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計算機應用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建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應用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計算機應用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建設

    摘要:培養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當前高等教育教學的主要難題和重要任務,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的建立作為創新性人才培養的新嘗試和新思路,現已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所認可。以麗水學院計算機應用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為例,分析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的認識和理念,探索計算機應用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內容和運行機制,明確地提出一種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路徑。經兩年多的建設和運行,麗水學院計算機應用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已初具規模,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內容;運行機制;實施路徑

    0引言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1]。提高大學生的動手動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高等教育要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2]。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途徑雖很多,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的創立作為一種全新的嘗試,其建設目的就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通過建設“時間、空間、內容”開放自由、“社會、教師、學生”交流便捷的學生自主實踐平臺,構建了學生自主實踐的長效機制和創新實踐的良好氛圍,是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極具潛力的載體和平臺。麗水學院計算機應用校內創新實踐基地作為校級首批重點創新實踐基地,立足IT產業生產實踐活動特點,理順校內創新實踐基地與實驗室(中心)運行機制,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和學生自主創新,建設多元化創新實踐平臺,為培養創新性人才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1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的認識

    在建設之初,校內創新實踐基地易被誤解為一個獨立于實驗中心的新平臺、一個等同于開放實驗室的新空間、一種建設實驗軟硬環境的新形式,因此形成了一大批功能單一、模式多樣的創新實驗室,以教師相對單一的專業領域研究為基礎,開展零散的項目實踐,僅限于單一的實踐能力培養,實驗室之間的孤島效應明顯,學生創新精神難以激發,創新互動難以實現,創新手段難以突破,創新能力難以達成,并未完全達到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根本目的。事實上,校內創新實踐基地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物化實體空間或功能轉變[4],其核心是在挖掘原有實驗中心開放資源的基礎上,形成學生自主實踐創新的新機制。依托實驗中心、實驗室、開放實驗室、校內實習實訓基地等現有資源,利用基地相對靈活的運行機制,拓寬原有實驗室開放創新的功能定位,滿足實踐創新活動的空間、設施、項目、師資、資金等各要素需求,并為實踐創新活動和成果推廣提供有效途徑。因此,就計算機應用校內創新實踐基地而言,既是計算機實驗中心的有機組成部分,又相對獨立,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模式適合課程實驗、實訓等第一課堂活動,基地相對靈活的運行機制則可以有效推進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等第二課堂活動。同時,基地也是實驗中心與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的紐帶和橋梁,可通過“校內企業”等形式延伸校外實踐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構建起課內課外、校內校外一體化的實踐平臺。實驗中心、校內創新實踐基地、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三者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2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理念

    2.1突出學生主體

    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要堅持以“基地搭臺、學生唱戲、教師參與”為原則[5],突出學生的創新主體性。區別于面向實驗教學為主的實驗室管理,創新實踐基地的頂層設計必須充分體現學生是創新實踐活動的主體,從平臺環境、實踐內容、運行機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規劃引導,學生真正成為基地管理、組織、設計、實施、運行的主體,教師宏觀指導和專家顧問,成為隱性參與者。

    2.2突出自主創新

    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要以“自我管理、自主創新、鼓勵探索”為指導,突出學生的創新自主性。引入項目制、團隊制等企業運作模式,實施學生自主管理,各學生團隊在基地統一協調管理下獨立運行,有序開展創新活動。積極地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從項目構思、設計、實施和運行全過程由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實踐、自主運作,為學生提供激發和釋放創新激情的廣闊空間。創新實踐內容應具備良好的開放性和擴展性,鼓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由探索,在某個特定專業領域深入研究,形成創新性解決方案和應用成果。

    2.3突出多元化培養

    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要以“實踐訓練、創新活動、成果孵化”為目標,突出學生的創新多樣性。計算機應用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結合學科專業的實踐特點,面向不同的學生需求,建立工程訓練、學科競賽、項目研發、社會實踐與素質拓展、產學研合作等多元化創新實踐形式,涵蓋信息系統、移動應用、虛擬現實等計算機應用各專業領域的多元化創新實踐內容,設置程序開發、UI設計、系統運維等多元化仿真崗位,以此來滿足學生的不同實踐興趣和認知需要。

    3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內容

    計算機應用校內創新實踐基地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以建立多元化創新資源為實踐平臺,以開展多形式創新實踐項目為訓練平臺,以參與多類型學科競賽為檢驗平臺,以建設多層次創新工作室為孵化平臺,致力于將基地建設成為學生自主實踐中心、科技創新活動中心、學科競賽培育中心、學生創業實踐中心以及創新人才孵化中心,著力開展以“平臺資源為基礎,創新內容為核心,創新機制為保障”的基地建設。

    3.1平臺資源建設

    依據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和實驗中心既是有機組成又相對獨立的特性,結合計算機應用相關創新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空間和設備投入較少的實情,建立實體基地,同時將基地運行機制向實驗中心拓展、延伸和輻射,整合實驗中心的創新資源,統籌規劃,統一管理,形成“虛擬化基地”,建設實踐訓練、創新活動、成果孵化的一體化開放大平臺。(1)實踐訓練平臺是線上線下結合的“虛擬化基地”,主要整合計算機微機、網絡工程、虛擬現實、動作捕捉等實驗中心的創新資源,將實驗中心的全面開放納入基地管理,同時將中心計算云、渲染云、資源云等云端資源進行共享,設立各類開放項目,面向全體學生常態化開放,實現實驗中心“時間、空間、內容”的全方位開放。(2)創新活動平臺是實體基地的建設主體,主要是建立多個創新實訓室,實訓室將不再承擔實驗教學任務,為學生團隊提供專屬工位,面向服務外包應用創新大賽等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由學科競賽負責人統籌管理,實施學生自主管理模式下的24小時全天候運行。(3)成果孵化平臺是實體基地的高級業態,主要是學生工作室、企業校內公司、學生創業團隊等形式,采用企業運營模式,實施績效考核。通過承接外包項目、社會實踐、成果轉化等多種形式,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孵化的良好機制。基地整個平臺資源建設虛實結合,分工明晰,層層遞進,充分體現集聚效應,可為學生多元化創新活動的開展提供堅實的保障條件?;仄脚_資源建設的整體框架如圖2所示。

    3.2創新內容建設

    依據實踐訓練、創新活動、成果孵化的三層次平臺資源建設模式,結合不同學科專業的特點,體現計算機應用創新實踐基地的定位和特色,主動設計創新實踐活動內容,增強指向性和實效性,體現交叉性和職業崗位需求,重點建設以“實踐項目為基礎,學科競賽為重點,創業訓練為目標”的三層次創新內容。(1)在實踐訓練平臺以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省級新苗計劃項目、校級實驗室開放項目、實驗中心常設開放項目、短學期實踐項目等為載體,設立選題參考和項目指南,提供各種創新實驗或實踐項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目的,鼓勵學生自主實踐,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2)在創新活動平臺以服務外包應用創新競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程序設計競賽、多媒體作品競賽等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和參與面廣的全校性IT技能比賽為載體,建立常態化管理、梯隊化運行的競賽團隊,實施教師科研轉化學科競賽,學科競賽引入實驗教學等舉措,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3)在成果孵化平臺以學生工作室、合作企業校內公司、學生創業團隊等為載體,將產學研合作課題引入學校,使學生了解企業創新活動和創業運作的機制,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創新,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和核心產品研發等,促進學生創業意識的達成。

    3.3創新機制建設

    加強組織領導和對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的管理與服務,構建有利于創新實踐活動科學有序開展的運行體系,引導和激勵全體師生積極參與創新實踐活動,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管理、運行、投入、激勵等保障機制,形成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管理機制。管理機制主要是基于基地負責人負責,全體教師參與,學生自主管理的全面開放管理模式,并通過建立基地相關管理制度,明確各方權利和責任。運行機制主要是基于視頻監控、門禁管理、釘釘移動智能平臺等信息化手段下的常態化運行模式,實現創新實踐活動全過程智能化運行。投入機制主要是基于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經費、學科競賽專項經費、學生科研項目經費以及創新創業資助經費等資金的長效投入機制[4],并將全部經費用于學生創新條件改善、創新項目培育、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激勵機制主要是基于課內課外相結合、教研科研等效下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政策,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實踐活動的勞動付出和成果應用都以教學工作量、教研工作量、標志性業績點等形式得以充分體現。

    4初步的建設成效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和運行,麗水學院計算機應用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已經初具規模,成為計算機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重要延伸和拓展。以創新第二課堂為目的,實現了實驗教學內容、方法、層次的改革和創新,極大地促進了課內課外相結合、科研轉化為教學內容等新型實踐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一個多元化創新實踐平臺。以專注創新實踐活動為抓手,為實驗室全面開放提供了新思路,促進了計算機實驗中心20余個實驗室的整合和梳理,新建了5個創新實訓室,進一步擴展了現有實驗中心的教學功能和開放力度,2016年的基地開放人時數就高達10余萬。以競賽團隊和工作室為媒介,吸引了一大批學生進入基地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幾乎所有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都有在基地實踐訓練的經驗。進入創新實踐基地的學生,其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實踐創新能力均顯著提高[6]。在近3年的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獲獎30余項,服務外包應用創新競賽的獲獎數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成功培育多個學生工作室和創業團隊,開展了軟件開發、傾斜攝影等方面的應用研究,成果應用推廣情況良好,得到市場和風投的青睞。

    5結語

    校內創新實踐基地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新探索,也是進一步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舉措。隨著教育專家和實踐教育工作者對基地建設的認識不斷深化,基地建設的內涵得以不斷完善,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必將成為學生實踐鍛煉、自主創新、創新創業最為重要和有效的平臺之一。上述就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的認識和思考,及計算機應用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在平臺建設、內容建設和機制建設等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是對過去的總結和反思。未來更需要我們的長期實踐、不斷探索,尋找特色途徑,構建實踐模式,加強校企合作,最終完善創新性人才培養的實現路徑。

    參考文獻:

    [1]劉世彪,張佑祥,龔雙姣,等.校內實踐基地建設促進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實踐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9(1):111.

    [2]王杰.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探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7):161.

    [3]董德民.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運行模式與管理機制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2):191.

    [4]趙志強.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思考與探索[J].中國印刷與包裝研究,2013(4):95.

    [5]李娟,陳美娟.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助推器:校內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3(10):76.

    [6]王福.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思路探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0):46.

    作者:胡偉儉 任清褒 單位:麗水學院工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人| 成人免费视频小说|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漫画免费动漫y|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色成人t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观看| 91精品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a|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97成人碰碰久久人人超级碰OO | 成人午夜私人影院入口|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我爱我色成人网|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亚洲成人一级电影| 国产成人在线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日韩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欧美成人18性|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97久久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