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育管理和決策優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數據滲透和融入教育領域,引發教育管理和決策的極大變革和創新,推動了教育教學由經驗決策到數據驅動決策的轉型,使教育管理和教學決策向更加智慧的方向發展和邁進。借助大數據挖掘算法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教育大數據預測分析能力,可以較好地優化高校教育教學決策,提升高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使之由增量擴張向質量創新發展轉變,拓展教育教學決策的深度和廣度。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教育;教學;決策;優化
0引言
當今時代,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并且日益普遍地滲透于社會、生活、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改變了人們的行為習慣與思維方式。同樣,在教育行業,信息技術不但影響了教育手段與技術,而且形成了教育發展的新動力與新思想,從而推動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一步優化。教育大數據日益增長,給信息化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學合理地應用教育大數據,優化教育管理和教學決策、提升教育教學效果,是信息化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促進教育管理和決策,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學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1大數據概述
大數據是數據科學,以海量的數據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各個科學領域的共性數據問題,分析和把握數據的內在關聯和規律性,為科學領域技術難題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大數據還是一種技術平臺,是融合大數據采集、大數據預處理、大數據存儲及管理、大數據分析及挖掘、大數據展現及應用等技術為一體的技術堡壘。技術是大數據價值體現的手段和前進的基石。是大數據實現從采集、處理、存儲到形成結果強力支撐。大數據還是一種工具,使它成為從復雜現象中透視本質的最有用工具,擁有巨大的潛力和能量。大數據時代需要形成“大數據思維”。大數據不僅是一種應用性很強的實用工具,而且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與西方人相比,中國人在思維方面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缺少精準性。考慮問題大而化之、重定性輕定量的例子不在少數。因此很容易發現對當地、本系統的人才數量、質量、結構都不甚了解的教育工作者。胸中無全局,焉來好決策?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重視大數據,也是一次思維方式的變革。每一個教育工作領導者和執行者都應該從對大數據的認識中,掌握工作重點,探索工作規律,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學決策的自覺性與主動性。教育大數據是指整個教育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以及根據教育需要采集到的,一切用于教育發展并可創造巨大潛在價值的數據集合。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教育大數據從戰略高度應定位為推動教育變革的新型戰略資產、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科學力量以及發展智慧教育的基石。教育大數據的最終價值應體現在與教育主流業務的深度融合以及持續推動教育系統的智慧化變革上,具體表現在驅動教育管理科學化、驅動教學模式改革、驅動個性化學習真正實現、驅動教育評價體系重構、驅動科學研究范式轉型、驅動教育服務更具人性化。
2教育大數據對教育管理和決策的影響
2.1教育大數據對教育決策主體的影響
由于教育決策主體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存在缺失,導致教育決策存在偏差,具體表現為:教育決策主體專業素質欠缺,存在盲目決策、隨意決策的現象,缺乏對客觀情況的調查研究,僅僅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斷和片面的推論進行決策,這就使教育決策容易出現失誤,暴露出教育決策科學性欠缺的問題。教育領域改革的舉措決不能倚重于主觀感受和經驗判斷,而是要充分利用新的理念、技術和手段,推動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而基于數據、證據、民意的理性研判,是推動科學決策重要必經之路。這其中,體現大樣本、全樣本優勢的大數據運算為政策決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育大數據環境下,教師的決策行為依賴于各個教學系統產生的各類數據,學生、同行乃至社會公眾等通過數據影響教師的教學決策。想要大數據在教育管理和決策上充分發揮作用,還需要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增強大數據意識,增強大數據在教育管理實踐中的作用。教師和相關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管理工作的直接實踐者,他們對于大數據的認知和重視程度,決定著大數據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成效。
2.2教育大數據對教育決策環境的影響
教育決策環境日趨復雜,致使教育決策主體無法進行準確的分辨和評估,對于干擾教育信息和有價值的教育信息無法識別,缺乏對教育信息碎片的全面把握,這就使教育決策存在遲滯性,無法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降低了教育決策的科學性。教育管理決策的制定離不開數據基礎,而大數據的出現和發展對于教育管理決策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在傳統的小數據時代中,決策信息來源面窄,一致性傾向高。而大數據理念更傾向于利用新的多種類型的數據獲取信息,以數據為基礎進行研究并做出決策。大數據的特點不僅在于海量數據,更在于數據類型和表現形式多樣化,包括調查數據、網絡日志、音頻、視頻、圖片和地理位置等。
2.3教育大數據對教育管理和決策組織的影響
原有的教育決策系統是采用科層制、縱橫向等級管理的分工合作模式,呈現出“金字塔”式的教育決策結構狀態,顯露出教育決策成本過高、信息反應遲滯、協調溝通不足等問題,這就使教育決策信息難以互通和共享,表現出教育決策結構滯后的狀態。同時,教育決策環境變化復雜多樣,顯示出對扁平化教育決策結構的需求,原有的集中統一的垂直化教育決策方式顯得過于獨斷和僵化。大數據環境下,有更多的教育工作人員參與到教育管理決策中來,改變基層的教師或者學生不能參管理和決策的形式,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和長處,使教育數據多元化,集思廣益,對促進教育管理決策水平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2.4教育大數據對教育管理決策中教育問題解決方式的影響
傳統的教育管理決策存在缺乏內外部環境信息的及時有效反饋,難以全面進行信息的接收和處理,信息過載或信息稀缺以及信息數據分割、封閉等等的問題,致使教育決策的科學性欠缺。大數據使得教育管理決策中出現了更加多樣的教育問題解決方式。傳統的教育管理決策流程傾向于在產生問題后,針對問題進行分析推斷,總結問題原因,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而大數據的出現和應用可以使教育管理決策者對于教育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合理有效預防,使得教育問題從源頭得以解決。
3大數據在教育管理決策中的有效應用
在教育領域,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教育行業應用網絡互動平臺、課程管理系統、學習管理系統的時代背景下,學習者的學習狀態、學習行為等教育數據大幅度增長。大數據視角下的教育技術能夠傳遞、量化、捕捉教育信息,考察教育整個過程,借助真實的數據分析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最終優化和改革教育管理方式和決策的科學性。
3.1大數據視角下,教育數據采集方式的豐富
數據是一切的基礎,如何獲取更多的教育數據,是教育管理和決策質量提升的基礎,雖然大數據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想充分發揮其作用,還需要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增強大數據意識,增強大數據在教育管理實踐中的作用。教育數據的全面、自然、動態、持續采集是構建教育大數據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作。業務的差異性直接導致教育數據來源更加多元、數據采集更加復雜。區別于傳統教育數據獲取方式,大數據視角下完善和豐富了教育數據采集和收集手段,包括物聯感知類技術、視頻錄制類技術、圖像識別類技術以及平臺采集類技術等,加強了相關資料的數字化、信息化,加強數據搜集能力,并增強對于碎片化信息的整理能力。數據采集是建設教育大數據的基礎性、先導性工作。隨著很多新型技術(如眼動追蹤技術、語音交互技術、體感技術等)的逐步成熟,將有越來越多的數據采集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推動教育大數據更加實時、連續、便捷的采集。
3.2大數據視角下,教育數據平臺的創建
為了較好地實現教育決策的優化,要注重對教育決策環境數據信息的整合,創建教育數據大平臺。教育大數據下,教學信息、學生信息、教育資源信息等多樣且繁雜,教育信息應用系統,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積累了大量歷史數據,但這些海量數據卻沒有得到有效的分析和利用,各部門人員在日常數據錄入和維護中只是通過統計和排序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功能操作獲得一些表面、淺顯、價值不高的結果。構建一個大數據分析平臺,從教育各應用平臺中抽取海量數據進行管理、整合、分析和利用,從中發現潛在問題和有價值的規律,并通過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展示,能夠為學校管理層提供科學決策的支持,并滿足教師、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從而提高高校信息化服務的質量。高校可根據自身的實力和特點科學建立校內信息網站,促進教師和學生對于教學數據的交流,并對教育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時高校還可以與相關院校及教育機構相連通建立數據信息平臺,實現教育數據信息縱向和橫向的雙重收集和儲存。
3.3大數據視角下,數據發掘和分析提升數據的有效利用
大數據視角下的智能分析技術包括統計分析、數據挖掘、可視化分析等一系列大數據分析工具、算法和模型,為各項業務的數據挖掘和分析提供智能支持服務。教育數據挖掘的內涵是要對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進行量化、分析和建模;目的是利用統計學、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等方法來分析教與學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學習分析技術的內涵是要利用已有的模型來認識、理解新的學習行為和過程,是關于教育管理者和執行者以及學生等教育環境的數據測量、收集、分析和匯總呈現。大數據技術的核心功能就在于“根據已知,預測未知”。根據已有數據,來預測將來的變動,做到盡量掌控和心中有數。依據在大數據中挖掘出信息的特點與聯系,建立科學的數據模型,通過模型帶入新的數據,從而預測未來的數據。依托于預測模型,教育管理和教育決策能夠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失誤,全面把握和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校園輿情,對潛在的教育教學問題進行預測和防范,及時調整教育決策方案,提升教育管理和決策的科學水平。
3.4大數據視角下,教育管理和決策評價機制的完善
在構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過程中,利用大數據信息管理模式,對各項評價數據進行搜集和存儲,以形成有效的意見,形成新的教育管理和決策理念。教育是一個復雜系統,如何評價教育管理和決策的科學性和精確性,是一直以來教育管理者最為關注的問題。教育大數據為解決此類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基礎環境。教育信息化不斷發展,利用信息技術助力教育質量綜合評價,能使評價內容更全面、數據范圍更廣泛、數據形式也更趨于多樣化,通過構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平臺,來建立科學的評價與決策標準,提供一種開放的、綜合的評價方式,使綜合評價過程有理可循。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也使大量數據的處理更便捷、數據的分析處理過程更簡化,更好地服務于大數據支撐的教育管理和決策質量。立足于大數據的教育管理和決策的總結和概括,具有強大的公信力與說服力,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客觀、公正地評價管理和決策的科學性,有助于有關部門進行更加有時效性與針對性的教育管理和決策。綜上所述,大數據作為一種新的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在教育教學決策方面體現出了前瞻性、科學性、靈活性的特點,在大數據挖掘技術和分析技術的充分運用條件下,深度挖掘和分析教育教學數據信息,彰顯教育決策的開放性、共享性和協同性價值追求,促進教育決策向科學化、民主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張鵬高,羅蘭.基于大數據的教育決策支持[J].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2014(10).
[2]劉鳳娟.大數據的教育應用研究綜述[J].現代教育技術,2014(8).
[3]馮春輝.大數據促進教育變革[J].邢臺學院學報,2014(2).
[4]祝智庭,沈德梅.基于大數據的教育技術研究新范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3(10).
[5]蔡劍橋.基于大數據的教育決策模式演進與趨勢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18(2).
[6]張震.生態型教育決策系統模型的構建[J].繼續教育,2011(9).
作者:羅遠哲 張健 李雪茹 李冠蕊 單位:北京市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綠色發展大數據決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基于云平臺的 WEB 頁面安全防護系統北京市工程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