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管理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向
1.1信息化方向
先進技術的引導以及市場信息化建設是確保農業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計算機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中,作為農業經濟而言,應該積極地利用計算機技術,加強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優化和完善的力度,在信息化資源與相關技術的支持下,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掌握市場變化的情況,才能確保我國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不受影響。
1.2現代化發展方向
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必須緊跟時展的步伐,嚴格地按照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和要求,加強農業經濟現代化建設的力度,通過建立多樣化農業經營模式的方式,將農業經濟體系融入新農村建設中,為我國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
1.3生產化發展方向
政府部門在大力推動新農村建設規劃時,必須充分發揮先進農業合作經營模式的優勢,提升農村與農民的經濟收益。比如,大型企業在積極參與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將農產品標準化的生產與加工作為企業發展的方向。嚴格地按照企業制定的標準進行農產品的生產與加工,促進農民經濟收入穩步提升的同時,為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2.1工農結合,避免人口外流
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方式,鼓勵各個行業的企業參與到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與加工中。這種農產品生產與加工有機融合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不僅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而且對于農村勞動力留存率的提升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經過深入地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我國的農業生產主要分為農忙與農閑兩部分,之所以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去城里打工,就是希望能夠在農閑的時候,為自己的家庭創造一些額外的收入。然而,外出務工造成了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的出現,而且外出務工農民回家的費用也較高。因此,政府部門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采取的是引導企業在農產品生產地直接建廠進行農產品深加工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不僅徹底地解決了農民農閑時節的就業問題,促進了農民經濟收入的提升,而且也為和諧社會的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2.2優化農業經濟的管理制度
政府部門在積極地創新和優化農業經濟制度的過程中,必須深入分析和研究,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首先,將農業經濟管理指導意見作為依據,做好國家有關于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綱領的落實工作。其次,嚴格地按照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業經濟管理策略與制度,確保農業經濟管理的有序發展。最后,相關部門必須以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求為出發點,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同時合理地進行農業生產資源的配置,為我國農業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3提升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
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與人才培養體系,是確保新農村建設目標順利實現的關鍵。為了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隊伍綜合素質與業務水平的全面提升,相關部門應該通過組織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學習農業經濟管理政策與相關知識的方式,增強其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為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建設目標的實現提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2.4合理實現土地流轉
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發現,小戶經營是當前我國農業經濟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由于這種經營模式存在著生產效率低,且無法借助大型設備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特點,所以,對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相關部門必須在充分考慮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基礎上,根據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要求,加大集約化農業經濟發展的力度,為農產品的深加工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結束語
我國在實施新農村建設理念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優勢,積極地進行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促進農民收入的提高,同時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步伐,通過增強我國農業經濟實力的方式,確保我國農業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曲霞.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方式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13):33-34.
[2]王文沂.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及優化策略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11):2
作者:施春秀 單位:青島市黃島區珠海街道辦事處社區建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