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教育及漢語言文學教育對接性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古以來,語文教學是每個教學階段的重點。伴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語文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到了大學,對語文的研究就更為透徹。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語文教育的重要性。雖然各大院校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在語文教育基礎上展開了漢語言文學教育,進一步研究語文教育。但是,漢語言文學和語文教育的接軌存在不足之處。本文就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接軌入手,對其展開探討,從漢語言文字教育與語文教育發展現狀、接軌的優勢以及如何實行對策的策略研究等等方面,以期在今后的同類研究中可以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育;漢語言文學教育;接軌
眾所周知,教學的重點內容在于語文教育,漢語言文學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我國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色彩和一味地應對考試的觀念,使得人們把更多精力放在漢語言文學研究方面,語文教學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我們要明確的是,語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養出具有語言綜合能力的人才。因此,每一個院校都應該以提高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綜合素養,使得語文教育更好地與漢語言文學接軌。
1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出現斷層現象
1.1漢語言文學教育針對性弱
從小學開始就有語文教育了,所以語文教育不是屬于一個階段的教育。每一個階段的語文教育都有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同時每一個階段的語文教育教學目標也是有所差異。每一個階段的學生特點也不同,所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是必然趨勢。因此,每一個階段的語文老師都必須要確定當下的教學目標,要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來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再針對當前的教學重點與目標提出自己有見解性的看法,有針對性的進行語文教學。我國的漢語言教育雖然已經有了完整教學體系,但是教學目標依然是存在不確定性。語文教學會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進行改變的,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不同,自然語文老師采用的方法方式也有不同要求。漢語言教學應當具有靈活性,在不同階段教師應當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并不是把方法搬來搬去,那就顯得毫無意義。漢語言教學當中,只有教師先了解學生的需求,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教學,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如此一來,教師才能夠掌握好教學技巧,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發展。
1.2漢語言文學教育僅限理論教學
要培養更多的優秀語文教師,就應當明白實踐的重要性。理論知識只是生搬硬套,真正想要提高自身水平還是需要投入到實踐中去。實踐經驗對于教師的教師方式以及教學質量提高都有很大幫助。因此,在漢語言的教學中不應當僅限理論教學,要把實踐當成重點的課程方向。當前我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基本上都是理論教學,實踐上非常少,甚至有的學校并無開展實踐課程。就算是學歷極高教學年限長的教師,文學知識與教學方法都具備一定水平,但是教學實踐較少,無法把知識更好的融入到實踐中去,教學資源無法做到最大化使用,造成極大的浪費現象。因此,應當在漢語言文學教育中開展實踐課程,讓教師能夠真正的把所學的知識融入到實踐中去,更大程度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增強教學的實戰經驗,讓語文老師能夠把教學資源更好的利用到實踐教學中去,采用靈活性較強的教學方式,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極大促進作用。
2實現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對接的優勢
2.1整合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
每一個教育的最終目的都是培養復合型人才,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漢語言文學作為語文教育基礎的延伸,它更注重的是通過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的綜合運用的方法,提升每一位學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達到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的整合。
2.2提升語言能力
應試教育下的傳統道德語文教學模式并不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要想改變傳統的語文教育,在實際語言應用中將漢語言文學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靈活地傳授學生知識,便要將語言文學融入語文教育中。而這,就需要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進行有效對接。
2.3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之所以說漢語言文學對語言文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是因其具有藝術性,同時它肩負著對中華文化傳承的責任。對漢語言文學進行深入探討,改變語文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性。除此之外,漢語言文學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也有重大的意義,它能夠增強和關注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陶冶學生的情操。
3結語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中,不僅學生的學習壓力在不斷增大,教師的教學壓力也是在不斷增加中。語文教學是所有課程教學的基礎,它是知識與文化傳播的靈魂。在學習過程中,繁重的作業以及升學的壓力都會使得學生對學習失去積極性,要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對語文老師的教學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只有采用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中,才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應當不斷的完善漢語言文字教學,把語文教育與漢語文文字教學做到完美對接,通過實踐來加強語文教師的教學訓練,提高教學水平,才能夠更好的順應時代的發展,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韓家勝,康佳瓊.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的對接性思考[J].語文建設,2014(20):21~23.
[2]孟偉軍.淺談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對接性[J].中國職工教育,2014(18):190~191.
[3]石華馨.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對接性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1):165~166.
作者:李玥瓊 單位:滇西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