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教師教學能力是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師生間有效傳遞的關鍵。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的學習方式、需求特點和行業特征的重大轉變,對高職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分析互聯網時代專業學習的特征,從教學理念、信息素養、教學方式、教學方案實施等方面探討高職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教師;教學能力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能型人才[1]。隨著互聯網在各行業的快速滲透,社會對專業人才的互聯網意識愈加重視。教育行業也正經歷著互聯網浪潮的洗禮,形成了具有時代特點的“互聯網+教育”新的教學形態。面對變革,高職院校教師唯有作出適時的理念更新和能力提升,才能緊跟職業教育改革趨勢,滿足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需求。
1互聯網時代專業學習特點
互聯網教學的實現關鍵在于移動終端的普及。據報道,我國目前的手機用戶已超過15億。以我院為例,在校學生智能手機的覆蓋率為100%。智能終端的高覆蓋,使學生養成了高度依賴互聯網的社交、學習模式。互聯網時代專業學習特點:一是信息量大,獲取便捷。在教育互聯網背景下,各高校、機構制作了大量的網絡教育教學資源,學生可以通過電腦、智能手機輕易的獲取所需的學習資料。且網絡學習資源更新迅速,學生能及時了解對應專業的新進展、新知識、新技能。二是自由度大。學習的高自由度具有兩方面含義。首先是不受時空限制,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2],學生可以通過移動終端不受課堂時空的限制,隨意選取時間、地點開展學習。其次是自主選擇性,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興趣、基礎自主選擇學習資料,進行個性化學習。三是互動性強。QQ、微信等社交軟件,以及藍墨云班課、雨課堂等移動教學應用,因其簡單操作、功能豐富、交互及時,已廣泛應用于教學中,極大的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互聯網和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給職業教育帶來了機遇,職業院校教師也迎來了挑戰。高職教師如何利用好互聯網服務于教學,如何提升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新模式的教學能力,是高職院校和教師需要深入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2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措施
2.1轉變教學理念
互聯網教學模式倒逼高職教師從“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模式的轉變[3],凸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只有在“思想中”確立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主動讓渡知識控制權,以符合時代教育特點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踐。
2.2提升信息素養
傳統課堂教師只需要一支粉筆、一本教材就能完成知識的傳授,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痛苦,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而伴隨互聯網而來的信息化教學,卻能以視頻、動畫、虛擬仿真等形式的教學資源向學生展示知識點,生動有趣、形象立體,極大的化解了教學難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化教學效果的體現,關鍵在于高職教師能否掌握現代的信息化手段。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培養教師的信息化素養,適應互聯網教學新模式。建設互聯網教學平臺,優化校園互聯網環境,為信息化教學的運行提供平臺和網絡保障。開展信息化教學資源設計、制作和使用的專項培訓,使教師具備信息化教學的能力。通過舉辦信息化教學競賽等,營造互聯網教學氛圍。
2.3變革教學方式
互聯網教學模式如僅是傳統教學模式的補充,則學生只是增加了一個學習的渠道,而不能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徒增學生的學習負擔。要實現互聯網教學的優勢,必須變革教學方式。近年基于互聯網的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新教學模式備受高校和高效教師的推崇。這些依托于互聯網的新教學模式,對傳統課堂“教師講授-學生接受”模式進行重構,形成“課前任務布置-學生課前線上自學-教師課上引導-學生課后線上復習”。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管理和指導貫穿課前、課中、課后,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2.4提升教學方案實施能力
互聯網教學顛倒了傳統的課堂模式,網上學習資源成為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之一,教師必須具備重構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整合教學資源的能力。將知識點重構成適合網上學習的形式,且內容應當簡明易懂,適于學生脫離教師獨立學習。教師需要強化教學資源的發掘、整合,可自行制作動畫、游戲、視頻等網絡教學資源,也可通過互聯網獲取大量免費的優秀教學資源,將其整合成圍繞知識點的系統網上學習資源。對完整教學過程進行優化設計,明確各教學環節教師和學生的職責和目標,完善學習效果考核標準和教學反饋機制。使整個教學過程按照具體的教學方案有序的推進。
3結語
高職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培養各行業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關鍵。高職教師只有不斷探索專業內涵,轉變教育觀念,主動學習與時代特征和學生需求相符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呈現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專業知識在教師和學生間的完整、順暢的傳遞。
【參考文獻】
[1]陶宇,任聰敏.高職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路徑和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50-54.
[2]潘淳.新媒體環境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328):85-88.
[3]鄭穎,林文雄,吳則焰.現代信息技術與本科教學融通推動高校回歸教學本位[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17(2):3-8.
作者:劉永飛 劉五梅 楊秀宇 單位:江西衛生職業學院 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