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舞蹈鑒賞課程教學方法與實踐環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內都開設了舞蹈鑒賞課,此門課程的開設有利于大學生文化內涵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高職院校一定要對舞蹈鑒賞課程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并要加強對大學舞蹈鑒賞課程教學方法和實踐的探索。本文中分析了舞蹈鑒賞課的重要意義,并針對現階段高職院校舞蹈鑒賞課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教學改進方法,希望能夠為高職院校舞蹈教師帶來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舞蹈鑒賞;教學方法;實踐環節
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藝術類舞蹈課程,舞蹈鑒賞是其中一門重要的課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著課程設計不夠合理,教學方式落后,學生認知存在偏差等問題,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就必須對現有的舞蹈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根據所在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教學,培養學生藝術情感,使其能夠具有一定的舞蹈鑒賞水平。
一、高職舞蹈教學的特點
對于非藝術類高職院校來講,能夠自主參與到學校舞蹈活動中的人是比較少的,大部分學生在之前并沒有接觸過舞蹈教育,只有一小部分的學生在中小學期間受過良好的舞蹈專業培訓,這就會導致學生在舞蹈學習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此外,高職院校的女生對于舞蹈類課程較有興趣,但男生普遍缺乏對舞蹈類課程的興趣,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導致教師在舞蹈教學當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高職院校開設舞蹈鑒賞課主要針對的是沒有任何基礎的普通學生,這部分學生對于舞蹈知識并不了解,也沒有技巧和技術上的功底,可以說在舞蹈學習上是空白的,而通過舞蹈鑒賞課的開設可以使這部分學生對舞蹈有一定的認識,并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還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發展。通過舞蹈鑒賞課的開展,可以使學生對舞蹈的類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對芭蕾舞、現代舞、古典舞和我國民族舞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舞蹈鑒賞雖然不一定要求學生有舞蹈基礎,但是如果自身沒有舞蹈基礎的話,是不可能成長為優秀的舞蹈鑒賞家的,而通過舞蹈鑒賞課可以激發學生進行舞蹈學習的興趣。
舞蹈鑒賞課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認知過程,舞蹈鑒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想要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先培養學生自身的舞蹈興趣。舞蹈作品本身也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鑒賞舞蹈作品時,第一個標準就是舞蹈是否賞心悅目,好的舞蹈作品才能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并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要想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舞蹈鑒賞課程當中,在選擇舞蹈作品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經典的中外作品
古今中外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經典舞蹈作品,通過對這些作品的鑒賞可以使學生了解到書本教材中沒有的豐富知識。一部舞蹈作品的創作需要掌握和運用多方面的文化知識,而通過對舞蹈進行鑒賞,能夠使學生掌握到更多的舞蹈知識。其中,為了落實國家對于學校公共藝術教育工作的意見,教師在選擇經典舞蹈作品時,應著重挖掘能體現民族審美特質的有關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我國舞蹈有更深刻的感悟。比如說通過《紅綢舞》這一作品欣賞,可以使學生對那個年代的人民積極置身于新中國建設的熱情有所領悟,并體會到農民翻身之后的喜悅之情。又比如說通過欣賞《扇舞丹青》等舞蹈作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舞蹈的形式美和構成美進行領悟和探析,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舞蹈作品鑒賞能力。人類從誕生到現在有著悠久的歷史,人們生活的世界非常廣闊,也有著豐富的生活內容,但具體到個人來講,其所處的時間和空間都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體驗到世間的一切事物,而通過鑒賞古今中外的優秀舞蹈作品,可以使人們的眼界更為開闊,并獲得更多的知識資源。
(二)傳統民族作品
民族民間舞蹈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是我國各個民族人民在生活和社會實踐當中集體創造出來的一種舞蹈形式,其記載著人與人、自然、社會以及鬼神之間的關系,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族民間舞蹈當中有著其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比如說漢族的舞蹈樸實而又熱情;蒙古族的舞蹈節奏歡快,豪邁灑脫;藏族的舞蹈安詳和諧。民間舞蹈有著鮮明的民族特征,通過將民間舞蹈應用在鑒賞課中,可以使學生對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有更深刻的感悟,使其能夠擁有一雙發現本土民間藝術的慧眼,并自覺地投入到本土民間文化藝術的保護和傳承中去。
(三)流行舞蹈
處于不同時代的人具有不同的審美理想和要求。現代流行的主要舞種有爵士舞、肚皮舞、摩登舞、街舞等,這些舞蹈具有時尚流行元素,在內容上具有不拘形式、個性化、多元化的特點,因此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對于我國年輕人來講,美是可以自我創造的,而流行的時尚作品會給其帶來更多的感悟,打破了傳統的審美方式,更加人性化,也更注重對舞蹈者個性的張揚。
三、我國高校舞蹈鑒賞課的開設現狀
(一)舞蹈鑒賞課的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現階段我國高校將舞蹈鑒賞課定位為選修課,雖然也有部分高校對于學生藝術修養是非常重視的,也將這門課程作為限選課程,但實際上這門課程的教學情況并不樂觀。要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對于那些非藝術類的學生來講,如果只是在選修課上初步接觸舞蹈鑒賞,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首先,此種教育方式并沒有正確地對學生個人的藝術素養進行定位,藝術素養的培養不能只是作為個人興趣,而是應當作為素質提升的一方面。其次,現階段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來衡量藝術鑒賞課成功與否,也沒有給學生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因此學生對于此門課程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
(二)舞蹈鑒賞課的教學方式不夠合理
高職院校在進行舞蹈鑒賞課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還是口傳身授的教育方式,而這種教育方式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和社會發展需求,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教師將重心都放在了理論知識的講述上,對于學生藝術情操的培養則較為忽視。
(三)學生認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作為限選課程,很多學生之所以選擇這門課程只是因為好奇,只有一小部分之前接觸過舞蹈教育的學生是出于熱愛才選擇此門課程,高職院校學生的興趣各有不同,因此部分學生可能對于此門課程并不是很感興趣,認知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而這對舞蹈鑒賞課的順利開展是非常不利的。
四、高校舞蹈鑒賞課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在課堂教學當中融入思想品德
教師在進行舞蹈鑒賞課程的教學時,可以適當地滲透一些蘊含我國傳統美德的舞蹈作品,使學生在進行舞蹈學習的同時,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比如說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編鐘樂舞》,此舞蹈采用編鐘伴奏,由舞蹈者扭動腰部,揮舞長袖,翩翩起舞,將宮廷楚舞的內涵展現在現代人的面前,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楚舞者為了更好地呈現出楚舞的藝術之美,需要年復一年勤修苦練,還要做到忍饑挨餓,保持腰部的纖細和美感,而這需要極高的定力和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因此說楚舞中蘊含著古人對人生的執著態度,使學生在鑒賞舞蹈的過程中,感受到我國傳統舞蹈中蘊含的品格和氣質。
(二)將舞蹈教學與多媒體教學進行結合
“舞蹈”是一種身體動作語言,而這種語言的內涵并不是通過簡單的講述就可以表達清楚的,講述并不能很好地描述某些細節,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舞劇、影視作品等手段進行某些審美問題的表述。高校大學生絕大多數并沒有舞蹈藝術基礎,自身對于舞蹈并沒有全面的認識,也沒有良好的舞蹈技術功底,因而在舞蹈鑒賞過程當中就會遇到一定的困難。而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提供相關作品,讓學生通過欣賞發現舞劇、影視作品與舞蹈之間的共通之處,以此來促進舞蹈鑒賞課程的開展。
(三)加強舞蹈動作實踐
雖然舞蹈鑒賞課程是一門理論課,但是舞蹈的精髓卻在于身體的動作,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加強實踐,使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當中領悟到舞蹈的魅力。通過欣賞和講解優秀的舞蹈作品,使學生能夠產生一種強烈的模仿欲望,激發其進行舞蹈學習的興趣。比如說在芭蕾舞的鑒賞課中,教師在對這一舞蹈的特征與審美進行介紹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芭蕾舞腳位訓練,使學生能夠通過簡單的動作訓練直接感受到芭蕾舞“開、繃、直、立”的審美特征,從而體驗到芭蕾舞的美和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再比如說在藏族民間舞的欣賞中,教師除了要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述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做一些簡單的如顫膝、屈伸、晃袖的舞蹈動作,讓學生能夠對高原民族著裝有一定的了解,體會到人們虔誠的信仰,領略舞蹈中粗獷古樸的民族氣質。又比如說在鑒賞《海燕》這一舞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練習柔臂動作,使學生能夠感悟海燕生生不息、抗爭奮進的精神。對于舞蹈鑒賞人員來說,不但要能夠理解創作人員的思想意圖,還要投入到舞蹈運動當中,通過感受各種形態化動作對舞蹈動作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將形體舞蹈訓練應用在舞蹈鑒賞課中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舞蹈的鑒賞能力。
(四)對舞蹈鑒賞考評機制進行完善
現階段高校進行舞蹈鑒賞考評的主要方式是書面測試,這對于學生創造性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建議高校對現有的考評機制進行完善,建立起以綜合素質考評為主的考評機制,這種考評機制重視的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高校可以在期末考評時先規定考查方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擬定題目,這對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利的。此外,還可以在每個學期的開始先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個人興趣點,之后再按照學生的興趣進行分組,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舞蹈鑒賞課中獲得進步。
五、結束語
總之,舞蹈鑒賞課在舞蹈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一定要對其予以足夠的重視,不斷地探索出新的教學途徑,將豐富大學生藝術涵養作為舞蹈鑒賞課的目的,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和完善,使其能夠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社會發展,提高舞蹈鑒賞課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冉.高職院校舞蹈鑒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6,(6):247.
[2]劉劍.高職舞蹈鑒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策略研究[J].大觀,2020,(10):64-65.
[3]劉瑄.高職院校舞蹈鑒賞課程教學探析[J].藝術評鑒,2018,(3):100-101.
作者:潘馨培 單位: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