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環境下圖書館館際資源共享的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向多元化發展,通過館際資源共享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成為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圖書館借助先進技術實現資源共享,可以整合優質信息資源,為用戶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服務。分析了網絡環境下圖書館館際資源共享的意義,介紹了圖書館館際資源共享的常用技術,構建了圖書館館際資源共享系統模型,研究了圖書館館際資源共享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圖書館資源共享方法
1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實現館際資源共享的意義
目前國內很多圖書館相對獨立,館際之間交互較少,在數字資源共享方面還處于摸索階段。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館際資源共享,不僅有助于整合優質資源,也是提高圖書館信息服務水平的有效途徑。
1.1有助于館藏信息資源的合理配置
互聯網時代數字化資源迅速增長,來源復雜,形式多樣,用戶需求更為多樣化。面對海量異構分布的信息資源,僅憑單個圖書館的力量,難以保障館藏資源的全面性,也無法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加上圖書館采購經費有限,無法保障館藏建設的及時性與系統性。而館際之間的資源共享,協作建立數字化信息資源庫,則可以避免文獻重復訂購,實現各館文獻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館際資源共享可以彌補單個圖書館在資源建設方面的不足,實現館藏結構的優化調整,充分發揮各館的資源優勢,提高館藏資源的利用率。
1.2有利于圖書館降低資源共享成本
網絡環境下多樣化的信息傳播渠道,為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傳遞提供了便利[1]。各圖書館通力合作實現資源整合,將各館分散的資源匯聚于統一的資源利用平臺,方便各成員館隨時調取使用,這樣可以減少館員采集文獻的工作量,降低館際資源利用成本,擴大優質信息資源的傳播范圍。通過館際資源共享,實現各館資源的一站式檢索,讓讀者隨時隨地獲取各館的文獻資料。例如2005年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農業大學3所高校圖書館成立的資源聯合體,就依托各自特點實現了館藏資源的通借通還,極大地降低了信息資源建設成本。
1.3有利于圖書館提高信息服務水平
圖書館實現館際資源互通共享后,不僅需要為本館用戶提供信息服務,也需要滿足其他館用戶的需求,這在擴大各館資源流通量的同時,也對信息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聯網時代為滿足用戶的信息檢索需求,館員必須具備較高的信息整合能力,能夠在線解答用戶提出的問題,保障在線信息服務的及時性、流暢性與高效性[2]。在館際互借過程中,各館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可以分享彼此的服務經驗,也可以共享先進技術,這有助于各成員館改進服務模式,提升信息服務水平。尤其是借助大數據等新技術,建立統一的信息資源整合平臺,不僅方便各館上傳和利用信息,也可以提升信息傳輸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2網絡環境下圖書館館際資源共享的常用技術
網絡環境下信息來源復雜多變,要實現館際資源共享,需要解決圖書館不同系統與模塊之間的數據兼容問題,這就需要應用到語義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以促進館際資源的暢通傳輸與共享。
2.1Web技術
上世紀末萬維網項目的,標志著第二次互聯網發展浪潮的到來,人們只要輕點鼠標,就可以借助Web輕松獲取文字、圖片、動畫等多媒體信息。作為基于Internet的信息檢索與共享技術,Web提供了全球化、分布式、易于導航的信息環境,強調去中心化、聚合性、開放與共享。它讓網民可以自由發表觀點,更多的參與到信息產品生產、傳播、共享的各個環節中,提升信息的利用價值[3]。如今Web技術應用于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社交方式。尤其是語義網的應用,可以實現對Web資源的規范說明,方便計算機識別與理解信息資源,也促進了不同機構、系統之間的信息傳輸與共享。
2.2云計算技術
云計算本身可以看作計算池,能夠以分散分布的方式將計算任務放置于資源池中,方便服務系統根據需求分配存儲空間,以提升信息計算與調取效率。云計算具有規模龐大、虛擬化、經濟性的優勢,作為一種商業計算模型,它可以同時支持多臺服務器,具備強大的數據計算能力,支持海量資源的存儲與調用,因此得到了多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同時云計算支持用戶使用各類終端設備,方便用戶隨時隨地檢索存儲信息,并將資源以虛擬化的形式存儲,提升信息傳輸效率。云計算也具有多副本容錯功能,能夠以廉價的節點構成云端,并通過防火墻避免病毒入侵,可以讓用戶享受低成本的數據服務,從而使得其相較本地計算機更為安全、經濟和可靠。
2.3網格技術
網格被稱為虛擬計算環境,可以整合高性能計算機、傳感器、數據庫等,為用戶提供資源全面共享的虛擬環境。我國工程院李國杰院士指出,網格技術是繼Web之后的新興技術,可以稱作第三代互聯網[4]。它以Internet為基礎,試圖促進各類網絡資源的有效整合與信息共享,為用戶提供更為智能、深層次、個性化的服務。網格技術可以將獲取的原始數據,依據特定程序加工為知識產品,并通過廣域緩存的方式,根據用戶需求將這些知識放在距離用戶最近的服務器上,方便用戶查找、下載與共享。目前網格技術應用十分普遍,美國福布斯雜志指出,在今后的幾年內網格技術將迎來一個高峰,各國也在積極醞釀有關網格的戰略發展規劃。
3網絡環境下圖書館館際資源共享系統模型的構建
網絡環境下各類先進技術的應用,為圖書館實現資源整合與共享提供了便利。圖書館可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結合資源建設與服務需求,建立適應復雜動態信息環境的資源共享系統,以保障各館之間資源傳遞的暢通有效性
3.1基礎設施層
基礎設施層是共享服務系統最為基礎的部分,包括虛擬主機、存儲器等虛擬硬件資源。該層由第三方服務機構提供,主要借助云計算以硬件嵌入與虛擬化的方式,對各館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然后將這些資源鏈接至互聯網,實現各節點信息資源的互通互聯。在館際資源共享過程中,為滿足大規模資源的傳輸需求,需要建立大型數據庫,實現海量信息的快速存儲與調用[5]。這就需要依靠數據庫技術,由第三方技術平臺提供支持,建立符合要求的數據應用中心,保障信息資源管理的有序性。而各圖書館應該遵循相同的資源建設標準,將館藏資源上傳至應用中心,以實現館際資源的互通共享。
3.2系統管理層
系統管理層可以實現對各圖書館海量數據的分布式管理,包括分布式存儲模塊、并行程序設計等部分,是共享服務系統的核心部分,可以為應用程序提供必要的數據,也可以提高服務平臺的資源調配、部署、管理效率。該層為服務系統提供了多種管理工具,充分利用了語義Web、云計算等技術,方便圖書館用戶接入服務平臺,實現對優質資源的一站式檢索。圖書館可以利用各類技術工具,設計針對用戶不同需求的顯示界面,如借助JSF技術設計用戶界面的開放模式,實現對內、外部資源的整合匯總,滿足用戶的個性定制與差異化服務需求。為了簡化應用程序開發方式,也可以借助事件驅動模式設計用戶界面,并利用組件模式改善Web應用程序的運行速度,讓系統內部應用程序更加具有邏輯性[6]。
3.3資源服務層
作為提供各類資源與服務的平臺,資源服務層包括用戶管理、信息、門戶網站、搜索引擎服務等部分,可以支持多種移動終端設備,方便用戶利用微信、WAP網頁等獲取服務。為保障館際資源傳遞的有效性,需要在應用端設置多種兼容性強的接口,保障各平臺外部接口的一致性,方便用戶選擇合適的信息交互接口,以進入館際資源云平臺獲取所需的服務。當開發者需要使用館藏資源時,可以通過設定外部數據接口函數值的方式,實現對該館數據的鏈接,進而實現館際資源的共享。移動網絡環境下用戶需求日益多樣化,圖書館館際資源共享服務的實現,需要更加注重移動信息服務質量,依托云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努力提高個性化推送、個性化定制等服務水平。
4網絡環境下圖書館館際資源共享的實施策略
館際資源共享不僅要借助先進信息技術,還需要通過宏觀政策指導,解決各館工作量分配的問題,通過科學的協調激勵措施,提高各館參與資源共享的積極性,營造和諧、共贏的數字化信息服務局面。
4.1宏觀戰略導向機制
圖書館與其他信息機構合作,在深入交流溝通基礎上,建立合理的戰略規劃與服務標準,是保障資源共建共享有序開展的基礎。一方面,區域圖書館可以通過協商建立聯盟,確立具有權威性的資源共享協調機構,規定該機構的責任與管理權限,設立館際資源共享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強化對各館文獻資源共享的協調與管理,維持各成員館之間的關系。各圖書館也要嚴格依據規劃行事,依據目標確定發展方向,探索符合館際共享服務需求的技術與方法[7]。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從立法層面提供支持,保障綜合協調機構的合法性,向公眾宣示館際文獻資源共享的價值,解決網絡資源共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知識版權保護、在線收費方式等,為圖書館的未來發展提供指導,共同促進館際資源共享的可持續發展。
4.2技術標準支撐機制
圖書館館際資源共享服務有序性的實現,必須以適宜的信息技術為支撐。作為先進技術研究與應用的前沿陣地,圖書館服務本身需要先進技術提供支持,而數字化資源整合與虛擬信息服務,與物理空間服務的差異也在于對信息技術的依賴性。若缺乏先進互聯網技術,圖書館之間很難實現信息互通共享,基于數字化資源整合的信息服務也將成為空談[8]。為此,各館需要根據自身建設實際,確立統一的數據整合標準,設置統一的網絡開放協議,保障共享平臺的兼容性與通用性,真正實現館際資源的無縫對接與無障礙共享。各館之間也要深入開展技術交流,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建立支持數字化資源高效、有序、安全傳輸的信息系統,并通過聯機檢索、聯合編目等技術合作方式,提高信息資源整合利用效率。例如,贛、閩、粵三地的圖書館為實現客家文獻資源共享,借助CALIS系統建立客家文獻資源導航庫,確立開放式文獻共享機制,提供了統一的信息檢索服務接口,全面提升了客家文獻共享水平。
4.3多方協同激勵機制
在動態多元的信息傳播環境下,各館基于相同的服務目標和技術標準,建立協同管理機制,可以促進信息有效交互,促使各館改變封閉的服務模式,促進館藏資源與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讓各方在利益協調的基礎上,共同推進館藏資源數字化融合發展,實現分工合作與互利共贏。圖書館聯盟可以根據本地信息資源布局狀況及區域特點確定資源建設任務,明確各館的權責義務,建立統一的文獻采訪編目機制,降低文獻采訪成本,避免重復采購。各館也可以根據自身性質,對現有館藏結構、采訪類目等進行調整,圍繞區域、資源與學科優勢,在館際共享總體規劃框架下,建設具有本館特色的信息產品,以更好地體現信息服務的社會競爭力。
5結語
現代網絡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圖書館封閉的發展狀態,促進了信息機構之間的深入交流,為館際資源共享提供了技術條件。圖書館應該倡導合作、創新、共贏的服務理念,調整館藏資源建設方向,不以館藏數量而以館藏特色作為發展方向,通過對外合作尋求更大范圍的信息共享,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優質資源。各圖書館也要以館際資源共享規劃為指導,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合作建立文獻聯合編目檢索系統,形成系統化的資源共享體系,全方位提高館藏資源的利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吳海媛.互聯網思維下圖書館服務創新體系的構建[J].圖書館學研究,2017(1):65-68.
[2]楊文建.大數據和“互聯網+”影響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轉型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1):72-77.
[3]包鴻梅.方志館與圖書館、檔案館館際交流合作探索[J].才智,2017(22):227
作者:孔凡敏 單位:湖北美術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