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工程的現狀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國內環境工程現狀
1.1觀念陳舊,認識有誤差
與時俱進是時展的主流,而我國環境工程由于觀念陳舊在創新方面有所欠缺。現今,我國環境適應性工作主要集中在環境試驗的部分,只導致裝備的適應性偏低,根本無法保證在多種惡劣條件下的實戰要求,對我國國防事業發展很不利。究其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1)誤將環境適應性當成了可靠性的一部分,單純的認為只要將可靠性工作做好就能保證裝備的適應性良好,其實兩者是不同的概念,它們都有各自評價的方法和準則,不能混淆二者,更不能單純的將一方代替另一方。
(2)誤把環境適應工作的全部放在了環境試驗上,更加嚴重的情況是在裝備研制生產出來以后才做環境試驗,事后采取檢驗,有問題再補救,環境適應性問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產品的環境適應性因何而來?是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制造出來的。如若時候出現問題再補救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產品已經產出,其結構、工藝和材料均以固定,要更改很困難,更有可能對產品固有的質量特性如安全性、維修性、保障性和可靠性等產生影響,得不償失。所以,事后補救的做法是萬萬不能采取的,況且其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1.2現階段環境標準體系不健全
現階段我國軍用環境準則數量不多,只有GJB1172《軍用設備氣候極值》、GJB2770-1996《軍用物資貯存環境條件》、GJB3493一1998《軍用物資運輸環境條件》以及GJB4《軍用設備環境試驗方法》、GJB4《艦船電子設備環境試驗》等幾個。而且,在試驗項目、試驗方法、試驗順序等方面中評判準則稀缺,專業技術薄弱,在當下實行的環境標準中裝備的質量得不到百分百的保證,令人堪憂。此外,我國環境標準中沒有產品研制與生產過程進行規范、管理的頂層標準,這導致產品環境適應性工作無法順利開展,使工作進程停留在環境試驗階段,產品的環境適應性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
1.3技術較弱,整體水平偏低
何為環境工程技術?即對已有環境工程實踐的總結、歸納和升華。我國軍用裝備及材料的環境試驗研究開始于建國初期,屬于比較早的國家,在早期取得了不少驕人的成績。但是后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在環境的測量、數據的采集整理、數據信息庫的統計、新工藝新材料的開發、試驗技術的更新、評價方法的完善等多方面不盡人意,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大,整體水平偏低。此外,我國從事環境適應性工作的科研人員多數技術水平不高,無法滿足工作的需要,高水平的人才稀缺是困擾相關部門的重要問題之一,沒有高技能人才何來高技術水平?
二、完善環境工程的方法措施
2.1建立健全現階段管理體制
長期以來,環境試驗已經形成的一定的形式,管理體制落后,創新不夠,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的環境工程的發展。為此,國防部門和各行業主管應該積極合作,國防部門領導,下屬部門要積極響應,共同為國防系統環境工程的發展和規劃作出重大決策,明確未來發展方向。不僅如此,還應設立實驗室環境試驗和自然環境試驗管理小組,各自分工,統一進行管理,積極配合國防部頒布的各項重大決策,最大限度的改革現有體制,促進我國環境工程的良好發展。
2.2創新發展環境工程,打破傳統思想束縛
環境工程要想達到另一高度就必須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創新思維。環境工程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對其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值得進一步深入。自然環境工程和實驗室環境工程是環境工程的兩大組成部分,在產品的研制和生產過程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對于這兩項工作的開展要不偏不倚,開拓創新,聯合研究。但是,在前期的發展過程中,自然環境試驗工作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發展緩慢,未能與實驗室環境試驗同步,因此當下應加強對其發展力度,爭取平衡二者,共同為我國環境工程發展做貢獻。具體創新方法有以下幾種:①發展建立環境工程聯合網站,與先進技術接軌。②增強與國型技術交流,引用先進技術。③培訓高素質、高技能、創新性人才。
2.3明確各項目研究主管部門責任
在當下,環境工程個主管部門責任有所混淆,這必將制約環境工程的發展,因此要明確各部門主管的責任,做到人盡其責。如上級主管部門。環境工程是一項系統而又復雜的工程,上級主管部門務必做到如下幾點:首先,要確定可靠的環境工程工作計劃,為環境發展提供發展方向,也為了更加順利的進行環境工程的后續工作;然后,對所作出的工作計劃進行綜合評審,確定產品在研制、試驗、生產過程中無任何紕漏,保證產品的質量和規格;最后,環境工程計劃的開展并不是獨立的,上級主管部門必須協調好各部門的工作,綜合管理,保證計劃順利、高效進行。
三、結束語
環境工程工作的順利與否直接關系到我國國防事業的發展,對我國為了的發展意義重大。環境工程工作任重而道遠,這不僅需要國防部的正確領導,相關科技人員的不懈努力,也需要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通力合作,為國家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楊松秋 單位:黑龍江農墾玖陽生物質能源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