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設計專業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環境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社會適應能力薄弱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要立足現代市場經濟環境,探索與社會實踐強力結合的高效教學方法,如任務驅動教學法。該文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與優勢,探討其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旨在為推動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環境設計專業;應用
作為一門綜合性、系統性較強的學科,環境設計專業集功能、藝術與技術于一體,旨在培養知識面寬、綜合素質強、極具創造性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環境設計人才。當前,環境設計專業存在專業知識點教學與能力訓練不全面、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薄弱等問題,部分學生難以有效解決實際問題、滿足甲方訴求,也難以勝任崗位工作。為了解決此類問題,教師要結合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特點,積極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等教學創新方法,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與優勢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將教學內容設置成一個或多個具體任務,將知識點隱含在任務之中,同時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共同體,使之通過自主學習探究、掌握知識,繼而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雖相似,但側重點并不相同。后者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開展的教學活動,旨在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其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但一個項目很難涵蓋所有知識點,且若項目選擇不當將導致學生疲于應付,將無益于教學質量的提升。而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將知識點有針對性地隱含在不同的任務中,因而對于知識點擴充與學習更具操作性,可有效彌補項目教學法知識點覆蓋不足等缺陷[1]。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建構主義和行動學習法為理論基礎,強調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探究,要求教師在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摒棄以往理論層面的“命題式設計”,在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要注重任務的真實性、復雜性、差異性,引領學生或小組獨立搜索信息、制訂計劃、分析和解決問題、總結評價,在任務探究過程中深化小組內部或組間互動,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該教學方法以設計任務為切入口,改革了以往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突出了教學的開放性與職業性,實現了課堂與實踐、教學內容與設計任務的有機結合,創建了工學結合、任務驅動的新格局。該方法具有如下典型特點:一是任務驅動,即以具體任務引導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使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所需知識、提升專業能力;二是做學一體,該教學法突破了以往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局限,借助實踐任務載體,成功實現了理論知識與實踐任務的融合,達到了理實一體化、做學一體化教學的目的;三是興趣引領,該教學方法離不開情境營造與模擬,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興趣的引領下促使學生提升學習效果,培養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2]。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具體應用
當前,很多綜合類院校開設了環境設計專業,并各自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但部分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一方面,環境設計是一個專業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很多教師也意識到這一點,但閉門造車、紙上談兵等問題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必須緊跟教師思路不能分心,這種被動的方式導致課堂氣氛或沉悶、或散漫,無益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外,環境設計專業存在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的問題,即開課之初講理論,隨后集中操作實踐,這不利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教師可嘗試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推進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
1.營造情境,激發專業興趣上文已經提到,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實踐型、應用型學科,若無具體的任務,則很難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模擬真實工作環境在教學設計上的延伸,創設實踐案例虛擬問題情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要求學生對住宅、校園等空間進行改造性空間設計,將教學任務細化分解、分層驅動。以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園林景觀設計B課程的訓練課題——校園景觀設計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自行分組,參觀校園全景,通過觀察攝影形成總體感覺,并提出對校園景觀設計的基本理解。在創設情境后,教師向學生布置任務,通過任務驅動鏈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其一步步開展學習,因興趣而探究,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覺性。應注意的是,教師在情境創設中要強調任務協商,充分釋放學生的天性,布置的任務要以情感態度、文化意識、學習策略等為基本依據,分配任務時應秉持競爭、協作等基本原則。另一方面,環境設計專業教師要充分發揮實踐基地的作用,由企業提供設計工程的資料、工程考察地、施工現場、技術指導等,使課堂與實習基地一體化,借助企業提供的設計任務驅動學生開展學習探究,以真實的市場設計項目為情境,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向社會拓展,解決部分學生空想項目、創作脫離實際、缺乏社會交流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專業熱情與主觀能動性。如,教師可將環境設計工作室、實踐基地等承接的業務分解為多個具體任務,并將原始圖紙提供給學生,驅動其進行模擬設計,隨后點評方案,明確學生知識能力的不足,使之改進、優化設計。對于大型市政設計項目,教師可與項目設計部門聯系,引領學生前去工地參觀,跟蹤調研項目建設的全過程,領會設計思路和工藝,并鼓勵學生撰寫調查報告,增強教學實效性[3]。
2.產教對接,推進“雙主模式”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鼓勵學生與企業接觸、與社會交流,使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并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推動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由以往的封閉式傳授型教學轉向開放式對話型教學。根據市場、行業及企業對環境設計專業崗位能力的要求,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應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明確目標,整合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情況,明確知識和能力兩大教學目標,并以真實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教學內容,以任務驅動教學組織、設計過程,實現教、學、做一體化。以學院國家級精品課程環境藝術綜合設計這門課程為例,該課程是為環境設計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該課程教學目標如下:一是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項目,將已學到的專業基礎課知識加以歸納、總結、消化,建構環境設計完整的知識體系;二是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與創新思維,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與自我反思的能力,為其今后的設計實踐和畢業設計奠定基礎。其二,實施教學,推進“雙主模式”。教師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現場勘查、前期分析、概念設計、方案策劃、效果圖制作、擴初設計、模型制作等多項任務實操流程,使之充分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將專業技能融會貫通地應用到具體任務中,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與主觀能動性。教師要通過“雙主模式”,使學生自主檢驗實操流程中的薄弱環節,提升自身的創新實踐能力。以學院園林景觀設計B課程教學為例,教師要以模擬案例或真實項目為導向架構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以任務驅動為導向設計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整個課程教學涉及前期分析、方案設計、深化表達三個階段,通過項目流程成功串聯整個課程教學模塊。對于單元課教學任務,教師可將其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展開。課前,教師向學生布置設計問題、任務清單,推送相關參考資料,如景觀場地所需調研內容,使學生在課前生成問題,并通過互聯網等平臺自覺搜集信息。課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剖析案例、飾演角色,結合任務情況解析案例,明確需要調研的內容、調研內容與后續設計的關聯性,啟發學生主動思考。教師還應鼓勵學生自行成組、合作交流,完成踏勘、設計、課堂匯報、設計草稿展示等任務。任務按層次分為基礎練習、準備性作業、拓展性作業,教師應要求學生從設計角度啟用設計語言進行研討辯論,通過有技巧的引導,使學生之間產生思維碰撞,完成知識建構。課后,教師要通過任務設定進行全過程追蹤,使學生延伸思考,深化理解,如哪些調研內容對設計的哪方面產生影響,以提升教學效果[4]。
3.科學評價,任務驅動循環任務完成階段,由學生集中上交所有成果,包括打印裝訂好的方案文本、施工圖冊、工程材料表、施工圖預算表、設計成果展板、電子版演示文案等。教師應聯合其他小組聽取學生對任務設計內容的介紹,然后提問,并根據小組表現給予評價。評價方式包括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三方面,教師要轉變以往單一的方案設計成果評價,以分析合理、創新創意、方案成熟、社會價值、學習態度、團隊協作六大維度為評價標準,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鼓勵其根據反饋結果改進方案,通過過程性與終結性多元評價,實現教、學、做、評一體化,推進環境設計專業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評價結束后,教師要總結經驗,分析學生從任務過程中習得的知識、任務驅動過程的不足、此次任務驅動教學存在的遺憾、下次如何改進等內容,并撰寫總結報告,明晰此次教學活動的經驗與不足,明確下次任務驅動教學活動的具體安排事項,促進任務驅動循環,持續推進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以學院建筑空間重讀2課程為例,教師通過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過程的不足,將任務由虛擬創設的辦公空間設計改為更貼近學生的校園公共空間設計,并要求學生提供方案設計與分析,將教學重點集中在藝術性、實踐性提升等方面[5]。
結語
高等教育改革的價值取向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高校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調節作用,拓寬培養口徑,以增強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環境設計專業是新經濟背景下衍生出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立足于現代市場經濟環境,構建基于任務驅動的實踐教學模式,不斷探索教學目標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教學環境與工作實踐相結合、教學質量評價與職業能力要求相結合的可行路徑,在寬松、民主、和諧的環境下培養出高素質的環境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邱月.關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環境”再設計[J].藝術教育,2009(4):120-121.
[2]李靜濤.基于“新型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大學專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以張家口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51):113-115.
[3]李佳芯.“項目+任務驅動”模式的景觀設計綜合實訓活力課堂建設[J].現代園藝,2019,42(17):157-159.
[4]張佳.基于項目課程理念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7(9):120-121.
[5]張佳,徐江,鄧曉霞.高職高專職業崗位型實訓基地的建設——探索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方式[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11):192,205.
作者:吳志鋒 單位: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