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基礎課堂質量提升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認知能力,因材施教
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知識結構是圍繞學生展開的,教材備得滾瓜爛熟,學生不接受,同樣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初期要“備學生”。由于學生的生源分布比較廣,基礎參差不齊,為了了解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我們課題組在開學初對新生進行了調查,發現有30%的學生常去網吧打游戲,上網聊天,對計算機基本操作比較熟練,具備一定水平;60%的學生接觸過計算機,會收發郵件、使用QQ;會使用復制、粘貼這樣簡單的操作;而10%的學生從農村偏遠山區來,從來沒使用過計算機。針對學生計算機水平差異如此大的教學實際,我在教學中采取將同一水平的學生分組的教學方法。平時授課主要針對中等水平也是人數較多的群體,另外布置同一知識卻加深難度的學習任務給水平較高的學生,再布置大量練習給水平較低的學生加以鞏固。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基礎差的學生,形成一種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使基礎好的學生獲得一種成就感,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使基礎差的同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動力。同時,對做得好的同學平時成績適當加分,或給予其他獎勵,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對每堂課的知識均能充分掌握。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創造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帶著深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去學習,那么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教師要通過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要求教師在備課、上課時,精心選擇材料。如,在學習網頁制作軟件時,先引導學生們瀏覽一些比較優秀的著名網站,引起他們想動手嘗試制作這些優秀網頁的欲望,從而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可以讓他們先模仿瀏覽過的網頁,自然會遇到技術上的許多問題,教師再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和強調。課后再布置一些依靠這些技術但可自由發揮的題目給學生,與生活貼近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其創造力。
三、精心安排教學結構,促進學生能力發展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合理安排理論課教學時間和上機時間。我們要精心安排教學結構,將新知識貼近現實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愿望。比如在《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中,按教學安排先學習幻燈片和網頁制作,再學習網絡基礎與Internet章節。但通過教學發現,學生在學習網頁和幻燈片超鏈接及測試等概念很難理解,而相反大部分學生都喜歡上網,為了改善教學效果,我從網絡這一章入手開始講解,因為與同學們日常生活相關,他們經常接觸,學習興致很高。在了解了網絡構造的基本原理及Internet的基礎操作以后,同學們很容易理解網頁中與網絡有關的概念和知識,操作起來也得心應手。
四、安排集中實訓,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
集中實訓在時間安排上要合理,最好4節課連排,如果學校的機房充足,可以將整個教學過程都在機房進行,這樣教師可以隨時讓學生練習,邊講邊練、講練結合。集中實訓時應重點放在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創新精神的培養上,使學生從被動性學習轉變為主動性學習。在實訓過程中,讓學生明確實訓目的、了解實訓內容,然后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引導學生如何尋找其解決途徑。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通過在計算機上操作體驗成功與失敗,便于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提高。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學校中不可能學到計算機方面所有的知識和所有軟件的操作,為了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每年都舉行各種計算機技能競賽,如Word編輯與排版競賽、FLASH動畫制作比賽、圖像處理設計大賽等等,來挖掘有潛力的學生,開發他們的潛能,不局限于課本的知識,讓其在已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更深層次的技術,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