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普及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就目前我國學生所具備的基本計算機技能來看,他們更多地只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如打字、上網、聊天、游戲……所以在學校計算機普及教育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基本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的相關計算機知識著手,讓他們科學、規范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和使用技能、技巧,如建立文件、文件夾,使用Word、Excel的基本技能……這樣既能鞏固學生已經學到的知識,同時也能達到擴展知識面的目的。
此外,教師要科學地掌握計算機普及的概念。就目前社會對這一概念的認識來看,很多人的認識還不夠科學。例如,曾經一位老師到書店買了一本計算機普及的書,結果自己學習了半天,第一章都沒看完。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在書籍選擇上出現了問題,這本書首先介紹十進制轉二進制,又接著介紹文件管理、設備管理,還有中斷……可是,現在這位老師連各個字母究竟在什么位置還弄不清楚呢。計算機普及教育應該區分計算機專業與非計算機專業;應該區分中小學教育與大學教育;應該區分計算機研制人員與計算機應用人員,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要求。當前階段,教師不應把大學里計算機專業的課程的知識和學習方法生搬到非計算機專業,生搬到社會上來。不少教師在介紹計算機原理和組成后就開始介紹DOS命令,子目錄和路徑的區別,幾十種內部命令外部命令逐一解釋其功能。可學生現在連什么是文件都不知道,卻要學習文件的復制、刪除、改名、磁盤的分區、格式化、使人感到如同騰云駕霧一般,一開始就給學習者一個下馬威。所以,對于初學者來說,學習時首先應該從任務入手,知道應該如何一步一步地完成某項任務。只要是在學校里,學習者都有著非常明確的學習目標。首先學習日常工作學習中最常用的文字處理和數據處理,等對計算機有了直觀的認識后再回過頭來學習DOS命令,計算機的維護和保養是不是更好一些嗎?在書店里買的書有時并不適合初學者用,倒像是一本辭典,靠辭典是學不了英語的,可學完后復習時倒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計算機發展到今天,早已不再是一個專業,一種理論課程,而是一種工具,一種生存的基本技能。人們常說,現在已經步入了信息社會,現在的經濟是知識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物資基礎就是構筑在計算機和通訊技術之上的。學習計算機,目的并不一定要從事這個專業,只是為了能更好地解決我們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問題。現在,不少地方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先理論后實踐,先一般后個別,先抽象后具體。這種方法對高等學校的計算機專業或許適用,但不適合非計算機專業和廣大初學者。
對于初學者和普通的計算機操作員來說,比較好的方法應該是:先學習簡單的基本操作,再學習一些必要的理論知識,也就是說先知道如何正確地處理問題,然后再去問為什么。只有這樣才能對計算機有更加全面清晰的理解。計算機已經不再是一門高深的理論課程,它是我們工作中的一種工具,學習時就應該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立竿見影。對于現階段的學生來說,只要掌握一些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適應就可以了,至于一些高深的專業知識,可以讓他們了解一點,但是完全沒有必要去追求完全理解。只要能充分地利用計算機來為我們服務,不一定非要清楚它里面的電子是怎樣流動。就像人們學習駕駛汽車時,只須知道踩油門車會前進,踩離合器車會換擋就足夠了。學車者的任務是駕駛汽車在公路上行駛,等到熟練后再去學些簡單的保養維修知識。如果讓每一個學車者都先學習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活塞怎樣在汽缸中運動,變速箱中的齒輪如何工作,恐怕許多人就只有望車興嘆的份了。
現在計算機硬件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軟件的功能越來越多,越搞越復雜,其實有許多功能我們平時是用不到的,有的可能永遠也用不到。就像有的事,雖然是完全正確,卻是一點實用價值也沒有的。在學習時,決不能面面俱到貪多求全,開始時能掌握基本用法就不錯了,待到有了一定的基礎,如有必要再去學習那些并不常用的功能。只要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段時間后,就會驚奇地發現,計算機原來是這么簡單,彈指一揮間任務解決了,每個人都能輕松自如地進入計算機應用的大門,成為計算機的主人。(本文作者:趙鴻 單位:唐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