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風險管理下的優化預算績效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預算績效管理是圍繞預算開展的績效管理模式,在預算管理中融入績效管理理念,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關于如何優化高校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文章從2017年新版COSO-ERM框架中得到啟發,樹立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理念,明確預算績效管理目標,實施預算績效的全過程動態管理,并妥善做好預算績效信息管理,將全面預算績效管理融入學校內部治理,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高校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高校;風險管理;預算績效管理
一、高校開展預算績效管理的背景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的關鍵舉措”,要求“解決當前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工作的持續推進,尤其黨的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成為響應國家號召、落實國家治理和改革預算管理機制的前沿陣地。2019年,為貫徹落實《意見》的部署,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教育部了《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教財〔2019〕6號),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覆蓋部門預算和轉移支付的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的工作目標。
二、高校開展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從預算管理優化看績效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各項支出要用在刀刃上、緊要處,強調要取得成效。高校如何安排有限的預算,最大化推動學校教學科研工作,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高校綜合競爭力,需要“全面預算績效管理”作為工具,打破現有預算分配的固化格局,硬化責任約束,強化目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果和預算管理水平。
(二)從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看績效預算管理作為學校行政管理體系中的重要領域,其水平高低對學校整體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著重要影響。以“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為抓手,合理分配資源、科學協調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關系,平衡好具有高校特色的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兩大權力,切實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提升學校治理能力,為我國堅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貢獻高校力量。
(三)從風險管理框架看績效2017年,COSO了新版ERM(企業風險管理框架),新版框架采用的是5要素20原則的框架結構形式,其中五要素分別為:治理和文化、戰略和目標設定、績效、審閱與修訂、信息、溝通與報告。新框架強調了風險管理、戰略及績效的關系,將風險管理融入管理決策的各個流程環節,特別是主體的核心業務,能夠提升主體創造和保護最終實現價值的能力(周婷婷,張浩,2018)。換句話說,新框架主張風險管理與績效管理之間的一致性與協同性,都是為了最終實現組織目標。近年來,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作為管理工具逐步被引入到高校管理中,與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相結合,通過風險管理工作識別與評估影響績效的風險,有針對性地選擇應對措施,以預算績效結果的變動顯示風險變化與管理現狀,進一步完善風險內控。本文參考成熟的風險管理框架,對高校如何優化全面預算績效管理,促進預算績效管理的執行和落實,以期對實踐有所借鑒。
三、高校優化預算績效管理建議
預算績效管理圍繞預算開展的績效管理模式,在預算管理全流程中融入績效管理理念,促進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益。預算績效管理創新了預算管理模式,圍繞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評價方面,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并糾正,從而實現預算管理的閉環。借鑒COSO-ERM框架,高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優化預算績效管理。
(一)樹立全面預算績效理念ERM第一個要素是治理和文化,該要素主要集中在控制環境這樣的宏觀層面進行闡述,包含董事會執行監督、建立運營機構、定義組織文化、展示對核心價值觀的承諾、吸引、開發和保留有勝任能力的員工等5個原則。在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時,高校也應當首先注重預算績效文化與意識的培養。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預算績效管理,中央和地方近年陸續了預算績效管理政策,積極探索適合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管理模式。預算績效管理的參與主體也逐步擴大到人大、審計、監察、第三方以及社會公眾。高校緊跟國家預算體制改革步伐,也逐漸樹立預算績效管理意識,在資金管理相關制度文件中一般會包含“績效管理”相關表述。但實際工作中還是存在“重分配、輕執行、輕管理”的問題。樹立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理念,開展預算績效管理為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有效方法。預算績效管理不僅是一種技術工具,更是一種價值理念,學校、財務部門、審計部門、業務部門和預算單位都需要強化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理念。學校層面需要通過規章制度確立績效的地位,加強頂層設計,用制度引導績效管理,在學校工作各方面強調績效管理;財務部門在組織編制預算時,要積極籌劃構建符合本校特色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無績效不預算,有預算必績效,使預算和績效深度融合;審計部門要樹立績效導向審計,更關注資源使用的經濟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等績效實現情況;業務部門在謀劃設立專項項目時,要事先做好績效目標評價,結合學校發展研判立項必要性、項目可行性、經濟性和效益性,將績效作為評審立項和預算安排的必要組成部分;預算單位在申報立項時,需要提出項目績效目標,把績效作為申請立項和預算的必要組成部分。
(二)明確預算績效管理目標ERM第二個要素是戰略目標設定,強調風險管理工作為戰略目標的支撐。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也應當圍繞高校戰略目標的實現,尤其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過緊日子”的要求更為迫切,如何優化資源配置,用好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用關乎高校的長遠發展。預算績效管理通過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的融合促進“業財融合”,推動財務信息質量提升,為科學決策提供有效支撐,實現改進預算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的根本目的。高校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需要結合自身的內部組織架構以及外部環境,以學校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為出發點,細分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并層層落實,同時實時監控運行過程。在職能部門權責明晰的前提下,高校應當要求各部門各院系預算績效管理目標與其部門(院系)戰略目標和規劃保持一致,切實將預算績效管理融入學校內部治理中。
(三)完善預算績效全過程管理ERM第三個要素是績效,直接強調績效與風險管理的整合,注重識別與管理影響績效目標的風險,從預算績效管理的角度來說,高校需要完善預算績效的全過程管理,這是達成預算績效目標,也是實現高校風險管理的重要舉措。目前按照主管部門要求,高校在預算編制時設定績效目標,預算執行時開展績效執行監控,年終決算時開展績效自評,形式上已經覆蓋預算績效管理的主要環節。高校根據要求開展相應工作,缺乏內在動力和專業指導,績效評價的結果也很難真正應用。因此,高校需要進一步完善預算績效全過程管理。預算績效目標管理是預算管理的起點,通常以設置績效指標為主,績效指標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直接關系著績效管理的質量及結果的應用,因此構建科學的指標體系是做好預算績效管理的關鍵點之一。在財政部已經統一設置了預算績效一級、二級指標的前提下,高校可以考慮編制三級指標庫,進一步規范本校績效目標設置。高校可借鑒“平衡計分卡”原理,以財務、顧客、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各維度指標設置按照SMART原則設置,即要求指標具體、可衡量、可達到、有相關性和有時間要求。高校還應當重視績效目標審核,采用業務部門自評、財務部門或第三方復審相結合的方式,詳盡審核預算績效目標,確保設置科學合理的績效目標。績效執行監控是在預算執行期間對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過程管理,高校應當對績效運行過程跟蹤監控,確保緊扣項目實施時間,及時發現問題,同時可以督促預算單位重視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偏離原因及時采取糾正措施。高校開展績效執行監控時需要考慮科研活動規律和特殊性,建議主管部門對科研項目開展個性化績效執行監控,在科研項目實施期內,統籌考慮通過中期檢查開展績效監控,避免簡單化績效執行監控。績效評價工作目前通常按照主管部的要求開展,基本以高校組織自評、主管部門抽評的績效評價模式為主。高校組織自評往往由預算單位自己評價,自評過程流于形式。高校應當優化績效評價模式,考慮借助第三方或者專家評審方式開展。不同的支出項目適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模糊數學法、公眾評判法等,當前預算績效評價方法還未統一,績效評價結果難以比較,高校可以根據每種預算績效評價方法的特點,確定不同支出項目類型適用的評價方法,更好地開展預算績效評價工作。
(四)完善預算績效動態管理ERM第四個要素是審閱與修訂,強調組織需要思考風險管理各要素在一段時間內是否發揮了作用,以及根據重大變化考慮需要進行哪些修訂。同樣,在預算績效管理中,這樣一種“回頭看”的管理機制也很重要。在科學開展績效評價工作的前提下,高校應當進一步完善預算績效動態管理,強化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落實預算績效管理責任制。高校可以探索符合“業財融合”要求的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機制,使績效評價結果作為目標調整、績效跟蹤和項目預算安排的重要考慮因素。對于預算單位,將其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納入科研誠信體系管理,實現差異化管理,對于績效目標編制合理科學、積極開展績效監控和績效評價結果良好的預算單位給予較高信用等級。同時,對于績效執行監控及績效評價結果較差的項目,采取暫停下年預算或者與個人年度考核相掛鉤的措施;對業務部門而言,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與部門績效掛鉤,工作開展良好的部門,可以賦予其立項選擇上更大自主權,優先分配預算資源等。
(五)完善預算績效信息管理ERM第五個要素是信息、溝通與報告,在如今這樣信息爆炸、技術驅動的新時代,如何處理與傳遞信息,對于組織實現戰略目標顯得尤為重要。高校也應當順應大數據時代的潮流,通過大數據技術,處理各種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深度挖掘信息,給學校的管理決策提供助力。高校應當完善預算績效信息管理,建立預算績效信息反饋和信息披露機制,分層分類,逐步實現預算績效信息公開。績效評價信息反饋對象不僅包括預算單位,還包括業務部門、上級主管部門。向預算單位反饋,促進預算單位及時清晰了解績效完成情況,及時糾正不足;向業務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反饋績效信息有助于其及時掌握了解情況,促進績效評價結果應用。要建立預算績效管理信息披露機制,讓社會公眾直接了解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有利于社會公眾了解高校運營狀況、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也可以吸引社會資金辦學。高校還應完善信息系統來保障預算績效信息管理,在實現項目信息、績效指標庫、政策背景、評價結果、第三方管理等基礎功能的基礎上,加入數據統計、多維分析、整體監控、滿意度調查、溝通平臺等擴展功能,與業務管理數據互聯,推動績效管理信息在業務環節的應用,挖掘信息價值,推動績效信息應用。
四、結語
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是高校完善治理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管理工具,有助于高校優化資源配置,強化責任約束,提高資金使用效果和預算管理水平。高校應當圍繞發展戰略和規劃,樹立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理念,明確預算績效管理目標,實施預算績效的全過程動態管理,并妥善做好預算績效信息管理,將全面預算績效管理融入學校內部治理,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高校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俞奕奇.高校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重難點問題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11).
[2]宋丹.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全面預算管理績效評價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9.
[3]廖曉軍.明確目標扎實工作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J].中國財政.2011(11).
[4]陳燕飛.新《預算法》背景下高校預算績效管理問題探析[D].南昌航空大學,2019.
[5]王莉莉.中國政府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優化與國際經驗借鑒研究[D].河北大學,2019.
[6]周婷婷,張浩.COSOERM框架的新動向——從過程控制到戰略績效整合[J].會計之友,2018(17).
作者:王琰 孔雯 單位:南京大學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