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課改下翻轉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一輪課程改革(本文簡稱“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這種全新理念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謀而合,最近幾年,國內教學領域開始大范圍運用翻轉課堂,足以可見其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本文從基本原則與評估機制建立入手深入研究翻轉課堂教學評估機制,從而推動翻轉課堂的進一步發展,有效提升學生自覺性,成為新課改的推動力。
關鍵詞:翻轉課堂;新課改;教學評價;自主學習
一、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本土化應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2019)(下文簡稱“意見”)之中明確提出,必須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這個過程中,加快速度促使信息科技和教學方面的有機結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大力促進教育的網絡化發展,創建相對完善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機制,加快速度創建數字教學建設,致力于研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全新教學方式。無償為偏遠鄉村地區提供各項高品質的教學資源,通過這種方式來不斷拉近地區間的教學差距。依賴四通八達的網絡,翻轉課堂便可以充分發揮出其在數字教學領域的重要作用。
(一)新課改理念與翻轉課堂
現如今,數字化教育得到大范圍推廣,并且新課改之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其中明確提出,學生必須充分發揮互聯網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身自主學習能力,并最終實現終身學習的目標。翻轉課堂更關注知識內化,新課改之中高度重視教師職能的改變,認為教師必須改變過去傳道授業的基本職能,反而應發揮出督促的重要作用[1]。從教學關系方面來看,新課改所注重的是指導以及協助。在翻轉課堂上,教師能真正實現新課改中各項全新要求,扮演好教師新角色。綜上,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習觀和教師觀能在翻轉課堂上得到較大程度的踐行。
(二)翻轉課堂在我國的實施
國內也有許多教育學家對翻轉課堂展開了大量研究,實際上在課改環節,大部分學校都開展了“先學后改”的實踐活動,已經基本了解并掌握翻轉課堂的重要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泰州洋思中學、南京東陸中學等。翻轉課堂開始全球大流行后,我國也率先在新課改探索引入了翻轉模式。第一所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是位于重慶的聚奎中學。他們在學校設立了一個實驗班,給實驗班所有學生均配置相應的電子工具用以查看各類預習資料。教師通過對自身教學計劃進行合理調節,設計更加完善的教學計劃,并由此創建別具一格的翻轉模式[2]。
(三)我國實施翻轉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翻轉課堂取得十分顯著的成效,不僅可以大幅提高教學水平,還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然而國內真正實施翻轉課堂的學校仍然是極少數。總而言之,我國在引入翻轉課堂后,要想真正融入教學之中還面臨許多問題。1.翻轉課堂的開展受限制與挑戰(1)受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網絡條件的限制。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還沒建立起一定的知識與能力基礎以支持自主學習,且學習自覺性也不夠堅定。現階段,國內僅有高中或者高中以上的學校才使用翻轉課堂這種全新教學方式。翻轉課堂若要全面貫徹落實就必須依賴互聯網的支持。在我國,只有發達地區的部分學校具備條件,廣大農村地區的學校里,盡管教師有條件使用移動終端,學生們也難以有條件配備網絡環境[3]。(2)面臨高質量課前學習材料和教師教學觀念亟需更新的挑戰盡管翻轉教室之前用于自學的材料有多種形式,但質量各不相同,且存在滯后性,因而需要教師發揮創新性,研制和開發出與時俱進的符合各年齡階段的學生的優質課前學習材料。翻轉課堂主要通過兩部分組成,即學生自主在線進行預習以及上課時師生互動教學。在我國,過去的教學觀念認為老師的作用便是授課以及為學生答疑解惑[4]。這需要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時刻更新教學觀念,發揮教師在翻轉課堂上啟發、引導的主導作用。2.翻轉課堂的深入發展受到約束(1)傳統課堂教學評價模式與翻轉課堂模式適應困難。隨著翻轉課堂的深入發展,教師們意識到繼續沿用過去的教育評估方式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將會阻礙翻轉課堂的大范圍運用。翻轉課堂的運用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翻轉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針對翻轉課堂中所提倡的學生自主預習,上課時老師引導學習,下課以后鞏固訓練,應該由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來展開評估,以驗證其效果[5]。這是目前翻轉課堂發展中的一大突破口。(2)新課改下翻轉課堂評價體系的現狀與問題。①評價方式難以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若翻轉課堂仍沿用筆試為主的考核方式,難免出現學與評不一致的情況。且通過紙筆考試能呈現出來的能力十分有限,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實際能力,而新課改下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發展,在這之中,現在最迫切的便是提高學生創造力以及動手能力。②評價內容單一,難以全面準確檢測教學效果。現階段,學科評估基本依賴期末測試的分數。形成性評估占據比例不大,教師和學生并未高度重視平時的學習效率評估,因此寧愿考前“抱佛腳”,不愿通過平時積累獲取優良學習效果,難以達到全面準確檢測學習效果的目標[6]。③教學評價模式難以適應翻轉課堂改革的需要。通過翻轉課堂不難發現,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和過去一樣關注教學成果,反而更加關注整個教學環節,高度重視學生所具有的主體地位,在日常教學環節,教師僅僅發揮出引導作用。教學模式的創新變革有利于加快整個教學評估機制的建設。以往的期末測試評估方式明顯無法滿足全新教學模式的需求,必須予以改革。
翻轉課堂教學評估機制從課堂前設計、課堂中活動和課堂后反思三個方面著手,著重這三個環節評價學生的參與度、互動程度和學習目標完成情況。
(一)課前評價
就翻轉課堂來說,其所秉承的基本教育觀念便是“以學定教”以及“學為中心”。教師在經過完善而充足的課前準備后,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充分的課前學習是保障翻轉課堂成功實施的前提。因此課前準備階段的管理和考核需要得到重視。課前設計圍繞課改要求進行,為提高所有學子自主學習水平,教師要提供學習指引,課程短視頻,以及其他學習輔助材料[7]。學生在課前學習階段,自行分配時間,初步掌握和理解知識點,收集了解其他感興趣的學習資料,以個人和小組的形式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所謂課前學習參與度其實就是老師運用網絡平臺所獲取的預習情況的數據信息,即是否完成了指定教學視頻的觀看及在線測試等,據此評分。各模塊下歸納后的數據信息能輔助教師判斷學生參與情況和任務完成成效。具體可由三個指標綜合評定,即:“課前學習內容完成程度”“總共學習時長”“測試題完成分數”。
(二)課中評價
在課堂階段,翻轉課堂的重點是將課前準備階段學習到的知識點融會貫通,對在自學過程中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教師則是著重關注自學環節中無法完全掌握的重點與難點,通過查漏補缺的方式發揮出協助作用。常見的形式有小組作業匯報,小組討論,個人演講,和情景演練等。基于此,學生主動融入教學工作中,真正發揮出自身的主體作用,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其實踐能力,還能提升團隊協作水平以及學以致用的能力,甚至可以改善學生人際交往能力[8]。由此,翻轉課堂的課中評價可以設為三個指標:“課堂參與度”,“討論與匯報表現”與“課堂學習效果”。課堂參與度是指,學生在匯報或討論環節中,提問次數和發言質量等;在聆聽其他同學匯報中,交流與反饋頻率;情景演練等參與情況等。均須教師在課上根據學生上課的表現包括專注度和表達情況給合。而學生的交流與反饋情況則需要由組內成員相互測評得出。討論與匯報表現上翻轉教室和傳統教室之間的區別在于,由上課前階段組成的學習小組相互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進行課上的成果呈現。此環節中,著重考慮的是小組內部的相互評價以及學生自評兩個方面,主要參考下述指標:“小組內討論情況”和:“小組內合作情況”和“小組匯報情況”。另,教師通過小組內分工表、成果匯報表來展開評估。課堂學習效果是指翻轉課堂下的學習成果,可通過“任務完成度”“匯報質量”和“成果質量”來綜合評定。
(三)課后評價
課后評價尤指,經過了前兩個知識理解、知識吸收和運用后,評估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和有效,學生是否能對知識進行鞏固和升華。教師需要對翻轉課堂的各環節進行反思,比如教學目標的設置是否合理,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是否得到等。學生方面也需要反思自己在前兩個階段中課前是否掌握了知識,課中是否有內化知識,課后有無對重點進行補充和鞏固,深入思考重難點,完成教師布置的延伸閱讀任務。該環節是師生教學相長的關鍵環節。課后評價可由“課后復習”和“課后學習效果”兩部分組成。教師考量學生是否有對教學進行復習,是否獨立完成課后作業等以評估課后復習情況。憑借批改課后作業的方式來對教學成果進行合理評價。
三、小結
翻轉課堂主要是為了提高所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此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所具有的潛能,確保目前教學現代化發展以及新課改的要求得以實現,讓所有教師逐步優化自身教學方式,了解并掌握前沿教學理念。翻轉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在課前評價,課中評價和課后評價三方面分別下設指標以評估,真正做到“以學促教”“以評促改”,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新課改背景下的進一步應用提供強而有力的保障。
作者:朱小靜 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