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策略評價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作用,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與時俱進,融入思政元素。本文分析了課程思政改革的可行性,構建了課程教學策略評價體系,注重過程考核,在實踐運行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學以致用;過程考核
1引言
《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是為大學一年級新生開設的一門計算機基礎通識通修課程,是學習其他計算機相關技術課程的前導和基礎課程。由于該課程具有內容豐富、覆蓋面廣、貼近實際、教學效果明顯等特點,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強化提升計算機教師思政課程專業能力,在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具有必要性與可行性[1]。
2課程教學總體目標
本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有:(1)了解計算機的發展、計算機的軟硬件組成及馮諾依曼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掌握計算機中數據信息的表示及存儲方法。(2)了解操作系統的發展史及相關內容,熟練應用Win操作系統進行文件、程序等系統資源的管理。(3)掌握常用辦公軟件,會應用Word字處理軟件進行文字編輯、Excel電子表格軟件做數據統計分析,制作PPT演示文稿等。(4)理解計算機網絡方面的概念知識,了解網絡的不同分類、網絡協議、OSI七層參考模型、IP地址及域名等知識,熟悉瀏覽訪問Internet資源、收發郵件、傳輸文件等的操作過程。(5)掌握常用工具軟件,如壓縮軟件、計算機防病毒軟件等的使用方法。
3融入思政元素課程內容改革
在介紹計算機文化基礎知識部分,融入介紹我國計算機產業的發展和取得的成就,講解“國家網絡宣傳周”等相關知識,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學習優秀科技工作者的無私奉獻精神,激勵青年學生發揚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不斷探索,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2]。實驗環節,要求學生在Word中編輯文檔: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結合自身專業談心得。在講解Word2010基礎操作時,以學生“心得”為素材,講解Word文檔編輯知識點。完成“心得”文檔的編輯、格式設置、保存等。在Word2010圖文混排部分,結合素材“美麗的校園我的家”,講解繪制圖形、編輯圖片、插入藝術字、文本框等操作。通過制作電子小報等形式,讓學生更加懂得珍惜,愛護校園環境,做文明大學生。在實驗環節,使用給定素材或百度資料“關于祖國大美山河或歷史文化”,完成圖文混排設計作品。在Word2010表格制作部分,以關于2019“世界軍運會”獎牌名次的報道為例,從文字介紹和表格說明兩種方式來作對比,表格在效果上更清晰直觀,一目了然,從而導入表格設置內容等知識的講解。實驗環節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大學××社團招新報名表”設計或個人簡歷表格制作。在Word2010長文檔編輯部分,利用素材“**學院閑置物品交易平臺開發與設計”、“**公司融資問題的分析研究”等畢業論文,介紹長文檔編輯排版操作,如定義和使用樣式、編排目錄和索引等。在Word2010綜合應用部分,使用郵件合并功能,完成黑龍江工業學院××周年校慶邀請函的制作,實驗環節要求學生制作班級畢業××周年聚會邀請函。在Excel2010編輯排部分,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制作個人消費賬單,合理消費,厲行節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驗環節要求學生完成制作個人消費賬單模板,記錄日常消費情況。利用Excel2010公式、函數,計算每周總支出、各類別支出,篩選、排序等操作。利用數據透視表、分類匯總等進行數據分析。引導學生合理消費,杜絕攀比,建立理財意識。同時,利用Excel2010圖表分析功能,制作各類型圖表,對個人消費賬單進行分類比較分析,直觀展示個人賬單消費情況,為今后日常開支提供參考依據。在Excel2010綜合應用部分,結合專業特點,講解Excel在數據分析、財務分析、成績分析等的應用。關于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的操作,參考素材“大國工匠”,設計制作PPT演示文稿。同時在實驗環節中,要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主題,完成PPT作品設計,提升學生審美能力[3]。
4構建課程教學評價體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觀塑造三者緊密結合,形成協同效應。一方面,利用已有素材資源和網絡學習平臺,共享電子課件、電子教案、教學錄制視頻等,要求學生課前要了解課程大綱要求,了解課程的基本內容和學習要求,為課程學習奠定基礎。在課程學習中,從計算機應用的角度擴展學生的視野,不斷提升學生的課程學習體驗,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技能的認知與應用能力,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此外,學生要做到不僅能應用計算機,還能了解掌握理論方面的原理性知識,為今后專業學習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切實落實育人教育,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結合所授內容,在知識點講授、素材選擇方面,潛移默化地融入愛國教育、法制教育、人文精神培育等思政元素,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科技強國意識,提升國家安全意識和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奮斗精神,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另外,要堅持以學為生中心,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興趣所在,加強交流,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注重過程評價,根據每單元知識點,結合作品設計主題、內容、版面設計等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三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評價。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主觀學習能動性,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勇于創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提高辦公效率,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時代精神,提高美學素養和審美能力[4]。
5小結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認真體會思政課改精神,以生為本,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探討研究課程內容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整合資源,在使學生收獲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5]。教師之間要加強溝通交流,探討構建多元化的課程教學策略評價體系,實施過程考核,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的總目標。
參考文獻
[1]石云.“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大學計算機”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教育教學論壇,2016(46):141-142
[2]于愛榮,王勇,牛彥杰,楊飛.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大學教育,2015(12):46-47
[3]陳濤,王萬榮.基于建構主義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移動學習教學模式研究.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4,31(3):181-182
[4]孫遒.“互聯網+”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新模式.計算機時代,2017(1):66-68
[5]黃欣欣.“互聯網+”模式下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139-140
作者:秦春波 單位: 黑龍江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