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小學階段的教育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主要體現在基礎文化教育以及思想道德塑造兩個方面,因此,在小學教育中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十分必要的,也符合新時期對學生發展所提出的要求。但是,縱觀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過程,筆者發現有許多問題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和研究,才能在此基礎上制訂更為科學的策略,從而為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率做出相應的貢獻和支持。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小學教學
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推進與實施,教學內容也在逐步進行調整和豐富,但是如何在新時期的教學背景下培育出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依舊是教育工作者應該解決的重要課題。除了要在基礎文化知識方面繼續深入研究外,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法治精神的人才也需要教師不斷努力,因此,道德與法治學科在小學教育階段被提上日程。小學生天性活潑,在思想和行為方面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小學時期正是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階段,對學生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就顯得十分必要。但是,縱觀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發現有許多問題依然在影響教師合理開展教學活動,不僅體現在教師的教學層面,而且表現在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等方面。因此,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且科學的建議。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
目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雖然會保持較高的工作熱情和狀態,但是在教學方法方面卻缺乏一定的創新性,表現在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影響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部分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將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學生不會積極主動地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小學生由于認知和理解能力尚未成熟,需要教師及時地予以引導和教育,才能正確理解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的一些論點,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合理科學的方式用于教學,幫助學生降低對這門課程的抵觸和排斥心理,逐漸形成積極的學習狀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教師注重思想教育,缺乏社會實踐教育
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以及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時很少融入社會實踐,這是影響學科教學效率的一個主要原因。小學生具有思維敏捷、創新能力高以及主動性強等特點,對于教師在課堂講授的內容可能很快就會遺忘,導致教學效率難以得到提高。課堂知識得不到及時的鞏固和拓展,加之缺乏有效的社會實踐檢驗教學成果,容易使學生無法真正體會道德與法治對人生的價值和含義。因此,學生對該學科的理解和認知還停留在表層,沒有在思想和心理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性
(一)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生雖然在學校接受了系統的基礎文化知識教學,但是此階段的學生在思想和認知方面還尚未成熟,沒有形成正確的道德和人生觀念,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和影響,對以后的學習乃至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內容從學生思想和情感方面予以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不僅從學生的生活層面加以引導,還會從學生的思想行為等方面予以約束,對錯誤的行為進行管理和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這對學生以后的成長以及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形成正確法治觀念
眾所周知,法律是社會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在維持人們正常生活、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社會生活中,存在一些影響社會正常秩序的違法行為,但是這些行為有些并不是人們主動違法造成的,而是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識和正確的法治觀念。因此,為了有效提高人們的道德與法治理念,就需要教師從小學階段開始進行相關的教育和引導,從基本的法律知識入手,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法治觀念,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緊密相關,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小學教學中的不斷推進,許多學校和教師為了適應新的教學任務和要求都在積極進行教學模式和理念的調整和創新,希望能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做出一些幫助。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小學課堂教學也在與多媒體等新興技術加速融合,許多教師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通過形聲結合的形式,以及增加視頻和圖片等手段,來調動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生活離不開規則》這節課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在課前利用互聯網技術搜集有關不遵守社會秩序的素材,比如同學做游戲不遵守游戲規則導致游戲無法進行下去、有人插隊買票、不排隊上下電梯等行為,并以此進行課前導入,可以引起學生對這類行為的關注和思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社會中影響秩序的不文明行為進行討論,分析這種行為對于大家正常生活所帶來的影響,通過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可以促使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和討論,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積極引導教學,增加社會實踐
開展高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僅依靠課堂教學顯然是不能完全實現的,由于道德與法治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主要從人們的舉止行為中進行考量,因此,必須增加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和比例,才能有效鍛煉學生對這門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才能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基于此,教師首先應該以教材內容為依據,選擇適合的社會實踐內容,而且也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層次和社會閱歷,避免過于注重實踐參與度而超越了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范疇。例如,在學習《低碳生活每一天》這節課時,這節課的內容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低碳生活的意識,并通過自身行為降低碳排放以減少對環境和能源的影響。在進行這節課的的社會實踐設計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或者電視搜集一些由于生態環境失衡所造成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的現象,并向學生提問:“造成這些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與人類的哪些行為有關呢?”學生經過思考以后會得出相應的答案。然后,由教師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深入社會和廣場對市民進行宣傳教育,以自己的行動和實踐提高民眾對生態保護的意識,從而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
(三)結合學生情況,靈活實施教學
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這是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首先應該考慮和分析的重點部分,因為只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才能設計出更符合學生情況的教學方案。首先,教師應該及時觀察學生在課上的學習情況和反應狀態,并且結合學生在課后的活動情況和作業完成情況,對正確的行為予以表揚和贊美,對錯誤的言行也要及時制止和教育,將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課堂反饋情況作為參考依據,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例如,在教學《弘揚優秀家風》這一課時,教師變可以組織學生以“我和我家”為題,講一個與自己家庭有關的小故事。然后,從學生所講述的故事中,了解學生家庭生活的大致情況,指出故事中家長與學生的行為方式存在的家風傳承內容與方式,分析出哪些是優秀的家風,學生應當加以傳承,哪些是不正確的,應當加以摒棄。最后,由學生的家庭故事,引申到先賢、革命前輩代代恪守的家訓家規。如此,學生不僅能夠認識到何為優秀的家風,還能夠在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傳承并弘揚優秀的家風。
(四)轉變教學理念,構建開放課堂
教學改革的核心部分就是要扭轉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鼓勵教師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脫離出來,逐步創新教學方式,并形成以學生活動為主體、教師為輔的課堂教學。構建開放式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要改變由教師主導課堂的傳統格局,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同學講解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并通過不斷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以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五年級上冊《弘揚優秀家風》這節課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家風、家教,采用演說的形式向同學展示,或者在校園內開展以“弘揚優秀家風”為主題的教育展覽活動,向其他地區的小學學習如何將這一家風傳承發揚下去,以此來樹立學生愛家、護家的優秀品質,并將這一中華傳統美德繼承下去,這是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最優秀的成果展示。四、結語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個時期也是學生思想和道德品行塑造的關鍵階段,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要緊密抓住這一黃金時期,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這是培養學生道德精神和法治觀念最佳的途徑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切實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以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為依據,通過開展靈活教學和開放式課堂,促進學科教學質量的顯著進步,實現學生道德與品行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萬鵬.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名師在線,2020(16):37—38.
[2]方學濤.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求知導刊,2020(14):44—45.
作者:柴愛香 單位:山東省新泰市青云街道朝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