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古代教育經費保障體制的革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古代教育經費保障體制的革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古代教育經費保障體制的革新

    0引言

    縱觀所有探討古代教育經費制度的文章,多數都集中在研究明清的教育經費的保障機制上,而對于宋代的教育經費籌措制度卻很少有人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本文試圖從宋代的學田制及各級官學其他籌措教育經費的形式這兩方面簡要地對宋代教育經費制度作一論述,旨在更好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逐步完善進步發展的元明清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同時也能為現今我們解決目前教育經費不足這一問題提供一些借鑒。

    1宋代學田制產生的背景

    “以為學糧”,始于乾興六年(1022年),國子監孫奭奏請朝廷賜給兗州州學學田10頃。并在全國各地廣為效仿,朝廷僅景佑年間就向數十個府州學賜予了學田。其中以慶州州學獲得的學田數量最多,達30頃之多。仁宗康定元年(1038年)宋代中央官學開始得賜學田,朝廷賜學田50頃于國子監。康定元年正月興學期間太學養士規模的急劇擴大,慶歷四年(1044年),朝廷把上清宮田園,邸店,賜國子監作為養學之費。熙寧興學時,皇帝下詔將光州固始縣戶絕田賜國子監用于贍學養士。宋代歷朝皇帝都奉行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自宋太宗起,就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恢復重修被戰亂毀壞的各地文宣王廟。宋太宗曾對侍臣談到修建孔廟的問題,“朕嗣位以來,咸秩無聞,遍修群祀,金田之列剎崇矣,神仙之靈宇修矣。惟魯之夫子廟堂未加營葺,闕孰甚焉。況像設卑而不變,堂廡陋而毀頹……既非大壯之觀,但有巋然之勢,傾圮浸久,民何所觀?”顯然,在宋太宗看來,孔廟不修,則儒學就得不到推崇,進而百姓則無以得到教化,這就不利于整飭唐末五代以來封建綱常秩序所遭到的破壞。對于這一點宋代君王都有清醒地認識,各地文廟的恢復重建,在真宗,仁宗兩朝達到高峰。宋代大部分郡縣文廟的恢復與新建也是在這兩朝完成的,尤其是進入真宗景得年間,這項工作便與政府的興學勸學政策結合起來,有力地推動了各地郡縣官學的創建和發展。初創的郡縣官學雖多依附于孔廟,但仍具備一定的聚徒教學的條件。但宋代統治者的勸學興教政策這一行為,其目的在于對全國各地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控制,因而就需要進行持續穩定的教學活動,配備足夠的教師和必要的教學經費就成了首要問題。但在宋代,除了學田制之外,其他任何一種教育經費的補償形式都不具有推廣價值,只能暫時的緩解經費緊張和不足,而不能徹底的解決。

    促使宋代實施學田制以維持地方官學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宋代政府急于解決科舉制度中的一個重要弊端———士子離籍冒貫。這一問題類似于現今我國出現的“高考移民”現象。宋代科舉考試規模不斷擴大,由于解額不均,考生則選擇解額較多的地區參加科舉考試,加之京師地區存在很多的優越條件,各地考生也紛紛離開本地,冒貫投考的現象十分普遍,這就引發了各種矛盾沖突,也對科舉考試的管理造成了極大的麻煩。按照《宋會要輯稿•選舉上》的說法,參加發解試按5∶1的比例取得鄉試資格,則當時全國僅參加發解試的讀書人就有10萬人。后來因為貢舉人數太多,改比例解額為固定解額。

    據歐陽修《論逐路取人札子》載,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東南州郡取解比例是百人取一,西北州郡是十人取一。對此,宋代采取了眾多措施,但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士子冒貫的問題。真宗,仁宗兩朝時期,這一問題曾被大臣提出要求解決,目的是想促使科舉考試與學校教育本地化、一體化的實現。即士子必須在本地區學校讀書,科舉考試也要與各地官學建立起直接的聯系。這就需要建立一個能夠容納大量學生求學的學校,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提供豐厚的教育經費,用以支付學校教育支出。因而只有采納學田制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基于上述主觀與客觀兩方面的需求,宋代的學田制就應運而生了。

    2宋代學田制的發展和制度上的完善

    宋代學田制產生之初只是用于解決府州學校經費不足的問題,但到仁宗后期,中央官學和縣級官學也開始陸續采用學田制,至北宋末朝和南朝大部分時期,宋代中央及地方官學的主要經費來源已為學田已。

    2.1依據學校所在地區的行政級別,學田的數量的差別確定宋代學田的數量。通常情況下如江寧府學、應天府學、河南府嵩陽書院等上府大州的官學朝廷將賜給的學田都是10頃。較之一般州郡府學的學田數量則多為5頃。而一般的縣學,學田數量多為兩頃。但是,給縣級學校賜予學田,屬于特例。北宋中期以后,州縣學校日益普及,學校的規模不斷擴大,就學人數也日益增多。尤其在太學實行“三舍法”和州縣學校確定聽講日限以后,因為在州縣學校掛名就學的人數急劇增加原有的學田已不能承受學校用于養士的財政,導致一些州縣地方政府想盡辦法的收集養士錢財,與此同時不斷的擴充養士的經費,將大量的絕戶、寺廟財產以及一些產權不明的土地、房產等劃歸學校。長此以往,府州縣學校則擁有了遠遠超過了上述限額的學田及其他財產的數量。元豐二年(1079年)擴充太學為80齋,齋各5楹,每楹30人。外舍生擴大員額為2000人,內舍生300人,上舍生100人。為了保障太學的正常教學及其經費開支,每年撥錢2500緡作為教育經費,又從州縣田租、屋課息錢之中提取部分錢款補充學費之不足,為宋代太學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經濟保障。天圣九年(1031年),王曾在青州興學,“天子賜學名,且頒公田三十頃,次入于學”。70年間,學田增加200倍之多。由此可見,學田不僅成為了維持宋代教育發展的主要經濟支柱而且在經濟結構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2.2學田的來源及租佃形式兩宋學田的來源大致有五個途徑:一是朝廷賜予;二是地方官府撥給系官田,包括沒官、戶絕、奪田。宋代土地兼并嚴重,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淪為客戶,豪強戶富以至寺院爭奪強占土地的事端較多,因而出現了絕戶或者產權不明的田產,像這種情況,官府往往將其判給學校;三是各級官員用公弩購置的田地;四是官紳捐贈的私田;五是由學校包佃來的私公田地。以福州州學為例,從景佑四年(1037年)始建,到崇寧三年(1104年),66年間,先后4次擴增學田。其中,熙寧三年(1070年)依詔給公田10頃,這部分學田來源于官撥公田。元豐年,孫覺攝守事,會安福寺僧犯法,遂籍沒其田以資養士,此部分學田來源于被沒收的寺廟田產。崇寧三年,依詔“撥諸系官田宅、常平、戶絕等田以充學費”。由此可見,僅就福州州學而言,其學田的來源就包括公田、絕戶、寺廟等田產。這一方面是因為宋代土地兼并嚴重,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淪為客戶,豪強富戶以至寺院爭奪強占土地的事件屢有發生,因而出現很多絕戶或產權不明的田產,像這種情況,官府往往將其判予學校。另一方面,由于宋代寺院淫祠較多,所占田產業遍布天下。宋初寺院上承漢唐以來數百年經營之規模,太祖、太宗兩朝雖主儒業,兼崇到腳,大興佛法,大興土木。對于這種現象,朝廷開始針對當時的士儒們的指責予以抑制。因而,拆掉淫穢的場所并摧毀寺廟,用騰出的田用于修建學校,這種風尚得到朝廷的明令允準。

    2.3學田的管理及制度學田制的實施和推廣,是宋代州縣地方教育得以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因此,宋代中央的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各地學田的利用和管理。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向重要的州郡學校賜予學田以促進學田制的發展,與此同時也通過頒布一系列的詔令文書,對全國各地學田的發展予以規劃和調控。宋代最早以朝廷名義向全國推廣學田制的詔書,是在王安石興學期間頒布的。在熙寧四年(1071年)朝廷的這個詔書中,要求眾路置學官,州賜田十頃作為學糧,有學田不夠的學堂將受益。元豐元年(1078年)十一月,朝廷再次頒詔書,重申各地州軍及縣學贍養生徒。崇寧興學期間,又詔示各地“:將系官折娜、抵當、戶絕等田產,招人添租爭佃,充助學糧。”通過詔書的頒布,一方面確保了學田的一般來源,另一方面也規范了各種學田的經營形式,也就是說可以通過類似于當今拍賣的形式,把學田租賃給農民耕種收取錢糧用于養士。

    租佃業務的具體管理模式,大致有兩種方式:一是由官員負責管理。各級提舉學事官負責戶部的統一管理,州縣“守貳董干其事”。換言之,州縣官具體主辦學田的籌置、出租、收取地租、支付使用等。建康府建學后,朝廷給學田10頃,其后增加撥放,到南宋理宗景丁(1260-1264年)時,已有學田9380畝,加上坊場、蘆場,通記歲入米3880石余,菽麥400石,錢41000余貫,“會計有籍,記載有碑,皆掌于學提督;錢糧則通判東廳之職也”。從這個記載來看,在管理上是比較嚴密的:通判提舉掌管府學錢糧的撥發,學校負責記賬注冊,兩者各謀其職,互相監督。一是由學校進行直接管理。就是說,在路、府、州縣主管學校的監司、守貳宏觀管理下,各學校自己辦理學田的經營管理包括出租、收租、錢糧支付等方面。如慶元二年(1196年)正月立《吳學糧田籍記》載學校出租學田和收繳學租的情況:恩政鄉三十一都嚴法曹沒官田426畝余,史紹丹田80畝,“管納糙米壹佰肆拾貳碩,麥伍碩貳斗肆升足。此項田原額壹佰叁拾爾說,慶元元年三月內本學差催租人朱彥、俞彥同田甲頭陳三六等,令眾租戶自就本學入契分種,收到上項”。

    3學田制的意義和影響

    其一,促進了宋代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北宋的三次興學和整個宋代地方教育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在學田制產生之前,雖宋代的大多數州郡已建立了廟學,但由于缺少教育經費,這些廟學既沒有資金聘任教師,也沒有力量聚徒養士,所以往往成為擺設,并不能真正發揮興學施教的作用。

    其二,為興辦官學,擴大培養封建人才的培養和從文化上教育上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除此之外,還有利于庶族貧民子弟的學習和深造。

    其三,學田制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國家教育經費制度的基本形式。教育經費的來源不確定,教育經費的保障機制不穩定,是國家教育體制不完善的表現。經過1000多年的反復探索,終于在宋代找到了學田制這種辦法,進而從根本上解決了封建官學教育經費問題,這種形式可以使學校的經濟來源得到持久穩定的保障,同時也完全適應中國封建社會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因而能夠在封建社會的中后期長期保持下去。元明清各朝教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學田制的經濟基礎上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色老头成人免费视频天天综合| 欧美成人手机视频| 欧美激情成人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a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另类人妖|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日韩电影| 成人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活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成人18网址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成人午夜又粗又硬有大|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电影|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 成人a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凹凸短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动漫在线视频| 成人看免费一级毛片| 成人片在线观看地址KK4444|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