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積極心理學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今社會環境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了高度重視,許多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弱,受不了挫折和打擊,不利于自身身心健康的發展,同時對社會和諧穩定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目前主要采取的心理學辦法是從消極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查找學生的思想問題,從而忽視了對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本文從運用積極心理學創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出積極心理學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路徑,以供借鑒。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傳統的心理教育模式主要是從問題角度出發,幫助分析解決學生引發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從而克服這些心理障礙。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引發心理障礙問題的原因越來越多,運用傳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已經不適應社會的需求,很難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積極心理學的出現,是對傳統心理學的一種革命,倡導發現人類的美德,如愛、寬恕、感激、智慧、樂觀等,肯定人的優秀品質,倡導人們用積極的態度去學習生活,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導向,改善學生的生活學習習慣,學會發現美,感悟美,從而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
2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2.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蓋面小
在大學近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肩負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責任,在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上,主要還是對于少部分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積極心理學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是高校在校全體大學生,能夠使普通大學生變得更快樂,激發大學生自己的潛力特點,讓大學生能夠正確的看待自己,通過挖掘自身的力量,避免在受到困難和挫折時產生心理問題。
2.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單一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單一,主要是以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為主。對于學生發現的思想問題,基本上屬于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相關工作人員勞心勞力,效果卻不十分明顯,最主要的還是沒有發學生的品質和潛能,讓學生保持健康向上的狀態,學校也未充分認識到積極心理學的作用,未能夠從長遠角度考慮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2.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設置存在局限性
通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設一名教師作為主任,主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工作,有條件的學校還會設置教研室。但是相關工作人員的學歷水平都與專業化水平有較大的差距,另外人員數量上的不足也明顯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困難,這種設置已經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長期發展。
3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途徑
3.1構建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高校生活中有相對寬松自由的生活空間和學習空間,許多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相應的學習和生活,但是來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部分學生的期望值過高,導致理想與實際貼合不緊密,實現理想的途中困難重重,屢屢碰壁,當理想與目標實現不了的時候,很容易受到挫折,產生負面情緒。因此需要我們正確看待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對學生發展進步的作用,及時幫助學生制定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3.2重構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和教學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素質教育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積極心理學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從關注學生心理問題和疾病問題,轉移到關心學生心理健康和情緒上去,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新時期,通過重新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和教學模式,建立起面向全體師生、全員參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借用積極心理學知識發掘學生的品質,培養學生的樂觀的生活態度,學會正確的看待人生和看待自己,做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發展規劃,同時要注重發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優點特長。在教學模式的創新上深挖積極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相應的理論基礎,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建立起教育、預防、干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構建起家庭、學校、社會共抓共管,共幫共帶的立體化心理教育格局。
3.3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和教學手法
在優化教學方法上,要注意完善相關理論體系的建設,增加心理健康選修課,重視隱性課程的開發,能夠將積極心理學穿插在體、音、美的相關教學內容中,同時高校還要統籌兼顧,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通過建設心理服務站和在線熱線、與班主任輔導員展開新生談話、電話家訪,或者每月與輔導員和班主任進行一次心理安全形勢分析會,及時關注班里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對于個別心理問題的學生可以進行專門輔導。也可以和社區醫院、科研單位攜手組建區域心理健康公益服務機構,定期在高校開展心理輔導課,舉辦心理輔導活動,幫助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另外要重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在網絡時代要充分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就必須學習網絡了解網絡,這樣才能時刻與學生保持共同的話題。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打造網絡資源庫、網絡平臺,建立完善心理健康等級評定,實施學生心理危機監護分級預警制度,幫助了解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3.4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綜合能力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素質,校園可以通過建設一支由校外專家、專業教師骨干、輔導員等相關人員組成的心理工作隊伍,隨時服務好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也可以通過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對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共性問題和個別案例進行課題研究,而提升心里健康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教育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輔導經驗。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進行相應的心理文化活動,如心理文化周、心理學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正確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正確對待心理問題,從而進一步方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4結束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正確面對壓力,適應社會的重要環節。積極心理學適應了新時期大學生心理變化的特點,倡導學生們能夠利用自身積極的心理狀態,去迎接挑戰,迎接困難,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同時我們要注意積極心理學,在實踐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不足,需要每一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夠主動探究,創新工作方法,進一步發揮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亮,肖冬梅,相楠,等.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以東北農業大學為例[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5(06):85-89+94.
[2]田秀菊,連紅杰.基于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理念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效果評價[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6):89-92.
[3]彭海濱,張麗玉.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一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7,34(11):78-82.
作者:曲碧菡 單位:黑龍江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