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教學模式
目前,環境工程專業很多學科仍然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課本為依托,教師滿堂灌,直接后果就是學生學習主動性較低,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欠缺,學習效果不甚理想。當今社會需要的是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結合的人才,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理論知識較強而實踐能力很弱,不符合時展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因此,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大量采用討論式和啟發式相結合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比較教學法,結合國內外環境保護領域的實際案例,開展各門專業課程教學,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比如,在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理論結合實踐,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并以小組為主體進行課堂展示。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以及專業學習興趣得到了加深和增強。當然,各學科具有自身特點,教學方法不能強求一律,但理論與實踐同步發展、相輔相成的教學理念卻是應對各種發展需求屢試不爽的萬全之策。對于理論性較強而難于通過實踐探索的課程,要盡量運用各種多媒體設備,通過動態演示或實驗展示等方法進行形象說明,以促進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索熱情。對于實踐要求較高而通過傳統理論學習不能深刻把握的課程,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指導性實驗與自主性實驗,即啟發教育與獨立實踐雙管齊下,達到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突出的良好效果。事實證明,在教學活動中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習效果的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實踐教學
作為一個理論性、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是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關鍵,是訓練技能、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手段,更是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等教學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傳統環境工程實踐的主要形式是依附于理論實驗教學,且所開設的實驗均屬于操作性和驗證性實驗,內容簡單,易于掌握。改革之前,實驗項目之間知識聯系不緊密,與工程實踐相距甚遠,不能使學生產生系統的專業知識概念。環境工程專業實習環節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實驗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陳舊,不能很好地表現當前環境工程專業的先進技術與發展趨勢,不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踐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實驗室教學雖然屬于實踐操作,但缺少現場條件,學生只能按照實驗教材的要求進行試驗,不能與實際情況相聯系,也就很難具備從理論出發,到實際中解決問題的本領。由于學校硬件設備或者教學考核制度上的局限性,有些實踐環節不能進行或者不能高效率開展,有的實驗或者實習過程只是走走過場,學生浪費了大量時間卻沒有學到真正的本領。環境工程專業實踐環節存在諸多問題,教學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首先,建立實驗教學新體系,把實驗教學作為一個系統來進行整體設計,建立與理論教學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實驗教學體系。即將某些學科的實驗與理論教學分離開來,既使理論教學有的放矢,又使實驗具備獨立性,創新性。其次,優化實驗教學內容,著重創新精神培養,由原來的操作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向設計性實驗轉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獨立思考、獨立設計能力。再次,加大實習力度,增加深入實際機會,使學生能到污水處理廠、環境污染區等存在實際環境問題的實習地點進行學習,并有針對性地研究相關理論。最后,加大實驗教學經費投入,建立完整的實驗硬件教學體系,保證正常全面的實驗教學。同時,建立健全實踐教學考核制度,進行長期、認真的監督管理,對有助于實踐教學的行為和方法進行推廣,對不利于實踐教學的行為嚴肅處理,以此促進環境專業教學的良性循環。
作者:宋 娜 汪群慧 陳月芳 李天昕 馬鴻志 單位: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