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防范計算機病毒論文2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
1計算機病毒的特性
傳染性是計算機病毒最基本的特征。計算機病毒除了給所入侵的系統帶去破壞之外,還能夠通過不同的介質對其他計算機系統進行擴散與覆蓋。而一旦病毒在復制和傳播過程中產生了變種,傳播速度將會加快,更是難以被預防和查殺。這一特性也給當前的計算機病毒查殺和防范帶去了巨大的操作難度。計算機病毒通常為一段編制的程序代碼,這段代碼進入計算機后將會立即執行,并自動尋找可存儲介質進行自我繁殖。只要一臺計算機感染病毒而沒有被及時清理,計算機病毒就可能通過各種渠道去感染其他計算機。
2計算機病毒的預防技術
計算機病毒的預防技術最為核心部分在于如何防止病毒入侵系統。計算機病毒的攻擊目標在于計算機主機、系統以及各種傳感器等等,更改計算機系統的操作指令。從而軟硬件系統崩盤和癱瘓。計算機入侵的方式主要分為四種,一是固化的方式,將病毒注入芯片中,然后通過芯片直接或間接的傳播來讓病毒感染對方的電子系統,并對對方的計算機進行病毒攻擊。二是利用無線電方式,通過無線電將病毒碼發射到對方電子系統中。無線電入侵方式是最為常見也是病毒最佳注入方式,通過無線電發射的病毒范圍小,不易被察覺,同時這也是病毒預防中技術難度最大的一種入侵方式。三是利用計算機安全系統的漏洞進行入侵,促使計算機安全防護允許用戶繞過防護措施入侵系統,如早期windows98系統就因為存在安全漏洞而出現病毒大面積擴散的問題。四是采用數據控制鏈進行入侵,通過遠程對系統進行修改,從而改變數據控制鏈的路徑,進行病毒擴散和傳播。計算機病毒破壞性強,在其對進行入侵時必須對其進行預防。計算機病毒通常從磁盤進行入侵,因此,在平時的使用過程中就要嚴格注意病毒的預防,避免計算機接觸病毒。工作站往往是直面互聯網的,很多病毒都是通過先入侵工作站,然后逐步感染整個計算機網絡,所以工作站如果做到有效地防范病毒入侵,那就能夠從咽喉處扼殺了病毒的泛濫問題。目前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主要有3種:
①軟件防治法。這種方法相對比較簡單,只要在工作站上安裝最新的殺毒軟件,就能夠有效地防范目前主流或者己經被發現的病毒,當然使用殺毒軟件一定要注意對病毒庫的升級,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病毒的防治。
②通過在工作站上插上病毒卡。這種病毒防范機制優勢在于能夠實現實時對病毒的入侵檢測,從而提升病毒防范能力,但是缺陷也比較明顯,占用工作站的系統資源,造成運行速度慢,同時病毒卡也很難實現實時升級。
③在網絡接口上加裝防病毒芯片。它能夠將工作站和服務器的存貯控制以及防病毒融為一體,提升了病毒防范的實時性,同時也提升了服務器的安全性,但是這種方式同樣存在升級不方便的問題。所以,目前基本上都普遍采用殺毒軟件來提升工作站的防病毒能力。計算機病毒的防范,僅僅依靠技術是很難徹底解決的,所以將技術手段和管理方法融為一體,則是目前計算機病毒防范技術的主流,因為在病毒防范技術上,目前的狀態依然是被動式的,人工智能的結合病毒防范技術依然存在于實驗室中,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應用。而在網絡管理方面,人們則能夠通過主動出擊,根據病毒感染機制,規范計算機的使用,制定相關網絡訪問制度,并對工作站和服務器進行不定期的殺毒維護,從而避免病毒的感染。通過規范和制定計算機的使用,能夠有效地避免操作人員對不良網站、不良信息的閱讀或者點擊,這樣就能夠避免那些通過誘惑性的鏈接或者圖片來誘惑用戶,導致計算機感染病毒。目前通過斷中形式造成計算機感染病毒的卜蹄l超過了八成,可見只要控制好對計算機的管理,就能夠有效地周氏計算機被病毒感染的幾率。
3結語
計算機病毒防范技術從總體上來說,是一個系統化工程,不僅僅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增強計算機防范病毒的能力,提升計算機智能識別病毒的能力,盡可能地實現對未知病毒的檢測。同時還要全社會的人員要有病毒防范的意識,從制度等環節不斷培養用戶的正確使用電腦習慣,從而防止計算機病毒的侵入。總之,盡管計算機病毒具有相當的破壞性,但并不是不可預防與治理的,只要了解和掌握了病毒的特性,樹立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識,就就能夠在計算機使用過程中最大化的避免和減少計算機病毒所帶來的損失。
作者:吳晨露 單位:浙江人杰機械電子有限公司
第二篇
1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1.1隱藏性與潛伏性
計算機病毒是具有極強編程技能的人員將編程好的程序巧妙地侵入用戶的計算機程序中,隱蔽性比較強,潛伏周期長,一旦計算機用戶打開計算機程序,病毒程序就會激活,對用戶的系統文件進行傳染,導致用戶的文件或數據丟失或者篡改;給用戶帶來極大的損失。比如用戶隱私泄露、重要文件被竊取等。
1.2表現性和破壞性
具體體現在:
1)病毒程序占用計算機系統資源,系統運行速度變慢,惡意刪除系統文件或數據,導致系統損壞。
2)可觸發病毒會根據時間、日期、文件類型或特定數據觸發后對計算機系統進行攻擊。
3)計算機病毒具有持久性和欺騙性的特征。計算機一旦感染該種病毒,計算機運行速度將會變慢,反應遲鈍,搜油被該病毒破壞的數據、程序及操作系統很難恢復。
2計算機病毒的分類
1)按計算機病毒的破壞性分為:良性計算機病毒和惡性計算機病毒;良性計算機病毒侵入計算機只會造成部分信息出現錯亂;惡性計算機病毒不僅破壞計算機系統,更改計算機用戶重要的信息數據,還可能會對計算機硬件設備造成損害,導致計算機系統無法運行,處于癱瘓狀態。
2)按計算機病毒的傳染方式分為:引導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引導型病毒主要傳染OS啟動程序及感染磁盤引導扇區;文件型病毒通常傳染磁盤上的可執行文件,用戶在使用潛伏有病毒的文件時,駐留在內存內的病毒伺機傳染文件或者直接傳染文件。這類病毒的顯著特點是附著在正常程序文件內,從程序文件外表根本發現不了。混合型病毒所最大的特征就是傳染文件以及傳播誤引導區。
3)按計算機病毒運行環境分類分為:DOS病毒、Windows病毒和宏病毒。DOS病毒運行在MS_DOS操作系統和兼容性操作系統中,Windows病毒是一種能夠在需要Windowas9x上運行的32位病毒。現階段內出現了一種的新型病毒為宏病毒,主要是通過宏所實現的。此種新型病毒與以往病毒之間存在的最大差距為:此種病毒不單單能在Windowas環境中運行,在Office系統中也能同樣運行。
3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
1)能夠在計算機硬件傳播。比如計算機的專用ASIC芯片和硬盤等。雖然病毒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病毒比較少見,但一旦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病毒將會對計算機造成極大的破壞,截至目前市面上還未有專業的檢測軟件能夠查殺該病毒。
2)以計算機移動存儲為媒介進行傳播。光盤、U盤、磁帶等都是所謂的移動設備。現階段內軟盤以及光盤是最為常用的移動存儲媒介。所以說,此兩種方式也是計算機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
3)通過網絡進行傳播。隨著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雖然有效縮短了時空距離,給社會經濟發展及生活帶來諸多的便利,但同時網絡也為病毒搭建了新的傳播平臺和通道。通常計算機病毒潛伏在正常文件內,如果計算機用戶將這種文件通過網絡發送給另外一個用戶,那么用戶接受帶有病毒的文件后將會對該用戶的計算機造成破壞。比如破壞用戶計算機重要文件、數據和系統等。
4)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通信系統和無線通道也成為了病毒點對點傳播的途徑。
4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措施
基于計算機病毒傳播途徑較多,所以計算機用戶在使用計算機時要積極采取相關的病毒防范措施,盡可能地減少或者避免計算機病毒侵入計算機系統對計算機造成破壞。比如數據、文件丟失、篡改,重要隱私信息泄露等,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就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措施而言筆者將進行簡單的探討,具體如下:
1)正確選擇軟件。為了避免病毒侵入電腦對系統、數據、資料造成破壞,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給病毒侵入計算機的機會。可通過正規途徑購買正版軟件,不使用盜版軟件等方式。同時對于所有準備使用的光盤或者U盤等進行病毒檢測查殺;不要隨便打開運行電子郵件的附件。
2)重要文件數據需要定期進行拷貝備份計算機內部重要數據用戶需要一段時間內需要進行拷貝備份,所備份的資料為重要數據、文件等等。這樣才能降低病毒入侵后對于計算機出現的損失。
3)定期檢查電腦。計算機病毒傳播途徑及種類多,危害性大,尤其是像CIH病毒對主板BOIS芯片、硬盤數據破壞性大,一旦病毒侵入將給用戶帶來極大損失,所以用戶應定期主動查殺病毒。
4)及時升級殺毒軟件,提高防范能力。及時升級計算機殺毒軟件是提高計算機防病毒能力的重要手段。用戶應使用目前市面上技術比較成熟的殺毒軟件,定期對殺毒軟件進行升級、更新。使計算機始終在殺毒軟件的監測下不給病毒有可乘之機。
5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成為人們生活、生產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所帶來的危害我們也不容小覷,應在充分了解計算機病毒的特點、種類及傳播途徑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研究病毒的防范措施。本文簡單對計算機病毒以及防范措施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作用,使更多的人士參與到計算機病毒防范措施的研究中,給人們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計算機運行環境。
作者:浦中原 單位:云和縣財政地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