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建筑設計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計算機—這一20世紀偉大的發明,已成為無處不在的“神靈”,滲透到各個領域。如今它正悄悄地走進了建筑設計,使設計行業正經歷著一場大變革。用計算機進行建筑設計,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快速。采用手工設計,出一套設計方案一般需半個月。而采用計算機設計一般只要一天或幾天就可完成,其超凡的效率可令您嘗到“一當十”的成就感。二是易修改。設計師最頭痛的是客戶提出修改,效果圖修改,就必重畫,相當費時費力,而計算機設計一般采用參數化方法,改動一處,其它相關部位自動修正,非常方便。三是效果逼真。任何手工著色圖要想達到照片的效果都非常困難,而采用計算機設計易如反掌
。計算機方法是現代設計法的基本手段。在建筑設計方面也有許多成果,主要都體現在繪圖優勢上。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對建筑設計和計算技術兩方面深人探討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兩者的結合點。在整個建筑設計的邏輯思維過程中,基本是由分析、綜合、評價三個步驟組成。這三個步驟之間都有相互之間的關系,后面的步驟對前面的步驟,往往會產生多次的反饋。建筑師也正是利用這些多次的反饋,并要經過不斷的反復修改,最后才能完成設計的全部過程。構思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形象思維過程,實際上建筑師思考的是三維空間及其相互間的關系,但是記錄下來的是二維圖形(符號),因此建筑師有異于常人的思維方式和想象能力。首先是形象的構筑。這時可借助空間符號,調用的三維實體可以是從某個角度觀察時的線框模型,迅速表達建筑師瞬間的靈感。通過多次改變模型的類型、尺度和組合方式,求得較為理想的空間形象。此時,界線和界面的計算已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可以轉變模型為面或模型,加深建筑師的印象。在這個過程中,建筑師思維集中在形象、比例、尺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這與傳統計算機概念中的精密性、邏輯關系產生了矛盾。這個問題使現有的軟件極少提供建筑師這種思維表達的機會。而只要將模糊集合論的觀點引人數據庫,其實并不難解決這個問題。另外必須用某些限制來防止構思的無原則發展,主要是環境、功能和技術。環境制約,如城市規劃的要求、社會人文對建筑風格的要求;功能制約空間大小、數量等等,這些都具有可量化的參數,因而計算機并不難處理。甚至,將某些原則作為條件存人計算機,最終能實現計算機建筑構思的自動化。目前國外在建筑創作中,已運用計算機系統工程進行工作。它們的功能如下:徒手繪圖系統:建筑師象往常手工繪圖一樣在紙上繪圖,該系統自動錄人計算機并在屏幕上同步顯示。控制系統:對整個系統進行宏觀管理,包括運行環境,各部分接口轉換等。控制系統直接由建筑師操作。
圖形處理:錄人計算機的各種圖形數據,以某種數據結構存貯并進行各種數據變換、處理,包括二、三維動態顯示及模數化處理,直到產生各種施工圖的定位數據。方案選擇及優化系統:該系統能對多種用途的數據庫,包括基本圖庫,建筑部件,構造詳圖,表格自動生成和文字處理等功能。繪圖系統:包括屏幕顯示和圖紙輸出系統。經圖形處理后的數據,即模數化后的數據,也即最終圖形數據通過該系統在屏幕中顯示或在繪圖機上輸出。建筑師只有真正的掌握了上述系統工程,才能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創作,脫離那種落后的、憑經驗、憑直觀感覺的設計狀態。從而進行科學分析、判斷、修正,最后獲得最大綜合效益(即優化系統)。運用系統工程的原則與方法作出定量分析,以求較大綜合效益,并非那么容易,這也是優化系統所探討的間題。在建筑設計中,運用最優化系統進行分析,可分為靜態優化分析與動態優化分析兩大類,所謂靜態最優化,是指當系統在靜止狀態下,如何保證其最優化。它是以線性規劃與非線性規劃為基本方法。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線性與非線性數學模型,然后再把它轉換成標準數學形式,進而再求解這一系列的多元一次聯立方程組,得出最優解。至于動態優化,則是要分析系統的動態特征,分析各變量變化過程之間的關系。即設計人員不僅要分析現狀,還要研究過去、預測未來,這就是一個動態過程。
它需要建立一系列變分方程,用變分法求解。對上述兩類狀態的數學分析,都是較為復雜的運算過程,這對于多數建筑師來說,短期內還難以具備這樣的本領。當前,建筑設計正處于一個信息時代,對于建筑師來說,分析新事物、研究新問題,片刻也離不開信息。但是浩如煙海的信息處理與檢索,單憑人腦已遠遠不能勝任了,所以推廣電子計算機作為輔助設計,已是勢在必行。這也是全世界科學家們、工程技術界、建筑師們極為關注的問題。電子計算機作為輔助設計工具的探索,已有20多年的歷史。目前美國和日本在建筑中運用電子計算機都已取得巨大的成就。電子計算機運用建筑設計,最初應用者為美國,1958年美國一家建筑師事務所首次在建筑設計中運用電子計算機,但當時由于軟件尚不夠完善,只是由數學家們進行編制程序,而沒有與建筑師取得密切配合,造成了理論脫離實際,以不理想而告終。到70年代又重新開始研究,終于取得了初步成效。當時美國5.O.M事務所(美國最大的一家建筑師事務所),在分析計算高層建筑設計中取得成功,從此計算機作為輔助設計成為一個新的起點。此時的計算機,已由單純的數字計算,過渡到簡單的智能處理。對于信息的控制已能進行分析、處理,這是計算機應用的重大進展。從70年代中期到今天,日、美兩國建筑師們又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終于把計算機引人建筑設計,已發展到完全實用階段。
對于建筑中非數值性的信息處理已取得了很大進展,甚至進而研究對藝術領域以及邏輯思維與意識形態的處理問題。目前,國外在建筑設計中應用計算機的情況如下: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檢索。建筑師可以利用計算機,在瞬隙之間從全世界的通訊檢索網絡系統中,獲取大量的設計資料。如法國已建立了自動化建筑情報處理系統,它已貯存了10億字符與幾十萬條檢索設計標準,可隨時為設計人員提供信息資料。利用計算機提供設計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進行設計的預測,完全可代替傳統模型研究的作法,并能事先對結構的可靠性提出論據。對一切聲、光、電、熱的物理性能作出模擬,從而可使設計人員及時獲得方案效果的評價。此外,計算機能夠解決系統工程中的定量分析。免去了復雜的數學運算,隨時提供可行方案,尤其是對于重要的綜合效益能提供可靠的信息,給建筑師選擇,藉以啟發設計者的思維能力。如美國5.O.M事務所對于芝加哥湖畔三幢高層塔式建筑,在其規劃設計階段,曾利用計算機對于日照、投資、合理用地、環境因素等進行了綜合分析,提出了參考方案。再如俄羅斯曾運用計算機對某些工業區規劃設計,進行了綜合分析,它是從生態平衡、土方、基礎、道路、管網等一系列問題作出綜合分析,最后得出最佳方案。至于運用計算機進行各種結構、暖通空調、給水排水管網的設計、計算,那就更不在話下,這是其最簡單的應用,已被普遍推廣。計算機完全可以取代傳統的人工繪圖工作,把設計人員從繁瑣的繪圖工作中解放出來。還可以把繪制的建筑圖像調到屏幕上,進行觀察分析,并能對此圖像進行分解、組合、縮放、移動或更換,最后作出修定,求出最佳方案。
事實證明,計算機設計不僅有利于設計師發揮創造力,相反會促進創造力的發揮。因為計算機設計對設計師來說提供僅僅是一種輔助手段,它對設計師的技術要求不是太高,這樣能促使設計師專注藝術創造力的發揮,而不是技術手段的處理。盡管計算機有如此大的功能,但是對于建筑設計來說,仍然還是一個輔助設計工具,只是可以代替人做一些人力所不及的工作。因為電子計算機在設計中的運用,是一種輔助設計方法.還不能完全代替創作本身。在建筑設計中,除了邏輯思維以外,還需要形象思維,而形象思維則是由人的直接感覺產生的。對于一些抽象判斷、推理等工作,目前還沒有突破性的發展。所以建筑創作,主要的還是人,仍然還需要人的豐富想象力和構思去解決問題,計算機只能是一個參謀部,起工具的作用。
總之,電子計算機是建筑設計向現代化變革中,強調系統理論、講究綜合效益,并使之得以實現的有力保障,它能對建筑工程中許多復雜問題進行處理。諸如對建筑的可行性研究、環境效益評價、城市供熱、供水、供電系統的規劃等等都能作出妥善處理。尤其是對大量的信息貯存(如上面所述),都是人力難以實現的。將來,隨著電子計算機的不斷更新換代,軟件的不斷改進,計算機的智能模擬以及模糊、抽象思維的決策本領定能很快實現。看來,對于任何一個想在建筑創作中真正能有所作為的建筑師,都應該盡快掌握電子計算機的運用技能,這是現代設計方法最起碼的要求,因為以往那種落后的設計方式將被淘汰了!現代建筑設計方法與計算機的應用是以往任何時代所不及的,它代表了人類現代科學的高度發展水平。隨著21世紀科學技術的不斷前進,定能把建筑創作與設計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