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音樂課有效教學評價的實踐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就小學音樂教學而言,考核評價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科學考核評價音樂教學實踐,有助于提升音樂教學水平,更好地完成音樂教學的目標,并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音樂教學實踐,是音樂老師心血與智慧的凝結,如果在考核評價的時候,以“優質課”論成敗,就很難提升音樂老師的教學能力,難以發揮考核評價的正向激勵作用,進而對音樂教學實效產生不好的影響。在此文中,筆者總結了學科融合背景下小學音樂課有效教學評價的實踐,希望對更改音樂教學考核評價誤區、強化考核評價的合理性、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學科融合;小學音樂;教學評價
小學音樂的教學宗旨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一改單學科的制約,提倡音樂與其他學科相互融合,高度重視教學實踐的多元化,精準確定各學科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融合點。在甄選音樂教學內容的時候,音樂老師既要重視教學內容的內涵,又要重視教學實踐的外在載體,科學把握各學科相融的切入點和著力點,讓音樂教學更生動,另外,還要重視學生的思維方法、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在融合教學的基礎上漸漸實施創新教學,更好地實現培養綜合型人才的教學目標。[1]而如何在學科融合背景下做好小學音樂課有效教學評價呢,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總結了如下建議。
一、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潛能
為著力點音樂,是情感的表達,音樂教育的過程,是展現美、欣賞美的過程,是藝術外在與內涵的充分融合。積極找尋音樂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的相互交叉的內容,可以讓學生享受音樂的熏陶,在藝術的氛圍中讓心靈得到凈化,在音樂學習中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努力做到各學科相互交融,這樣既可以豐富音樂學習內容,又可讓學生的審美潛能得到最深層次的激發和最高限度的提升。比如說,在學習《月下踏歌》這一單元時,在上課之前,筆者讓學生接觸一些具有彝族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只做適當的指引,鼓勵學生將自己找尋到的作品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起了解了彝族風格的音樂、服飾及舞蹈,學生的音樂知識得到了豐富。在學習本單元的四首曲子時,筆者圍繞著彝族經典音樂,指引學生對彝族音樂進行了相關的探究。學生經過學習、探究,充分了解了彝族音樂的風格、展現出來的民族風情以及每首音樂的創作背景,并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團結。在學生學習、探究實踐中,我還給學生穿插了一些人文知識的介紹,積極使用各種信息技術,讓學生漸漸掌握各學科相互交融的理論知識,這對培養、強化學生的審美潛能有很大的好處,同時,還彰顯出音樂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以培育人才為音樂教學的立足點
現用的音樂教材,在編寫教學內容的時候,都是以單元主題的形式進行,比如說,小學六年級下學期的音樂教材就是圍繞“快樂陽光”“美好祝愿”“放飛理想”等幾個主題編寫的,這一教學內容指引學生要積極陽光、要快樂成長,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和家鄉,要積極弘揚我國的優良傳統,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等等,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此為立足點,全面培養、強化學生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優良品質。美妙的音樂,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完成“以樂輔德”“以樂養性”的學習目標。比如,在欣賞《紅旗頌》這首曲子時,我指引學生帶著感情去傾聽,去演唱,同時在教學實踐中,融合語文、信息技術等學科,帶領學生進行探索式教學,組織學生用剪五角星、誦讀革命詩句、了解革命歌曲創作背景等形式進行《紅旗頌》的表演,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科學、合理、全面地開展考核評價工作
(一)要把握好音樂課程教
學考核評價工作的本質為更科學、更合理地考核評價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首要的就是音樂教學不能脫離其根本,假設脫離了音樂教學的根本,那么無論多么生動形象的教學,都不能算作是音樂教學。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在不斷更新,音樂教學的方法也是越來越豐富,但是,人們在評價音樂教學實踐時,往往只關注于它是不是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實現知識貫通。從本質上講,“以人為本”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僅用這一個標準來評價小學音樂教學的話,未免太片面了。在一堂音樂課上,學生大部分的時間用做表演、游戲等,真正欣賞音樂的時間被占據,這樣,音樂課的本質就變了。就小學音樂課而言,其本質仍然還是音樂教學,課程評價要重視教學內容和效果,不可過于重視教學形式,如果只重視教學形式,就不能算作是音樂教學,對它的評價將無從談起。因此,音樂老師要把握好教學節奏,表演、游戲等方法只能作為引子,而非整堂課的主導。例如,在學習《八只小鵝》時,教師可以用表演、模仿小鵝等方式進行輔助教學,輔助教學不可超過整堂課的三分之一,這樣,學生才有更加充足的時間學習音樂的本質。[2]
(二)優化學生的考核評價系統
教師通常會用考試的方法,來了解學生對音樂具體的掌握狀況。雖然教學的重點是學好音樂的基礎知識,但學生的樂感并不是一兩次考試就能充分反映出來的,從本質上講,單純考試的方法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很難幫助學生提音樂整體水平,更難提高他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甚至一些同學,即使通過考核,仍然存在自暴自棄的現象,這對于學生的長久發展是不利的。因此。在考核評估學生時,不要單純使用考試這一種方式,要充分重視評價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只看重結果(也就是考試成績),要將過程和結果有效融合起來,讓考核評價更加科學。作為音樂老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比如,我班有個唱歌跑調但語言組織能力很強的學生,我試著引導他說唱,效果很好,也相對科學地評價了他對音樂的學習,而他的音樂能力也同時得到很大提升。
(三)全面、科學地考核評價
教師的教學過程在考核評價教師時,經常使用形式化的公開課這一方法,若公開課可以評上優質課,教師就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但是,如果只通過一堂“優質課”就可以對教學能力進行定論的話,那么,這樣的考核評價未免太簡單、太片面了。實際上,優質課對日常教學的幫助不大,僅用一堂課的優劣而輕易地論斷教學成績和教學能力,是不公平的,優質課本身有著較強的功利性,不少教師不惜精力和時間,就是為了“創造出”一堂可以應對考核評價的優質課,這一過程本身就已經打亂了正常的教學過程,同時,優質課忽視了以學生為本的基礎性教學原則,學生成為了課堂的工具人。此外,優質課自身的功利性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是很不利的,從表面上看,優質課的內容豐富,但是,它卻違背了教學的本質,不應將其用作對教師的考核評價,這樣對教師、對學生都不合適。在評價教師的教學實踐時,應綜合考慮領導評價、其他學科老師評價、學生評價等多方面,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評價的全面性、科學性。[3]
(四)深入提升音樂教學考核評價的深度
現用的評價方法,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深層次的情感評價缺失,評價深度也不盡如人意。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努力、一起投入,因此,在評價音樂教學時,先是要充分評價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這樣才能確保音樂教學的高質。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教師自身的課堂是否有很強的藝術性,能否做到融會貫通。說到底,音樂是一門藝術,如果教師僅僅教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并不能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力,也就是說,沒有藝術性的、不能融會貫通的教師對學生做出的評價是片面的。二是學生是否歡愉地、積極地參與到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音樂學習的過程,應該是歡快的、愉悅的,是抒發情感、釋放身心的過程,假如學生將音樂學習的過程看作是一種負擔,整個學習過程無趣乏味、疲憊不堪,那么,毫無疑問,這樣的教學過程是非常失敗的,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歡快的心情中學習音樂、釋放自己,才能更好地實現音樂教學的目標。[4]
四、結束語
目前,盡管小學音樂教學有一定的發展和進步,但是,仍然有很多問題存在,假設不能將小學音樂考核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好,那么促進音樂教學全面發展將成為一句空話。筆者在此文中就如何做好學科融合背景下的音樂教學過程評價,總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對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蔣敏,陸建平.亂中有序,因勢利導——淺談如何正確看待小學音樂課堂中“亂”的現象[J].大眾文藝(理論),2019(2):97.
[2]吳文霞.從小培養學生音樂的耳朵——中小學階段音樂欣賞教學之反思[J].科學教育,2019(2):103-105.
[3]瞿逢時.小學音樂學科教學評價方法探究[J].音樂天地,2018(7):88-89.
[4]周力瀾.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J].美與時代,2015(8):177-178.
作者:王芬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