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自動化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以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為手段,大大地提高了信息處理效率,為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便利。隨著信息量的不斷增多,對信息處理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使辦公自動化更高效,成為各行各業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就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辦公自動化上的應用作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辦公自動化;應用
1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辦公自動化中的功能分析
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就是集信息獲取、輸送、檢測、處理、分析以及使用等為一體的技術,其主要作用就是對信息進行處理和管理,以便信息能夠得到高效利用。現行社會形勢下,辦公自動化趨勢越來越突出,而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為辦公自動化的發展帶來了巨大便利。
1.1圖文制作
圖文制作是辦公工作中基礎工作,同時也是信息處理技術應用較多的一項功能。所謂圖文制作就是將一些零散的信息和圖片,通過信息處理技術對其進行編排和處理,然后通過屏幕演示出來。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支持下,可以將書面信息更加直觀、清晰。同時,借助計算機信息技術,辦公人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制作出別具一格的幻燈片。
1.2文字處理
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應用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在辦公工作中,文字信息的處理是最基本的工作,其中包括書信、合同以及報告等。文字處理功能在計算機信息處理中格外重要。在文字處理中,辦公人員可以借助辦公軟件來處理相關文字信息,從而擺脫紙質化的辦公程序,進而提高辦公效率。另外,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支持下,辦公人員不僅可以對文字進行基礎性的處理,同時還可以將數據、圖形以及文字進行結合,進行多項命令的執行。
1.3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是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一個非常強大的功能。對于企業而言,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對企業的科學發展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借助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可以從海量的數據中提出有價值的數據,進而為企業制定科學的決策提供參考。同時,借助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可以對企業數據進行檢查和糾錯,進而提高數據處理效率[1]。
2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辦公自動化中的應用策略
2.1創新服務模式
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是為辦公自動化服務的,而要想提高辦公自動化水平,促進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作用的發揮,就必須完善服務模式。首先,結合辦公自動化發展需要,構建完善的自動化框架,確定服務平臺,加大辦公自動化服務的投入,不斷完善現有的服務模式;其次,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推進辦公自動化,對用戶的具體需求進行全面的調查,以調查結果為依據,制定出科學的設計方案、軟件及最終項目的運營[2]。
2.2強化工作人員的培訓
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辦公自動化中的應用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而要想發揮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辦公自動化中的作用,加大工作人員的培訓尤為重要。基于現有的辦公人員,要進行集中培訓,使其了解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來解決相關問題;其次,對外引進專業的辦公人員,為辦公自動化發展提供支持[3]。另外,要加強工作人員服務意識的培訓,引導辦公人員樹立正確的服務觀念,進而更好地服務企業發展。
2.3做好信息安全管理
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辦公自動化的發展中有著積極的作用,雖然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便利了辦公工作,但是也給辦公自動化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隱患。網絡環境下,信息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而要想保證辦公信息安全、完整,就必須做好信息安全管理[4]。對此,企業在應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要做好信息安全管理。一方面,要保證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安全性,從軟硬件入手,確保操作系統穩定、安全;另一方面,運用信息安全技術對信息進行安全保護,如加密技術、身份認證技術,借助這些技術為辦公自動化發展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3結語
綜上,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為辦公自動化創造了有利條件。借助計算機信息技術,可以進行有效的信息處理,提高辦公效率,進而獲取更好的效益。信息化時代里,辦公自動化需求不斷提高,實現辦公自動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企業成本,完善企業管理。而計算機信息技術作為辦公自動化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持,深入研究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不斷提高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水平對推進辦公自動化更好發展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王維國.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辦公自動化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15):227-228.
[2]沈萬明.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辦公自動化中的應用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2(22):251.
[3]李明建.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在辦公自動化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14):191-192.
[4]郝玉芳.辦公自動化中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探析[J].現代商業,2018(18):25-26.
作者:蔡瑜珩 單位: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