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生態農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提升農用地單位面積產量,提高農業經濟效益,農民加大了化肥和地膜用量,從而使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不利于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分析了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生態農業的重要作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經濟;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
隨著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對農業經濟產生的效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取得理想的效益,在農業生產中加大了對化肥、農藥等的用量[1]。雖然農產品的產量得到明顯提高,但是無法保障農產品質量,使得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受到嚴重影響,同時破壞了我國的生態環境[2]。為了改善這一問題,就需要對我國的農業模式進行調整,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既使農產品產量得到保障,也能提高農產品質量,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1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生態農業的價值
1.1優化農業經濟的發展模式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較大,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各項農業政策的與實施,我國的農業經濟水平得到快速發展,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也不斷提高,但農業生態受到的污染也日益加重,特別是在開展農業生產活動時,各類化肥、農藥以及地膜的過度使用,使水資源與土壤被嚴重污染[3]。在實施生態農業時,要做到綠色生產,使農業生態資源得到循環應用,提高生態資源的利用效率,優化農業經濟的發展模式,從而保護生態環境。
1.2調整農業經濟結構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健康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對綠色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以及有機食品的需求增加。通過實施生態農業,可更加高效地組織農業生產與農村經濟活動,調整與優化農業經濟結構,可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加大主導產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戰略性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4]。此外,實施生態農業可有效延長產業鏈,推行農戶聯合公司的生產模式,使經濟發展以農業為首,集產、加、銷、貿為一體。
1.3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推行生態農業時,可有效結合農業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這樣不僅可使農業經濟得到有效發展,同時也可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通過推行生態農業,在提高農產品產量的同時也能減少對化肥和農藥的依賴,合理分配農作物種類,增加農作物的種植數量,從而使農產品的種類更加豐富,提升農產品質量。
1.4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
通過實施生態農業,可使農產品的種類更加豐富,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從而促使農業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最終使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得到明顯提升[5]。同時通過實施生態農業,能夠在農業生產中減少農藥、化肥的用量,使農業生產更加綠色、無公害,防止周圍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并且通過實施生態農業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種植農產品,合理構建農產品體系,使土壤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取得更高的生態效益。
2生態農業實施中的推行措施
2.1加快生態農業發展觀的創新
為了更加快速地推行生態農業,使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創新生態農業發展觀。在開展農業生產時,要有效結合農業生產理念、工業化理念以及產業化理念,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產量,進而使農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同時需要應用地膜技術和大棚技術,使農產品種類打破地域限制,進而使不同區域的農產品種類變得更加豐富。應用科學管理模式,使農產品產量得到保障,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6]。例如在對原有農作物產業基地進行擴展的前提下,可建立示范基地,進一步擴大優勢農產品的產量。并且積極修建大棚,豐富農產品種類,打造特色小鎮,使當地的休閑觀光農業得到更加高效的發展。
2.2加大對生態農業的支持
要想推行生態農業,促使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①國家要對目前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支持生態農業的發展。②各級地方政府要完善生態農業管理機制以及監督體系,使生態農業發展得到制度保障[7]。③地方政府要加強生態農業的優勢宣傳工作,使人們對生態農業產生足夠的重視,能夠積極推行生態農業的實施。④相關部門要加快建立針對生態農業的相關法律法規,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與生態農業實施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執法措施。
2.3鼓勵農業生產者參與生態農業推行工作
為了加快生態農業的推行速度,促使農業經濟早日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提高農業生產者的參與積極性。在推行生態農業時,農業生產者屬于執行者,提高農業生產者的參與積極性,能夠有效發揮農民群眾的力量,加快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盡早達到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要想使農業生產者積極參與生態農業建設,地方政府就要實施惠民政策,使農業生產者能夠在生態農業實施中得到有效的技術與資金支持,保障農業生產者能夠獲得經濟利益。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需要成立專家隊伍,做好生態農業推廣宣傳工作,并積極解決生態農業推行中遇到的技術與生產難題,同時做好新品種的研發工作,加快生態農業的推行速度。
3結束語
要想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就要積極推行生態農業生產,應用生態農業可以優化農業經濟的發展模式,調整農業經濟結構,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升農業生產所獲取的綜合效益。而要想加快生態農業推行速度,就要不斷創新生態農業的發展觀,加大對生態農業推行的支持力度,從而調動農業生產者推行生態農業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胡平波.支持合作社生態化建設的區域生態農業創新體系構建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8(12):94-106.
[2]高文智,陳健,韓福麗,等.黑龍江省共享農業生態旅游發展及其策略探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J].林業經濟,2018,40(12):60-63,71.
[3]何瓊,楊敏麗.基于國外循環農業理念對發展中國特色生態農業經濟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7(2):21-25,36.
[4]雷仲敏,張夢琦,李載馳.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建設評價研究———以青島夏莊生態農業特色小鎮建設為例[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3):8-12,28.
[5]于法穩.新時代農業綠色發展動因、核心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2018(5):19-34.
[6]康晨遠.海歸青年的有機農業夢———訪安徽省天長市禾禾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平東林[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9(12):27-28.
[7]蔡穎萍,杜志雄.家庭農場生產行為的生態自覺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全國家庭農場監測數據的實證檢驗[J].中國農村經濟,2016(12):33-45.
作者:趙宇軍 單位:晉城市城區畜牧獸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