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式園林意象應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人們居住模式的變化,居住區景觀與人們的生活有了日益密切的聯系,人們對于居住區景觀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也不斷增長,并反映在日益強調的景觀使用功能和視覺審美功能上。居住區景觀設計是現代景觀設計的范疇之一,中式園林是中國傳統居住藝術的集中載體。要想更深刻地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詮釋中式居住的精神,首先要對居住區景觀設計和中式園林有全面而透徹的認識,并以此為出發點展開初步研究。
關鍵詞:居住區景觀中式園林園林意象設計方法
一、居住區景觀設計
居住區景觀屬于景觀的分支,其結合生態學、心理學、地理學、美學等學科,對景觀的結構與形態進行規劃、管理、保護、恢復、再造,以達到人、自然、建筑和諧共生。居住區景觀設計指結合居住區當地的人文特色和自然特色,對居住區的環境空間進行園林設計的過程,其中包括園路的布置、小品的設置、地形的改造、植物的配置等,旨在將居住區營造成生態環境優美、生活配套設施齊全、安全舒適且滿足居民要求的景觀[1]。
二、中式園林
中式園林之所以能夠擁有完整的、延續的力量,主要是因為其自身深刻樸素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以及“師法自然”的景觀在世界園林中獨樹一幟。中式園林通過多樣的造園手法協調自然和人工要素,園林的形成過程折射出造園家的精神世界。中式園林是博大精深又源遠流長的園林體系,并對世界不同地區園林的發展具有廣泛影響。特別是在中國傳統園林的發展后期,形成了北方恢弘大氣的皇家園林和江南靈秀典雅的私家園林兩種不同類型的園林。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是中國傳統園林中十分成熟、營造水平較高的兩個典型代表[2]。
三、中式園林意象
意象由自然物象、人工物象及其中蘊涵的情感、志趣等構成,其中既包括有形的物質元素,又包括無形的精神元素。意境不包含物質元素,主要指文學、藝術作品中體現的精神因素,即項錫黔所說的“情調和境界”。但意境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依存于意象,通過意象表現出來。在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對意境的追求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價值取向,而抽象空靈的意境需要具象的景觀意象承載和表達[3]。通過上述的概念分析可知,中式園林意象也分為兩部分。具體來說,它可分為“中式意”和“園林的象”兩部分:“意”主要是精神層面上我國的傳統文化哲學思想,如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都是中式園林意部分的核心精神;“象”主要指物質層面,即在造園的后續工作中用什么物質表現“意”要傳達的思想或者精神追求。中式園林的意象體現了人內心的想法與構園要素的充分結合。中式園林意象是你中有我、相互依存的關系。
四、居住區景觀設計的中式園林意象應用原則
1.師法自然原則中式園林在各種各樣文化的影響下不斷創新發展,設計者對中式園林要采取取其精華、堅守經典的態度,才能使中式園林維持良好的發展狀態。因此,人們在運用師法自然的原則創造中式園林景觀意象時,應注意保證前人延續下來的自然觀不受外在事物的干擾。中式園林設計的哲學思想始終是豁達開闊的,這與古人樂山好水的自然觀造就了他們開闊的精神視野和審美視覺有關。在中式園林景觀的審美中,建筑景觀與自然美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古人智慧的自然觀造就了他們樂觀積極的生活哲學,因此,在居住區的景觀設計中,設計者需要掌握園林自然美。
2.因地制宜原則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一直是中式園林設計中設計者應遵循的原則。地形不同,表現出的藝術效果自然不同。根據地形合理地造園,能以藝術的方式再現自然,獲得良好的效果。所謂“相地合宜,構園得體”,就是要選擇合適的場地,才能建造出完美的園林。根據所選場地的不同特點在合適的地點建造不同的山水樓臺,因地制宜的想法不容小覷。自然環境在文化發展方面的影響顯而易見。居住地域的文化差異主要取決于當地的自然環境,如氣候、土壤、雨水等因素。并且,人文環境對人們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影響,如休閑娛樂、社會交往等,地域文化內容的獨特性便是由于其范圍的大小與對象的差異形成的。重視景觀意象自然與文化的不同,是體現居住區中式園林景觀意象的重點。
3.景觀人性化原則居住區景觀設計的服務對象是人,其服務對象按年齡段主要分為兒童、青年、中年、老年四種。居住景觀設計的宗旨是以人為本,因此,在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功能分布中,設計者要按照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及其在居住區中的生活需要展開有針對性的功能分區,如兒童游樂區、老年人健身區、年輕人運動區等。設計者也可根據居住者的行為劃分活動功能區域,如開放的公共活動區域、半私密的活動區域、私密的活動區域等。
4.景觀生態性原則居住區景觀設計要凸顯居住景觀的生態性。生態環境由陽光、空氣、植物、水體、土壤等自然要素構成,它們直接影響著居住區的內部環境。居住區景觀與動植物之間要保持良好的生態平衡,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設計者要注重光照的設計,使不同區域有充足的光照,也要有適宜的遮陰環境。居住區景觀的植物設計部分要疏密有度,把握不同區域植物綠化的層次,因為良好的植物生長環境有益于凈化居住景觀中的空氣和土壤。陽光、空氣、水體、土壤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對立、相互統一的,其共同促使居住區景觀生態的整體可持續發展。
五、居住區景觀中式園林意象的設計方法
1.中式園林造園思想表意周維權在《中國古典園林史》中提出,中國古典園林之所以能夠把消極的方面轉化為積極的因素,以求得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合,從根本上說應該追溯至其造園的哲學、美學乃至思維方式的主導[4]。中式園林的形成與發展脫離不了中國兩大思想流派的深厚文化,中式園林的形成也依托于中國儒家、道家思想家的人生觀與自然觀。中式園林主要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對于人和自然的完美契合具有較高的要求。意在筆先,中國古典園林在立意上表現出豐富的內容,正是以“意”為精髓,才創作出流傳百世的經典之作。儒家的文化價值與審美思想仍然適應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因此,中式園林意象在當下的居住區景觀設計中需要堅持“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構造出符合現代審美的中式園林景觀。我國園林景觀體現了人和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是園林意象思想上的崇高追求。
2.中式園林造園要素為象中式園林意象中整體意象的具體外部表現主要是人們可觀察到的園林要素,設計要素為組成居住區景觀的基本要素具體包括山、水、植物等。中式園林意象就是在一個大的園林思想主題之下,將這些要素進行構思設計和搭配,讓這幾種要素之間的關系整體呼應,能組合成造園者心目中想要獲得的景觀效果。在這類園林建造過程中,山、水、石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探索和分析這些山水園林,能夠挖掘出許多獨特的歷史文化。
六、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式園林意象的應用意義
1.文化思想體驗中式園林意象表現的內在含義是中國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師法自然”的自然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下,中式園林形成了不同于世界其他園林體系的獨特園林藝術風格。中式園林具有鮮明的園林景觀特色,是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的良好體現。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能被更多人認可,因為中國人接受的思想觀念和自然觀是相同的。
2.人文情感表達中式園林背后蘊含的主要是人們豐富的寄情于山水的情感。以往的中式園林山水景觀可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如蘇州園林中的獅子林,其宏偉的假山造型搭配曲折的水景,反映出園主人情感世界的宏大。中式園林設計還體現了設計者的文化涵養。當前部分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缺失人文情感,主要是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的影響。設計者將情感通過中式園林景觀傳達給人們,可使人們在一定的意象中體驗自然、釋放情感、放松心情,真切地感受居住環境給人們帶來的情感共鳴。
3.理想的人居環境中式園林發展至今日,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是人們理想的居住環境。中式園林能夠為人們的生活提供理想的生態環境和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其造園思想和蘊含的自然觀符合人們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能給人們提供理想的居住環境。
結語
居住區景觀設計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國傳統文化包含著深厚的哲學思想和人們美好的生活態度,園林就是一個很好的展現中式哲學思想的場地,可以將儒家、道家哲學思想中的自然觀念利用具體的形象或者元素表達出來。現今人們的居住區也需要蘊含一定的生活哲學和生活態度,設計者可以借鑒中式園林的造園手法,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更好地利用和發展中式園林意象。
參考文獻:
[1]陳婷.居住區景觀設計探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5.
[2]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33-34.
[3]林崇華,王亞平.古典園林中的隱逸文化意象分析及對現代園林設計的啟示[J].現代裝飾(理論),2016(10):174-175.
[4]蔣娟娟.中國傳統園林的符號解讀與傳承[J].中國園藝文摘,2018,34(3):89-90.
作者:楊阿娣 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