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師勝任力模型計算機專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湖南工學院組建了計算機專業教師勝任力模型開發與評價小組。該小組首先對計算機專業教學崗位進行分析,分析采用文獻和問卷調查法,分析后建立勝任力初級模型,然后對計算機學院優秀的雙師型教師一一進行行為事件訪談,最終建立計算機專業教師勝任力模型。該模型由成就與服務、專業知識與技術、教學技能、個人特質、師德5個維度以及14個勝任特征組成。主動性指標為超乎工作預期和原有需要層級的努力,以前瞻性的眼光開展課程改革和教學工作;影響力指的是采取別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的思想和行動的能力,重點指的是對同事和學生的影響;成就導向為設定并達成富有挑戰性的教學與科研目標;專業知識、項目經驗、萬行標準代碼編寫能力是優秀計算機專業教師的基本功,是從事IT行業的主要素質;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兩項指標與IT行業知識、信息更新及必備的教學技能有關;自信心、認真嚴謹、演繹思維、責任心這4個指標是個人特質;奉獻精神、關愛學生這兩項指標突出了師德的基本內涵。
2應用AHP確定各指標權重評價小組
首先建立判斷矩陣,確定指標權重。判斷矩陣是以上一層某一要素作為評價目標,通過對本層要素進行兩兩比較,從而確定矩陣元素。
2.1建立判斷矩陣勝任力模型
將“新建本校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勝任力評價”作為評價標準,對成就與服務、專業知識與技術、教學技能、個人特質、師德5個維度進行兩兩比較。設這5個準則層分別為A1、A2、A3、A4、A5。
2.2判斷度量
依據判斷的度量方法,向優秀計算機專業教師、優秀的IT技術人員、IT招聘負責人發放問卷,調研成就與服務、專業知識與技術、教學技能、個人特質、師德5個準則層及每個準則層下的指標層,進行兩兩比較,分層次建立數值判斷矩陣A,同時根據層次分析理論得到各勝任力指標的權重。
2.3計算機專業教師勝任力評分
(1)評分規則。指標層各項勝任力特征分為很弱、弱、一般、較強、強5個等級,對應的分值為1.3.5.7.9。評價小組選取湖南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10位骨干教師,根據每位教師以前的工作表現及專業測評等,對應每一個勝任特征進行評分。
(2)總分計算。對每個測試教師首先統計出各準則層得分,得分由各準則下的指標評分乘以相應權重值后累加所得,然后根據B1、B2、B3、B4、B5的得分及權重可算出總分,
3計算機專業教師勝任力
測量方法勝任力模型及各勝任特征的權重出來以后,就可以對現聘教師和新聘教師進行測量了。指標測量主要分兩種情況來考慮專業知識、項目經驗、萬行標準化代碼編寫、演繹思維、表達能力可由專業試卷、操作、交流等來測試;現聘教師其余素質根據以往情況進行評分,新聘教師進行心理測量,應用心理測量技術,比如投射技術、自陳量表、評定量表等。為保證測量數據的質量,還應做到:
(1)專業考核試卷要做到全面、客觀,項目考核要讓考核者敘述項目開發過程,而代碼編寫能力則一定要上機測試,這樣才能得出可信度較高的數據。
(2)如采用投射技術,由于測試沒有客觀的打分標準,因此要求測試者訓練有素,經驗豐富,做足功課。
(3)若使用自陳量表方式,則問卷質量以及測試結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需要進行嚴格檢查。
(4)若采用評定量表方式,則要求測試者公正公平,盡量避免評價誤差,同時采用合理的方法處理數據,再進行加權綜合平均。
4結語
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湖南工學院為例,采用行為事件訪談法建立了計算機專業教師勝任力模型,應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了計算機專業教師勝任力指標權重,降低了權重確定過程中的主觀隨意性。對教師進行勝任力評價,有助于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幫助教師找到自身不足之處,明確學習和進修目標。該模型對于其它高校進行相關工作有借鑒意義。本文模型還存在評價部分依賴主觀因素、指標評分不夠精細等問題,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作者:戴成秋 馮君瑩 單位:湖南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 湖南工學院人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