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校園融入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的要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對于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依法治國是我國當前的主要發展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要遵循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要求我國社會方方面面都在秉持法治理念,在高等校園建設的過程中也要將法治理念貫串其中,建立法治校園,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在校園學習,真正保護好老師和學生的各項權益。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等教育領域;法治校園
一、構建法治校園的價值與意義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法治”概念世界正在向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這也是一個價值多元化的世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與演繹,各種價值在碰撞的過程中,形成了某種有著普適性的價值觀念,這就是人類在漫長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文明結晶。我們國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法治理念,就是上述文明結晶之一。“法治”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臘雅典城邦發展時期,到今天已經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法治”理念已經在治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人類社會伸張正義、謀求公平的重要手段和模式。具體地講,“法治”就是指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通過正義的手段管理和控制權力和權利能夠被合理的配置,從而讓社會處于平衡的狀態。正是由于法治中的內容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法治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保障,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有源之水,能夠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堅強地發展下去。
(二)構建法治校園的價值與意義依法治國要求我國各個領域都要將法治理念作為發展中的首要,校園建設也是如此,構建法治校園是進行依法治國對校園建設過程中的獨特要求。構建校園文化的主要目的是使校園文化發揮出育人的功能,校園文化中所包括的發展理念和精神對其文化育人功能的實現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此外,現代大學生培養成才的重要內容包括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的學習,想要確保校園文化發揮應有的育人功能,就必須加強在校園中法治校園的建設力度,其中在構建法治校園的過程中要蘊含下列價值理念:1.法治校園的構建為培養現代合格人才提供重要保障。上文中提到“法治”是人類經過數千年發展獲得的重要文明結晶,高等院校想要使其育人功能良好實現,就必須在發展的過程中堅定弘揚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理念,為社會發展輸入優秀的人才,這個過程需要法治價值觀念貫串其中。在高等院校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明確法制教育的重要意義,科學的法制教育既是校園行使教育職能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校園構建法治校園文化中的關鍵部分。當今社會是法治的社會,社會所需求優秀人才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具有一定的法律素養,這也是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基礎。2.構建法治校園是實現和諧校園關系的必由之路。在進行法治校園建設的過程中要做到全面建設,校園中開展的各種活動都需要進入到法治建設中,任何事情都需要在法律的制約下進行,管理人員要接受法律的制約。首先,管理人員要按照標準的工作流程行使自己的權力,保障學生的基本權利不受侵害,其次,學生也需要在校園法治建設的過程中遵守校園紀律和法律法規,通過合法的手段維護自身的利益,做到公平正義,同學之間要誠信友愛,這樣就能使校園維持一個和諧的發展狀態。3.構建法治校園是保證校園安全的重要措施。校園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縮影,社會發展需要法律的維持,校園同樣如此,可以說法律是維持和諧社會關系的重要調整器,只有借助法律的手段才能停止各類紛爭,保證校園發展的平安。通過法治校園的構建,能夠讓全體老師和學生的法治意識不斷提升,在自身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能夠借助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利益,進而可以讓全體師生通過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利益,更加熟練地使用法律賦予自己的權利。在高校校園中弘揚法律理念,讓法律意識深入人心還能有效提升全體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通過合法的途徑維護自身的權利,能夠同校園中違反法律的人與事勇敢地斗爭,最終避免校園危險事情的發生,提升校園的安全系數。
二、當前構建法治校園的現狀
校園中全體師生的發展都需要在和諧的校園中,這就為校園氛圍的構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證和諧的校園氛圍,校園文化的建設更加文明。這也是校園實現其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基礎。但是,當前在發展法治校園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學生維權意識提升但違法事件居高不下近些年,學生的維權意識已經有了顯著的提升,同時學生為了維護好自身的權利告狀學校的事情正在增多,這就導致校園管理和學生維權之間發生了矛盾和沖突,大學生的權利意識逐漸蘇醒。我們必須明確在進行專業技能和道德品質教育的時候,應該弘揚怎樣的發展理念。這些都成為當前校園發展中的重要問題。
(二)以大學生和大學校園為對象的違法事件2015年2月27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校內241間學生宿舍有被盜跡象,涉及60多名學生財物被盜,被盜財物價值約10余萬元。校園內視頻監控盲區多、校園周邊無圍墻、學生安全防范意識不強,是造成該起盜竊事件的主要原因。這段時期,在廣州存在多次學生尋找暑期工發生失聯的現象,這些學生被懷疑已經落入了傳銷組織陷阱。當前存在許多傳銷組織團伙用著老鄉、朋友甚至網友的名頭,以哄騙學生可以幫助找到好工作、好對象的方法將學生拉入傳銷組織,進而讓學生誤入傳銷組織的情況逐漸增加。學生由于一直處于校園象牙塔中,還沒有接觸到社會,缺少足夠的生活閱歷,安全防范意識不強,從而在得到各種找工信息之后,不能準確地判斷真實情況,選擇盲目輕信他人,最終落入傳銷組織,自身利益受到侵害。隨著大學生誤入傳銷組織,大學宿舍盜竊情況加劇,大學生自身權益受侵害事件不斷增加,這些情況都說明我國大學生沒有足夠的法律知識,并且法律素養有待提升,這也深刻反映了我國校園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法治管理堪憂。
(三)高校與教師之間的糾紛近些年我國高等院校的任職制度正在發生轉變,傳統的任命制度已經轉變成了當前的聘任制度,這就導致教師地位有所降低,因學校的管理行為教師切身利益被侵犯而導致的糾紛不斷增多。這些糾紛是由于學校的管理工作而導致的教師利益被侵害,通常包括財產權糾紛、人身權糾紛以及知識產權糾紛,其中財權產糾紛,是指教師的財產權被學校的管理工作所侵害,從而導致的糾紛;人身權糾紛指的是在進行各類校園活動中容易產生各種人身傷害,并且產生人身傷害后果時發生的糾紛;知識產權糾紛指的是教師在參加學校各項科研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完成許多重要任務,但是教師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利益沒有得到重視,高校不能給予教師應有的利益,從而導致了高校同教師之間發生的知識產權糾紛。
三、構建法治校園的路徑與方法
(一)法治當頭,德育為先,塑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素質教育首先,法治教育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關鍵。其次,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僅僅局限在知識傳播這個階段中,要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責任,通過校園法治理念的構建,能夠讓學生形成法律理念,并通過自身的行動伸張正義。
(二)以人為本,尊重人權,構建體現法治理念的校園規章制度隨著市場經濟的運行和法治理念的深入,高校進行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在法律規章下進行,要依法辦學、依法行使各項管理工作,這也是我國進行依法治國過程中對高校建設的內在要求。高等院校的健康發展需要各種規章制度的保障,這些規章制度想要發揮效果,內容不僅需要更加煩瑣,并且種類也是多樣的,在進行法治校園構建的過程中應該統一校園中煩瑣的規章體系,使規章體系彰顯法治觀念和法治理性,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尊重人權”。在校園規章制度建設中,首先要同國家法律法規相統一,不僅使校園規章制度的內容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而且必須遵循正當的程序;二是必須依法制定學校章程,完善各項涉及教學、科研以及安全等多個方面的管理制度,從而使高校各項工作在法律的保障下順利進行。此外,在制定規范師生的基本權利的規章制度時,要做到尊重師生權利基本要求,三要確保高校能夠建立同社會主義法治相一致的規章制度,要不斷完善學校運行機制,設置專業的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讓制定的各項方案有效落實。
(三)加強法治宣傳,提高法律素質,營造校園法治氛圍高校要重視法治教育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對學生法治意識的教育力度。高校還要在學生活動的場所設置法治宣傳設施,并定期舉辦宣傳法律知識的講座和主體活動,從而可以不斷弘揚法律的理性,使高校形成一種和諧、法治的校園氛圍。
(四)提高防范意識,依法維護權利,創建校園法治文化品牌活動當今社會是價值多元的社會,校園法治文化的建設要尋找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這樣就能不斷提升校園育人效果。校園中的各項活動是建設法治校園,創建法治文化品牌的重要渠道,在進行法治文化品牌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使活動的主體鮮明,價值理念明確;其次,活動的開展形式要符合大眾的喜愛,通過老師和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讓更多的師生加入其中,最后,要確保活動常規化,同時使活動內容向著精品化的方向發展。
(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建立完善法治校園的權益申訴救濟渠道有法可依只是實現依法治校最基本的要求,保障師生合法權益,促進依法治校進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要建立完善教師申訴制度。通過申訴制度保證教師的各項權利在受到侵害時,有渠道維護自身利益;其次,建立和完善以學生申述處理制度和聽證制度為代表的學生權利保障與救濟制度;最后,可以學習西方國家的各類辦學經驗,用先進的經驗處理各種糾紛案件。
(六)自由平等,民主和諧,建立健全法治校園的監督管理機制要保證依法治校不斷推進。首先,要不斷完善各項民主決策機制,發揮領導層集體智慧,確保每個人的分工責任,對于重大問題的決策和程序要嚴格進行;其次,還要保證校園建設的監督機制,讓各種校園活動更加公開,不斷構建民主建設,提升高校依法建設的水平;第三,政府主管部門要不斷加大對高校法治建設進度的監督工作,對于違法事項要堅決予以處罰,確保國家教育法律法規在高校的貫徹落實;第四,加大對干部的考核力度,讓更多人對管理干部進行監督。“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它形成了國家的真正憲法。”我國建設法治國家是對社會各個方面的建設,校園建設同樣如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校園的建設中,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校建設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李莉莎.大學生維權的誤區及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7(01):48-49.
[2]陸波.高等學校教師權利法律救濟機制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8.
[3]吳興富.高職院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現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02):32-34.
[4]黃微.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加強憲法教育[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10):107-110.
[5]曾祥棋.論教師權利及其救濟途徑[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2):34-37+68.
作者:嚴玥 單位: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