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數學新任職教師教學設計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師順利地開展各項教學活動需要一份好的教學設計,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也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然而,當前很多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一些新任職的教師。本文將主要對一些問題提出建議,使教師獲得改進的方向和方法。
1學生務必要成為學習的主體
以教師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是傳統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這種模式在現在的教學過程中依然很多小學教師采用,它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當一部分的新任職的教師往往缺乏指引,一開始會受本身學習經歷的影響,把較早前的教學模式照搬到當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體去不斷地講解相關知識,學生參與的機會很少,導致課堂學習氣氛太過沉悶,從而降低了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必須強調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務必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例如,在設計“四邊形的內角和”的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學習,提出方法指引:從“算”、“量”、“拼”、“分”幾個角度嘗試得到特殊四邊形的內角和。通過小組的探究學習,小組的展示活動,生生提問回答的互動方式解決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在動手、討論、展示中主動學習,老師在旁引導,如此一來,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高、主動性強,課堂效果也理想。
2構建目標引領下的生動課堂
在一些新任職的教師看來,教學設計和備課是等同的,這種想法和觀念是不正確的,而且和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也完全不相符。雖然這部分教師對教學內容熟記于心,甚至在不用課本的情況下也可以順利地開展其教學活動,但這并不表示著他們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就很好。相反地,這種傳統的教學設計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一定的厭惡心理,從而影響他們以后的學習。所以,小學的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先確定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將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充分結合,從而使得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能夠得到提高。例如,很多老師對于“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一課時的設計都會選擇用課件展示幾個小動物跑步的比賽情景來作為引入,對學生的注意吸引上其實效果不大。我們可以錄制校運會時班級上的同學參加跑步比賽的視頻,同時把幾個學生的提問和討論錄制成視頻,把這兩個視頻做成微課片段,插入到課堂教學中。課堂上,同學們針對微課中出現的跑步現象以及視頻中同學關于速度、時間、路程提出的不同問題和視頻中討論的問題進行解答和探究,從而一步步有層次地圍繞主題解決課堂學習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樂意看到自己或者身邊的同學出現在微課中,這利用現代技術更新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在注意學習中投入,在熱情中探究學習。
3在教學設計中體現數學的本質與價值
新任職教師往往喜歡“就課論課”,較少關注課中知識的遷移與應用。數學知識是教學設計的基礎和主要內容,它不但包括課本中的數學知識,而且也包括現實事物中所蘊含的一些數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是教師只是簡單地傳授課本知識,會導致學生產生一種思維定式,也會導致學生不能把從課本和課堂學習的內容充分地應用到現實生活里,這對學生的發展是不利的。此外,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中缺乏關于數學的知識也體現為: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的本質與數學教育價值缺乏思考的意識,這會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因為小學生的意識較為淡薄,幾乎是依靠教師來引導,要是教師的意識也淡薄,必定會導致缺少關于數學的知識現象發生。例如,在“平均數”的教學設計中,“平均數”的本質是什么呢?可以設計探究問題:一條小河的平均水深110cm,小明不會游泳,但身高130cm,下水會不會有危險?利用實際的例子,讓學生運用平均數的知識來解釋這個生活現象,突出平均數的意義。又如,在“確定位置”教學設計中,如何突出“數形對應”的思想與數學的應用價值?我們可以利用數對的知識對學生進行知識科普——經緯線。在中國地圖上展示某個經緯線相交的交點,這個位置就設計成學生們所在的城市。學生會從中真切感受到數學力量的強大運用,感受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進一步感受數學的魅力。
4教學設計需體現時代性
學生的學習心理過程是怎樣的?這影響著教學設計的質量,如果教師連學生都不了解,談何教學設計與實施?再者,當今的教材和教學方式正在不斷地更新與改進,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地變化中。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需要實時地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以此來實現新時代對培養人才的要求,不然會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與社會需求脫節。這點對新任職教師來說顯得尤其重要,因為他們面臨的挑戰會更多、更新,甚至意想不到。例如,“雞兔同籠”題型原來在舊教材六年級上冊,讓學生用方程解決。現在,新教材將它調整到了四年級下冊,引導學生使用列表、作圖等方式解題。又如,舊教材三年級上冊“時、分、秒”單元上的例題的要求的變化,新教材不再要求學生只運用單純的加減計算過程時間,而是引導學生通過直接讀表、數數等方法求得答案。再如,舊教材四年級就學過的“用方向與距離確定位置”,因為難度較高,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感,在新教材中被調整到六年級上冊。教材結構上正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在不斷地調整更新,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也應該根據教材的更新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不斷改進。如今,微課、同頻、電子書包等現代技術的運用已經越來越普及到課堂教學當中,并且有了很好的課堂成效。例如,“最省錢的方法”的教學中,有這樣一個課例的設計:利用一個“按鈕游戲”貫穿整節課的重難點。每個學生手上有一臺平板,讓學生按照游戲規則進行消除大按鈕和小按鈕的游戲操作,按鈕全部消除并且用錢最少的就獲勝。游戲的難度層層遞進,相對應要解決的問題難度也跟著遞進,學生在通關的同時解決了遇到的優化問題中難點和重點,找到了“最省錢的方法”,選擇出最優的方案。同時也在通關的過程中學會對結果進行不斷調整,達到最優化。這利用了平板的技術運用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同步把控課堂的節奏,有效接收學生完成的情況,及時給予反饋。
5教學設計需關注整體優化
新任職教師往往缺乏對數學教學的整體優化意識,在數學課程知識層面的具體表現是整體的知識體系分離情況較為嚴重,不能順利地把所講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從而對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產生影響。因此,建議教師在設計任何一個數學教學內容之前,都需要思考:關于這個內容學生有什么學習基礎?它的數學知識背景是怎樣的?甚至在數學史上有一些怎樣的經歷。例如,學習“圓的面積”一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前人在探究圓面積的時候都用過什么方法?切割?還是與多邊形找關系?只有教師自己清楚了,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才能有整體優化的能力。又例如,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學設計中應與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和正方形面積聯系在一起,同時也是為后面學習圓的面積打好基礎。同樣的,學習“梯形的面積”時,設計中應與三角形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聯系到一起。特別是在進行面積計算的整理復習課堂上,一個系統有脈絡的梳理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數學學習都是系統的、聯系的、把不熟悉的問題轉化為熟悉問題來學習的一個過程,因此,我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該有整體概念,既要把以往相關知識與現學知識聯系起來,也應該考慮到與接下來學習的相關知識的一個對接。總之,合理和科學的教學設計對小學數學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們只有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足夠的了解,才能使教學設計獲得有效的改進。數學教師,特別是新任職教師,需要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地調整自我,吸收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育知識理論,積極地進行教學設計方面理論知識、方法、技能的培訓以及應用,才能使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志平,劉美鳳,呂巾嬌.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0(2).
[2]谷凱云.對目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2).
[3]桂騰麗.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5.9.
作者:崔文閏 周曉雯 單位:廣州市白云區南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