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數據時代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對人才的信息素養和創新要求不斷提高。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以其實用性的優點正在逐步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如何加快其創新能力培養,本文闡述了大數據背景下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從教、學、管、研四個層面分析了大數據背景下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計算機專業創新能力
一、大數據背景的解讀
大數據(BigData),又稱為巨量資料,2011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正式提出,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定義,所謂“大數據”就是那些規模大到傳統的數據軟件工具已經無法采集、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正在改變著整個世界,可以說是人類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的一次重大變革,隨著時代進步、產業發展,在科技領域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發揮出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人們通過對信息數據分析、歸納、處理,使其在學習、生活、生產等各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因此對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從而促使了新生專業的產生,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大學在2016年2月首次成功申請到“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新專業,目前全國已有283所高校開設了“大數據”專業,其中“985”、“211”高校36所,由此可見,大數據已成為時代所趨,掌握大數據、應用大數據勢在必行。
二、大數據給高職計算機專業帶來了挑戰和機遇
高職計算機專業主要以培養中高級計算機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高職計算機專業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是機遇。
1.大數據時代讓師生溝通更便捷
QQ、微信、博客、E-mail等社交平臺為師生的溝通和交流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各類信息通知、文件共享、互動學習和心靈交流等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在信息互通的大數據時代,教師通過網絡信息的捕捉,能夠更直觀地走進學生心里、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讀懂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根據數據分析,為教學效果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同時,學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師,與教師進行互動。
2.大數據提供了教學方式改革的基礎
大數據讓教學目標的達成更科學、精準和直觀。當前,依托大數據,教學內容可以在海量資源中進行搜索,教師可以對內容進行分析、比對,篩選出更為適宜教學的內容。同時,因為大數據種類繁多、形式各異,使得傳統教育在面對互聯網時,能及時發現課堂教學中,注重理論講授忽視實踐操作,注重流程推理忽視工具應用,注重知識考核忽視項目訓練等問題,這些問題恰恰是大數據發展過程中給計算機專業教學帶來的挑戰。在大數據背景下,視頻、動畫引入課堂教學中,在線教學、遠程教育、一對一教育、團隊PK走進課堂,微課、慕課、MOOC等授課形式得到了廣泛應用,所有的這些,都是教學方式變革的體現。
3.大數據促進了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
大數據蘊藏了海量教學資源。其中用于搜索資源的網站有百度、搜狐、搜狗、360等,用于學習網站有我要自學網、時代光華、滬江網校以及專業類學習平臺等,用于交流討論的有社區平臺、BBS等,用于衣食住行的有天貓、美團、藝龍、高德等,教育網站有百度教育、淘寶教育、YOUKU學堂、騰訊課堂等,各類教育教學內容可謂不勝枚舉,如此海量的資源使教學內容豐富而多彩。
4.大數據讓多元評價更為科學客觀
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有限的數據分析使得教學評價的來源通常聚焦于教學行為,利用現場觀察、視頻記錄、學生行為來診斷課堂教學質量,而對于學習評價,大多依據作品的內容來進行成績差異分析和量表統計分析,都是傳統的抽樣式、群體式評價。而在大數據背景下,在以人為中心的感知評價的基礎上,拓展到以數據分析為重點的信息化評價,通過獲取、整合、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情感體驗、認知建構、思維發展、綜合表現及學習信息的攝取等多模態數據,科學、公正、客觀地對學生學習進行綜合評價。
三、大數據背景下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
大數據背景下信息化教學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充分利用大數據,結合高職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認知特點,從教、學、管、研多個層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分析存在的問題,優化教學形式,啟迪自學能力,建立創新引領機制,從不同維度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1.立足課堂教學,創新教學形式內涵,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是學生知識來源的主要渠道,是學生思維形成和能力提升的搖籃,受大數據影響,課堂教學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大數據時代,教學形式趨向多樣化、信息化,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數字化學習平臺、在線教育、云平臺等,實現視頻教學、互動教學、在線測評等已很常見。課前教師通過教學平臺學習任務書及學案,學生利用電腦、手機下載瀏覽,開展課前自學,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在自學過程中,對存在的疑惑,可以通過互動平臺實現師生間的有效問答,利于學生及時掌握相關知識。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授課從“一師多生”轉為“一師一生、一師兩生”等多元化授課模式,這樣可以實現個性化培養,針對性有所提高。以Photoshop教學為例,在講解LOGO制作時,鏈接企業網站主頁,讓學生了解企業的LOGO,從形狀、顏色、寓意等方面設問、啟發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小組討論、數據分析等形式,引入創新的想法,建立創新的意識,形成創新的理念,從而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大數據對教學內容的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教師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圍繞教材內容,從網絡上搜索相關最適宜的素材,結合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梳理每次課的重難點,以最有效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大數據中涵蓋的教學方面的素材面廣量大,包括了在線教學、視頻素材、圖片素材、問卷分析、模擬體驗等教學素材,以及其他互動交流的平臺等等,在云量信息中采集教學所需,整理、內化為教學所用。使教學內容從生動多樣、科學客觀以及體現時代特色等角度拓寬學生的認識層面。
2.立足活動平臺,豐富活動信息素養,拓寬學生的視野眼界
大數據時代下,學生的活動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如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業大賽在上海賽區舉行,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于2019年4月啟動,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拉開序幕。除全國性的創新比賽外,各省、市也自行組織了形式各異的創新比賽活動,此類比賽技術含量高、信息素養足、對活動的知識和技能沖擊力大,通過此類活動,培養學生創新學習意識,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學生在參與活動或比賽過程中,搜集“新”資料,接觸“真”高手,見識“最”前沿,對于學生的專業水平提升十分重要,對拓寬學生的視野眼界大有裨益。
3.借助管理機制,制定創新激勵政策,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當前,高職教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關于高職教育發展的政策和激勵機制正在紛紛出臺,大數據時代對高職計算機專業的創新思維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能依托高職教育建立相應的創新能力培養激勵機制,則可極大地提升廣大師生創新的熱情。創新能力培養激勵機制可以從精神、物質、情感和校園文化等多角度制定,既可以借助比賽、研討、實踐、社團活動等平臺開展活動,也可以通過評選、評優、評定等方式以評促學、以評促創,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創新中來。計算機專業知識更新頻繁,對創意設計要求較高,如果沒有創新平臺,學生的創新能力很難提高。因此,結合高職辦學特點建立創新能力培養的激勵政策,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4.成立創新團隊,研究創新專業方向,形成創新的濃郁氛圍
高職計算機專業所學課程介于中職和大學之間,就業方向基本與大學生類似,就業的信息技術企業多處于科技前沿,競爭壓力大,需求人才標準高。因此,創新能力、信息素養等對于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將來職業生涯的走向就顯得尤為重要,創新能力已成為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一個成功的創新作品要經歷探索、構思、實踐、完善、應用等過程,有的甚至要歷經數十次修改。第十三屆全國高等職業院校“發明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的631件作品,每件作品的背后都有一支強健的創新團隊。組建團隊是一種提升協作能力的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構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形成創新協作的思維方式,掌握創新的方法,在不斷的進步中完善自我的綜合素養。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是機遇,職校學生思維相對活躍,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對新事物、新觀點的接受能力比較快,通過大數據平臺合理的引導,使其在以后的職業生涯道路上越走越遠,進一步提升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求新求異、打破常規、推陳出新,使高職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時俱進,跟上時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孫昕.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專業職業教育改革研究[J].中國市場,2016(10).
[2]熊德蘭.大數據時代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析[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4(6).
[3]潘少偉,張威威,周鵬輝.大數據時代計算機類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析[J].科技視界,2015(34).
作者:劉雪 單位:江蘇省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