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當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在教學上的進步空間,然后結合自身實際,從構建系統化的特色專業課程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多元化教學手段、強化實訓環節形成一體化教學體系方面提出了解決的策略。
隨著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其在課程效果上雖然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仍有可以提升的空間。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部分高職院校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建設認識不足,在教學內容的上失衡,尚未全面地展現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功能和特色。一方面,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高職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體系的專業面狹窄,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素養未能得到全面拓展,使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競爭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生源基礎較差,限制了該學科教學的快速發展,未能全面地凸顯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優勢[1]。雖然,近些年來,高職院校的辦學規模和辦學條件已經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在師資儲備和教學設施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現實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改革和完善應該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構建系統化的特色專業課程模式
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設較晚,在課程改革過程中,要加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模式構建。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要以學生的能力本位為根基,以滿足崗位能力需求為目標,遵循實用性和實踐性原則,構建系統化的特色專業課程模式[2]。根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需要達到的三項核心能力(策劃組織能力、方案設計及設計表達能力、施工管理能力)確定課程主線,并按照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核心技能、專業擴展技能的學習過程設置課程。在課程模塊的劃分上,可將整個課程劃分為專業基礎模塊和專業技能模塊兩個大部分,專業基礎模塊設置設計素描、設計色彩、環境藝術設計概論、設計基礎構成、人體工程學等課程,專業技能模塊設置環境藝術制圖AutoCAD、環境藝術設計表現技法、環境空間設計、環境模型制作、室內環境監測與評價等課程。同時,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制訂專業的教學標準,構建以項目教學和案例教學為主體的環藝類模塊化課程體系,充分體現崗位特色,使學生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所掌握的教學內容與個人職業需求相統一,培養學生的環境藝術設計能力。
二、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多元化教學手段
現有的課程體系主要是從宏觀方向體現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原則,尚可滿足常規的教學需求,但并不能滿足不同高職院校自身的教學特色和人才培養需求。因此,如何在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緊隨時展,進行教學內容的優化和整合,以敏銳的思維把握行業動態,拓展多元的教學方法來促進教學發展是當下教學改革發展的內在動力。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工作者,不單單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專業內容,還要借助一切教學手段讓學生自主去探索和思考,主動去挖掘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潛在價值。具體到教學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和教學手段的拓展:第一,在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開展中,要加強互動式教學的創新融入,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環節中。為了加強互動式教學效果,教學工作者要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以啟發、誘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對相關的課程內容產生更深刻的認識。教學形式也不再局限于教師主導的“灌輸式”,而是通過精彩的交流和互動加強知識的傳授和學生能力的鞏固。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展開生動的課堂討論,鼓勵學生進行自我陳述,讓傳統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主動、積極,使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更加多元。第二,在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開展中,要加強教學案例的分析和教學模擬的實踐。教學工作者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導者。教師可以選擇優秀的作品和方案,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析和陳述,然后展開辯論,總結成功經驗,反思不足之處,使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問題的處理,從而增強其自身的綜合能力。同時,教師要在教學開展中融入模擬教學手段,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職業觀,而且要鼓勵學生獨立進行實踐探索,使其能夠對將來的崗位需求做出合理的應對。模擬教學的實踐,可以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對自身設計師的職業定位更加清晰,對整個工作流程產生更全面的認識,從而獲取高水準的職業資格。第三,在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開展中,教師要加強對項目教學法的運用和實踐。由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殊性,很多工作的開展都是以整個項目進行的,所以教師要結合項目實踐來加強教學的實用性。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項目操作能力,教學工作者要借助一切的內外力,幫助學生拓寬學習和實踐渠道。尤其是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動,將項目帶入到教學實踐中,使之成為學生專業實訓中的一個重點部分。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從入學階段就參與藝術設計項目的相關工作,在不斷的工作推進中使學生加強對各種知識的儲備和技能的應用以及項目實施的專業能力,最終達到產業和教學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目的。
三、強化實訓環節形成一體化教學體系
一體化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結構,需要課內和課外的完美結合,不僅要夯實課堂教學內容,而且要延伸到實訓環節,強化學校的教學開展效果,形成完善的教學體系。具體的實踐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第一,在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開展中,要重視專業理論和藝術實踐的有效結合,構建更加豐富靈活的教學氛圍。由于該門學科自身具備的屬性決定了學生需要將頭腦中的認知轉變成實實在在的成果,所以培養學生將環境藝術設計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事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通過實訓環節來拓展學生的專業能力,才能讓學生有機地融合相關知識和技能。一方面,學生要對自己的專業理論產生清晰的認識,在藝術實踐中得心應手地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驗證理論。教師可以通過課程設計、項目實踐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滲透,將抽象生僻的理論知識融入每一個具體的工作細節中,使學生通過濃厚的教學氛圍直觀地感受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意義和價值。第二,在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開展中,學校和教學工作者要積極地為學生創造實踐平臺。如院系可以牽頭成立相關的工作室,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訓機會。在工作室中,學生可以對自己設計的方案和項目進行論證,制作專業的模型,這不僅能使學生的邏輯思維更加縝密,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工作室還能實現學生作品從圖紙到實物的轉變,這樣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自然就提高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當然,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走出校外,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尋求產業的有力支撐,積極地聯系相關行業和產業,尋求產品設計和合作研發的機會,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與實際應用進行匹配,從而架起一條從教學課堂到行業實踐的便捷大道。
四、結語
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和完善還有很多種有效的途徑,需要廣大教師同仁付出艱辛的努力去探索。教師只有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總結適合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專業設置及教學目標的策略和途徑,才能從根本上促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良性發展,才能真正地提升環境藝術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才能彰顯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意義和開展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繹茵.中等職業學校藝術設計專業項目教學方法探究與應用[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7.
[2]王磊.高職美術設計教育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12):157.
作者:龍燕萍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