的藝術性與科學性。
三、優化計算機專業課堂教學內容的主要原則
優化中職計算機專業課堂內容時應該符合發展規律與發展需求,與教育邏輯相符,遵循教育原則,讓計算機專業課堂更加隨和。
1.實用性原則
教師優化的課堂內容應該符合IT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讓學生學習對應的知識技能,從而將學生培養成應用型人才。所有教學任務的前提是教學實踐,沒有教學任務也就沒有教育活動,實踐可以推動學生快速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優化課堂內容的首要環節是明確培養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與處理課堂內容。教師優化中職計算機專業課堂內容的基礎是實用性原則。
2.完整性選擇
教師優化的課堂內容應該與教學任務和課堂性質相符,保障學生學習的知識體系更加全面,讓學生在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下提升學習效率。計算機專業的課堂內容,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人才的質量,缺乏完整性的課堂知識會讓學生完成的教學任務處于不合格狀態。知識體系的相對缺乏也會束縛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的內在知識結構不完善。所以,教師在優化課堂內容時,應該盡可能將知識體系構建得更加完整,讓學生學習的知識更加具體。
3.順序性原則
教師優化的課堂內容應該符合知識的內在結構與內在規律,讓學生之前學習的知識是之后學習知識的基礎,深入了解相關知識,擴大學習范圍,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深層次。教師設計的教學順序應該符合學生已有的認知規律與知識體系,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尤其是整合課堂知識與轉換教學內容時更應該調整課堂的順序性,這可以保證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理論,讓學生在無形之中接觸深層次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知識的初步認知不會過難,也不會過于簡單,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
4.直觀性原則
教師優化的課堂內容應該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與形象,讓繁雜的知識簡易化,使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計算機專業理論。中職計算機專業教材內容過于理論化,再加上中職生普遍都有厭學情緒,學生無法積極地投入學習知識過程,課堂氛圍枯燥。但是教師在優化課堂內容時遵循直觀性原則,讓抽象知識具體化,可以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知識,推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中職生的認知能力與接受知識的能力普遍較弱,所以直觀性原則在優化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顯得格外重要,教師通過聲音、視頻或圖文等方式把書本知識直觀展示出來,讓學生從文字學習轉變為多種方式理解知識,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更愿意主動參與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將自己培養成IT行業的高質量人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傳統的中職計算機專業課堂中,原本最終的教學目標是方便中職生更好地就業,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但在傳統教學手段下,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的掌握無法滿足企業對IT行業人才的要求,導致中學生無法順利就業。所以,教師應該科學優化課堂內容,提高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知識的認識,推動學生主動構建計算機專業的知識體系。教師在優化課堂內容時,不但應該考慮學生的發展規律,還應該考慮企業對IT行業人才的要求,平衡教與學的關系,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下提升計算機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曾永偉.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有效性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35):91-92.
[2]葉玲.淺談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20(12):143-144.
[3]杜芝.實現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9(07):19-20.
[4]楊建光.提高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探研[J].成才之路,2018(35):50-51.
[5]胡震飛.提高中職計算機課堂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外資,2013(22):253-254.
作者:林涵 單位:福建省三明工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