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建設日益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它關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的千秋大業,新時代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的任務刻不容緩。通過分析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能力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從實踐到認識,強化教學研究能力;從認識到實踐,提高教學反思能力;從局部到整體,優化課堂掌控能力;從單一到多重,完善教學能力考核評價機制的對策,以期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完成思政課課堂教學的目標,提高思政課的育人水平。
關鍵詞:新時代;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高校
2019年5月,在全國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1]并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思政課的建設與思政課教師是緊緊相連的。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若干意見》中提出:“堅持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積極為這支隊伍成長發展搭建平臺、創造條件?!保?]因此,要想建設這樣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首先必須要從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入手。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是優化思政課堂的關鍵點。思政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面對新時期的任務和挑戰,更應該迫切地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思政課的建設。
一、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的內涵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教學的關鍵,其內涵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發展性,所謂的教師教學能力是指“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教學內容有效傳遞給學生并轉化為學生素質的技能”[3]。技術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不斷賦予了教學能力新的內涵和新的要求。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來講,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需要結合思政課教學特點和教學目標。在《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對思政課課程目標做了整體規劃,提出:“思政課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保?]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能力主要通過課堂的前、中、后三個環節得以體現,主要包括研究探索能力、教學反思能力、課堂掌控能力等。因此,根據教學能力的基本內容和思政課的特點,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的內涵是指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自身教學能力,實現教學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思政課所學知識不斷處理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意義
(一)新時代黨和國家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新時代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愈加重視,在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到了思政課在學生的日常教育和教學中有著很大影響和作用。思政課的建設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傳授,還是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育和引導。在推進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路上,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因此,新時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推進思想政治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
(二)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的必備素質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思政課教師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做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4]。在《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也提出:“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2]
(三)新時代教書育人的必備技能教學能力是教師的必備技能,教學能力的高低對于教學效果有著極大的影響。在任何一個階段,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之人,必須具備對應的教學能力,才能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在現階段,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對于學生的思想建設和理論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能力是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教書育人的必備技能。
三、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問題體現在課前準備和研究環節,課堂掌控和教學環節,課后反思和考核評價環節之中,存在的問題嚴重阻礙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一)高校思政課教師研究和探索能力不足高校思政課教師在研究能力方面,分為內外兩個層次,在內是對思政課教材的研讀和探索,在外是對思政課的拓展和研究。首先,內在層次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教材研究的能力。但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不能夠隨著思政課教材的逐步更新和深化,實時更新自身知識的內在儲備,導致對高校的思政課教材研讀和理解不夠深入。其次,外在層次要求思政課教師能夠完善教學科研能力,通過教學促進科研,讓科研反哺教學。但在當前的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對教材的研究不夠透徹深入,不能滿足和緊跟新時代思政課教學的課程目標,對于教學大綱的理解和把握不太到位,導致教學和實際的脫節。在教學科研能力方面,研究較為單向化,教師對于科研成果重視度較高,但不能做到通過科研反哺教學。因此,這些教學研究和探索能力的不足,對教學能力的提升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二)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反思能力不到位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反思應該結合思政課的開展來進行,在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反思中,一方面對于課堂教學的反思過于關注,另一方面未能結合思政課教學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反思,導致教學反思不到位,從而影響教學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學反思是對于整個教學過程來講的,雖然課堂教學在教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片面地抓住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就容易忽視其他教學環節的問題,這給提升教學能力造成極大的影響。其次,思政課教師對于培育學生的價值觀以及引導學生思維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教學反思,從教學現象深入到現象背后所反映的問題,始終以思政課的教學目標作為出發點,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達到教學目的。因此,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存在教學反思能力不到位的問題是值得我們及時關注和解決的。
(三)高校思政課教師課堂掌控能力欠缺課堂掌控能力是多種單項教學能力的綜合,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集中體現。新時期高校思政課堂教學環境較為寬松,教學整合程度低;學生對思政課重視程度不高,自我約束能力差;教師需熟練運用多種單項教學能力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有序的調控,才能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但是現階段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師課堂掌控能力的欠缺,導致高校思政課實際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必須彌補教師課堂掌控能力的欠缺。
(四)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的考核評價制度不完善教師教學能力的考核評價制度是促進教師教學能力不斷完善的重要環節,但是實際教學中教師教學能力考核評價制度較為單一,并且不夠完善。在高校中對于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評價考核制度基本是以學生評價為主或者學期的期末考核為主要手段。一方面,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評價,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會產生評價標準不合理、評價方式過于單一,以及評價較為隨意等問題。這樣的評價導致不能準確及時地發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高校中考核評價制度以期末考核為主要手段,未能意識到思政課教學是一個連貫的教學體系,并由于期末考核的固定性和階段性的模式,既不能及時合理地提出教師教學能力中存在的問題,又不能起到監督和促進教師去完善教學能力的作用。因此,不完善的思政課教學能力考核評價制度對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收效甚微。
四、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的對策
針對思政課教師在教學能力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對策。
(一)從實踐到認識,強化教學研究能力不斷強化教學研究能力,是提升教學能力的前提。在日常教學中,思政課教師需要不斷夯實理論基礎,豐富知識儲備,掌握思政課的實時動態,讓思政課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在此基礎上加強教學研究能力的培訓,強化思政課教師對于教材大綱的理解力,及時隨著知識的更新對教學內容和目標做相應的調整,優化教師對教材的研究探索能力,更好地展開教學工作。其次,加強科研團隊建設,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應用性科學研究、教學研究和產學研合作,以科研促進教學,不斷提升教學能力。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對于思政課的建設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加深了對思政課本身的理解,另一方面對思政課進行了拓展,形成良性的思政課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增強了教學認同感,對自身要求也更加嚴格,從而促進了教學能力的提升。
(二)從認識到實踐,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是提升教學能力的關鍵。教學能力的反思從教學設計出發,思考教學設計是否契合教學大綱的要求,能否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反思教學設計的客觀合理性。再延伸到課堂教學,從課堂教學的內容、方法以及效果進行反思,增強課堂反思的有效性。然后拓展到課后,課后反思著眼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學目的是否得以實現,全面系統地對思政課做總結反思。通過細致到位的教學反思,發現教學能力上存在的問題,實時解決,達到提升教學能力的目的。
(三)從局部到整體,優化課堂掌控能力優化課堂掌控能力,是提升教學能力的核心。掌控課堂從導入、講解到參與總結入手,讓課堂充滿吸引力。首先,做好課堂的導入環節。思政課的課題引入是思政教師首先面對的一個問題,重點在于抓住學生對課題的吸引力和思考力。所謂的吸引力和思考力,要求思政教師敏銳地捕捉到時政熱點新聞、特點鮮明的歷史事件或者學生身邊的現象,通過事件特點提出與課題相關的問題,廣泛發揮學生的思考力講出自己的思考和疑惑,思政教師在發言的基礎上總結特點規律,提出導入的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課題的學習。其次,靈活課堂的講解環節。課程講解要跳出傳統固化的教學模式,將傳統的灌入式教學變成引導式教學。思政教師把基礎的理論知識結合在具體的事件中,讓學生在思考事件發生變化的同時理解理論知識要點。再次,活躍課堂的參與環節。這一環節重點強調思政教師對學生參與性和積極性的調動上,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一問一答和做題模式,讓學生在參與表演和教學活動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思政教師更多的是起到把握教學方向和進度,解答難點重點問題的作用。最后,點亮課堂的總結環節。這一環節思政教師要克服傳統的知識點提綱性的總結模式,或者將本節課內容按照標題小結簡單地羅列概括??偨Y環節就是對本節課內容的重要知識要點歸納整理,加深學生的記憶力。通過課堂局部教學拓展到整體教學,更好地優化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從而達到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的目的。
(四)從單一到多重,完善教學能力考核評價機制完善教學能力考核評價機制,是提升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建立師生反饋機制、同行教學評價機制、不定期季度考核機制,以及領導督導機制等,形成一套全面的教學能力監督體系,讓教師教學能力考核評價機制從單一走向多元化、多層次,達到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最終目的。其一,師生反饋機制通過師生互動,教師能夠及時掌握課堂學習的基本情況,形成良好的教學相長的模式,讓教師及時找出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方法的修正。其二,同行教學評價機制,讓教師站在不一樣的角度去觀察課堂,既可以發現自身教學能力的問題,也能通過他人所表現出的問題,實現自我完善。其三,不定期季度考核機制讓教師從傳統固定的考察模式中脫離出來,不確定性的考察機制使得教師更有緊迫感,不斷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提高。其四,領導督導機制通過領導深入課堂,實時了解教學基本情況,在深層次問題上加以幫助和指導,促進思政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高校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加強和改進思政課建設,可以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新時代從高校思政課出發,不斷地通過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最終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培養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參考文獻:
[1]一堂特殊而難忘的思政課———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側記[EB/OL].新華網,2019-03-19.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全文)[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9-08-14.
[3]程樺,薛照明.論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基本內涵和發展機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6(4):27—31.
[4]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2019年本)》的通知(教社科[2017]1號)[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7-09-15.
作者:張晶輝 曾麗萍 羅穎 單位:福建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